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海;杨萍;张奎林;丁乂
目的 观察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恶性肿瘤大出血病人急诊行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止血.结果 栓塞后立即止血,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院儿童眼科住院部确诊急性视神经炎的患儿共37例(4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急性视神经炎春夏交替时发病率高,达48.6%(18/37);发病原因中,病毒感染11例(11/37),1例多发性硬化(MS),23例无法找出明确病因(23137),半年后排外2例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视力在治疗1周后提高.至1个月稳定.患儿都伴有瞳孔直接光反射异常,间接光反射是正常,至治疗后3个月仍可见直接光反射迟钝不持久.首诊时皆有VEP的特征性改变,治疗1个月后,仅28.6%(14/49眼)VEP回复正常,直至治疗3个月后,才有83%(39/47眼)VEP恢复正常,追踪1年中,LHON和MS患儿一直VEP异常,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结论 详查瞳孔及VEP,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同时有助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估.
作者:邓燕;于春红;廖瑜俊;杨洋;彭小维;殷小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白血病细胞可溶性蛋白抗原(SPA)致敏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在裸鼠体内、外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效应,为白血病DC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DC,经形态、表型及功能综合鉴定.用纳米粒包裹白血病细胞SPA并致敏DC,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CTL,用MTT法测定其活性.另分别将HL~60细胞与淋巴细胞(LC)或与CTL同时注入裸鼠体内,通过肿瘤体积、成瘤时间、肿瘤抑制率等对比各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 (1)培养的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并高表达CD1a、CD83.(2)MTF法测定各组CTL活性,发现A1组较A2组和A3组、B1组较B2组和B3组有明显差异(均P<0.05).A3组及B3组CTL活性高,A2组及B2组活性次之.(3)在裸鼠体内实验中,1组与2组、3组的肿瘤体积及成瘤天数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与3组比较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0.70±13.74)%和(52.29±13.68)%.结论 在体外实验用白血病细胞SPA及纳米粒包裹的SPA致敏DC,均能可介导较强的CTL作用,且纳米粒包裹SPA组的CTL活性更高.用白血病细胞SPA及纳米粒包裹的SPA致敏的DC在裸鼠体内同样可诱导出较强的CTL作用,表现为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成瘤天数也明显晚于对照组,但纳米粒包裹SPA致敏DC组在体内试验中未显示出更强的抑瘤活性.通过DC介导特异性的CTL可有效的抑制白血病细胞,是一种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周平;石庆之;华建媛;贺文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经验.方法 采用标准翼点人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35个动脉瘤,包裹1例;经一侧人路夹闭2个动脉瘤2例.结果 出院时优良者25例,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其中Hunt-HessⅢ级死亡1例,Ⅳ级死亡2例.结论 显微手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提高前循环脑动脉瘤疗效.
作者:陈春辉;马建荣;洪涛;陈达;王辉;黎凤生;胡珊;丁文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服白癜风丸,治疗组外用卤米松乳膏与白斑1号;对照组外用白斑1号.结果 治疗组平均色素岛产生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卤米松乳膏与白斑1号和白癜风丸联合治疗白癜风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吉祥;李辉成;廖卫东;李雄;李静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经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科自2003年3月~2007年12月用该方法诊疗的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7例,Ⅲ型6例,Ⅳ型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骼骨植骨术.结果 治疗后临床优良率80%.其中Ⅱ型85.7%,Ⅲ型83.3%,Ⅳ型50%.结论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经关节骨折,具有骨折稳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活动的优点,Ⅳ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柏文;肖兰芳;周建元;李广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cl pneumonia,SAP)是指脑卒中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并发的肺部感染.急性脑卒中患者28%~71%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导致不良预后,如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影响脑卒中康复.现将我院有关SPA的护理体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口服磷化铝中毒病情危重、病死率高[1],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多种表现,但致室性心动过速者国内极少报道,现将我科近收治的1例急性磷化铝中毒致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作者:熊华威;黄亮;张慧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用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为大黄类药物组:B组30例为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组,观察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B组首次排便时间较A组早,B组腹痛缓解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大黄类药物组.
作者:叶钒;张永红;程淑华;王艳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对54例经硫酸镁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硫酸镁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常规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对照组)54例行随机配对对比分析.结果 硫酸镁组腹痛缓解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硫酸镁组平均住院日、手术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简便、价廉、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玉海;杨萍;张奎林;丁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合应用麻黄碱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时血压下降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和Ⅱ组(麻黄碱组),Ⅱ组诱导时复合应用麻黄素.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1min、3min、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与诱导前基础值相比,Ⅰ组在诱导后SBP、DBP、MAP和HR下降显著(P<0.01);Ⅱ组SBP、DBP、MAP和HR在诱导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Ⅰ组患者的SBP、DBP、MAP均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 麻黄碱与丙泊酚复合应用能明显减轻丙泊酚诱导时引起的血压下降幅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作者:廖晓勇;韩南火;王宗朝;严晚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肺部感染既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老年人病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临床治疗方面的棘手问题,因此及时掌握本病病原菌的种类,对提高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常见的小儿肠道畸形之一,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2003年2月~2007年10月,我院开展了3岁以下的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改良根治术.此手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进行腹腔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效果好.
作者:赖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常见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接受呼吸机治疗病人进行调查,并对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VAP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74.67%.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机械通气3~5d感染中第一位的病原菌.结论 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作者:刘曼丽;黄琼;卢瑛;杨洪光;刘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对预防肺栓塞及术后联合应用尿激酶及巴曲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施行经皮股静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给予尿激酶(20万u/d平均给药7d)联合巴曲酶(5u平均7d),每日测量膝盖上下15cm周径,出院复查彩超.结果 18例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联合应用尿激酶和巴曲酶治疗,治愈16例,显效2例,无发生肺梗塞病例,经1~6个月随访,除1例出现下腔静脉阻塞经规范治疗症状缓解外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操作安全、简单、有效,降低了DVT溶栓风险,有效防止肺梗塞的发生.术后联合应用尿激酶及巴曲酶行溶栓治疗DVT,是保证溶栓效果的佳措施.
作者:刘强;赵艳平;杨兴龙;高良辉;李学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3月门诊儿科处方,进行抗生素物种类、用量、给药途径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结果 门诊儿科抗生索物使用存在着一定缺陷,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物使用方面存在着使用率过高的问题.结论 医院应规范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物使用管理,以促进儿童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林柳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1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1例,生存5年以上者7例,其中早期残胃癌5例和进展期残胃癌2例;行姑息性手术的5例均存活不到1年;行剖腹探查术的2例,半年内死亡.结论 胃镜检查是发现残胃癌的有效方法,早诊断、病理分期及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关健因素.
作者:刘朝晖;张显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ICU中引起呼吸道院内感染的原因.方法 82例病例均在无菌的条件下经气道吸痰取样,对培养菌株进行判定分析.针对各种感染敏感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标本216份,254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G-)为主,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革兰氏阳性菌(G+)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并有部分真菌感染.结论 ICU中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且菌群复杂,耐药菌群增多,应根据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及抢先治疗.
作者:徐文达;陈历;万维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方法对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推注生理盐水2ml,Ⅱ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Ⅲ组推注地塞米松6mg,Ⅳ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和地塞米松6mg.四组药物均在肘部扎止血带后推注,1min后松止血带以2~2.5mg/kg计算推注异丙酚.各组在静推异丙酚10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按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四级记录疼痛程度.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发生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较轻,Ⅳ组的注射痛程度轻.结论 预注20 mg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6mg或两种药物同时注射均能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但两种药物同时推注其效果更佳.
作者:周绪锋;王凤芝;周曙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生龙接骨胶囊中人参皂苷Rg1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龙接骨胶囊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条件:Diamonsil C18 5μm反相色谱柱(4.6×250mm),乙腈-0.1%磷酸溶液(23:7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 人参皂苷Rg1在1.138~11.3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RSD=1.43%.结论 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本品的定量检测,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郭征兵;徐倩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