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廖远雄;刘建修

关键词:曲美他嗪, 心绞痛,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予口服TMZ 20mg,3次/d,联合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长效硝酸酯类、辛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50例,予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长效的硝酸酯类、辛伐他汀等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改善情况、心功能及血压、心率、心电网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运动耐受及心电图均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Z联合其他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肾盂成形手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肾盂输尿管交接处梗阻的患者采用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去除了病变的UPJ,建立漏斗状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无肾积水复发.结论 斜槽形吻合口有利于蠕动波的传递.

    作者:章静;钟少云;欧阳唐锋;刘江;袁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男性不育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异常占24.1%,其中性染色体异常19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73.1%;常染色体异常7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26.9%.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及遗传检测十分必要.

    作者:袁慧珍;刘艳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诊断宫内残留物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官腔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用经腹二维超声结合CDFI诊断官腔内残留物61例,并与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清官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1例宫内残留物全部经清宫术后病理证实,尿HCG阳性57例,阴性4例,CDFI检测残留物基底部与局部宫壁组织内有血流信号53例,尿HCG均为阳性,无血流信号8例,尿HCG阳件4例,脉冲多普勒(PW)检测阻力指数(RI)均值0.45.结论 经腹超声结合CDFI能对官内残留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根据血流信号检出部位进行定位,具有蓐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兵高;李惠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150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3型:Ⅰ型(局限浸润型)28例(占18.7%);Ⅱ型(叶段浸润型)45例(占30%);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77例(占5l_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均匀性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中具有方便,无创伤,诊断准确率高的特点,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能做出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曾南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密度(MVD)与促红细胞生成索受体(EPO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此二者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HCC、2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内EPOR的表达情况,观察与HCC病理学特点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1)EPOR及MVD值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P<0.05);(2)EPOR在有包膜侵犯组、低分化组及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X2=6.40,P<0.05;)、高中分化组(X2=12.03,P<0.01);以及无转移组(X2=5.62,P<0.05);(3)肝癌>5cm、有包膜侵犯、有转移、低分化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肝癌≤5cm(t=2.82,P<0.05),无包膜侵犯(t=3.91,P<0.05)、无转移(t=4.10,P<0.05)及高中分化组(t=5.12,P<0.05);(4)EPOR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EPOR阴性表达HCC中的MVD值(t=5.43,P<0.05).结论 EPOR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其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黄文泉;万仁华;李学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口腔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创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l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但较长时间使用面罩致使进食、排痰等不便,易发生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使刚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寝竭的患者中,有效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甚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可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侠;余芙秀;刘美英;胡仁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导管髂内动脉选择性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急诊骨盆骨折所致盆腔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0例骨盆骨折合并盆腔大出血患者,经抗休克、止血等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在外伤后2-5h行急诊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或细条、不锈钢圈栓塞髂内动脉或出血动脉分支.结果 除1例在造影过程中死亡而未行栓塞外,其余9例均在1h内完成栓塞治疗,成功率90.0%(9/10),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有效率达100%(9/9),其中8例经康复治疗后出院,1例因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合并颅脑损伤而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是急诊治疗骨盆骨折所致盆腔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徐华;辜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自愿进行无痛结扎的育龄妇女170例,观察术中镇痛效果,用药前后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显著,用药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在输卵管绝育术中是一种安全、易行、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的理想无痛手术方式.

    作者:吴琼;彭凌;杨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78例CHF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治疗后7~10d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根据心功能分组,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HF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Ⅲ级及Ⅳ级组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但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 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关系密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

    作者:黎兰芳;万红梅;朱建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行全髋置换术后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2005年11月~12月,我科收治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行全髋置换术患者,经过术前与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菁;周长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2006年2月~2008年8月11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中,阴道炎引起出血者49例,占42.24%;宫颈炎13例占11.20%:子宫内膜炎10例,占8.6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例,占18.97%;子宫肌瘤6例,占5.17%;恶性肿瘤8例,占6.90%;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出血2例,占1.72%;其他原因者6例,占5.17%.结论 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加,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杨建勇;谢丽珍;陈晓兰;王春秀;肖菁;刘琴;杨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并发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于1994年5月~2008年9月收治的5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并发自发性气胸时在病程、症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其特点.结论 自发性气胸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如紧急处理得当,病人恢复较快,反之,则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作者:张高萍;刘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90例分析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y~2008年1月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情变化时间均在生后72h以内;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肺炎是主要疾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巡视和观察,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刘巧珍;方景春;曾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肋骨爪形钢板手术固定治疗连枷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

    目的 观察采取早期使用肋骨爪形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并发ARDS病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9月收治连枷胸并发ARDS病人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6例,死亡2例,病死率25.0%.结论 该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品;王学闽;陶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布托啡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应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ASA Ⅰ~Ⅱ)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成3组,曲马多组(A组,0.6%曲马多+0.15%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组(B组,0.006%布托啡诺+O.15%罗哌卡因)、吗啡组(C组,0.005%吗啡+0.15%罗哌卡因),于子宫切除后开始使用,负荷量为5ml,持续剂量2ml/h,12h后减为1.0ml/h.结果 (1)VAS评分B组术后4h低于A组(P<0.05),与C组无明显区别.(2)B组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排尿困难和瘙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较少.

    作者:付建强;谢长春;黄建辉;孙超君;钟启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盐酸戊乙奎醚术前用药对窦缓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李醚(长托宁)麻醉前用药对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12例,阿托品组(A组)18例.ASA Ⅰ~Ⅱ级.术前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HR56-58bpm,T波改变有14例.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及颈丛麻醉.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用HP 3046 A多功能监测仪测定HR、SBP、DBP、SpO2作为给药前(T0)的基础值,开放静脉后,P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A组静注阿托品0.0 1mg/kg,不用其它药,也不做任何麻醉操作,观察给药后10min(T1)、20min(T2)、30min(T3)HR和SBP、DBP的改变.结果 P组给药10、20、30min后HR有所下降,与给药前比P<0.05;SBP给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A组HR给药后10~30min明显增快与给药前比P<0.05.SBP给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盐酸戊乙奎醚可作为窦性心动过缓病人的麻醉前给药.

    作者:杨小刚;王风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纵隔炎性假瘤行上腔静脉置换1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人男,41岁,主诉右颈部及右上肢水肿伴疼痛1个月.查体:右颈部及右上肢肿胀,右腋下及有胸壁有下行性浅静脉怒张.胸部CT示右肺尖纵隔旁结节2.3×2.9×2.5cm,分叶状.压迫上腔静脉.

    作者:徐全;陈艰;柳阳春;张平;龚南平;胡建明;谢爱民;涂寒剑;杨文凯;林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 应用分层抽样法分别对城市、农村及流动人口中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免疫接种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 城市、农村、流动人口小学新生有预防接种证的分别为94%、81%、41%;有预防接种卡的分别为96%、90%、51%;OPV4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6%、95%、49%;BCC1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5%,93%、51%;MV2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4%、92%、51%;DPT,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4%、93%、41%:HepB3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5%、31%、16%.结论 城市、农村、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证、卡持有率及疫苗接种率均低于常住儿童,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改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预防控制计免针对传染病在该部分儿童中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刘庆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流式细胞术DNA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DNA含量、异倍体率与肿瘤组织分级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DNA含量.结果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DNA含量、异倍体出现频率升高,且与肿瘤组织分级呈负相关,其DI值及DNA异倍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DNA含量与倍体分析可用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

    作者:何琳;汪庆余;唐维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为治疗组,其中治疗A组为42例初治患者,治疗B组为40例复治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48周.结果 治疗A组在12周、24周、48周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24周、48周治疗A组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在服药其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作者:陈川英;程全红;陈芳;吴湛;戴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