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残胃癌的外科诊治

刘朝晖;张显柏

关键词:残胃癌, 外科手术,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1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1例,生存5年以上者7例,其中早期残胃癌5例和进展期残胃癌2例;行姑息性手术的5例均存活不到1年;行剖腹探查术的2例,半年内死亡.结论 胃镜检查是发现残胃癌的有效方法,早诊断、病理分期及能否根治性切除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关健因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Tim-3/Tim-3L与肿瘤免疫的关系

    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仅防御微生物侵犯,而且能清除改变了的宿主成分,肿瘤细胞是其之一.因此,人们重视对肿瘤抗原、抗原的加工呈递和T细胞识别机制,以及树突状细胞等的研究,以期为肿瘤的免疫防治提供强有力武器.

    作者:刘津麟;周南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76例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肺部感染既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老年人病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临床治疗方面的棘手问题,因此及时掌握本病病原菌的种类,对提高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单纯保守治疗11例,住院病死率40%;TAE/YACE介入治疗组18例,住院病死率11%,中位生存期10个月;手术治疗组6例,无住院死亡,中位生存期18个月.本组误诊3例.结论 详细的病史采集与腹部CT检查是肝癌破裂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状态及肿瘤不同分期,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争取佳疗效.

    作者:郑林辉;黄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CTL在裸鼠体内外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血病细胞可溶性蛋白抗原(SPA)致敏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在裸鼠体内、外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效应,为白血病DC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DC,经形态、表型及功能综合鉴定.用纳米粒包裹白血病细胞SPA并致敏DC,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CTL,用MTT法测定其活性.另分别将HL~60细胞与淋巴细胞(LC)或与CTL同时注入裸鼠体内,通过肿瘤体积、成瘤时间、肿瘤抑制率等对比各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 (1)培养的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并高表达CD1a、CD83.(2)MTF法测定各组CTL活性,发现A1组较A2组和A3组、B1组较B2组和B3组有明显差异(均P<0.05).A3组及B3组CTL活性高,A2组及B2组活性次之.(3)在裸鼠体内实验中,1组与2组、3组的肿瘤体积及成瘤天数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与3组比较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0.70±13.74)%和(52.29±13.68)%.结论 在体外实验用白血病细胞SPA及纳米粒包裹的SPA致敏DC,均能可介导较强的CTL作用,且纳米粒包裹SPA组的CTL活性更高.用白血病细胞SPA及纳米粒包裹的SPA致敏的DC在裸鼠体内同样可诱导出较强的CTL作用,表现为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成瘤天数也明显晚于对照组,但纳米粒包裹SPA致敏DC组在体内试验中未显示出更强的抑瘤活性.通过DC介导特异性的CTL可有效的抑制白血病细胞,是一种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周平;石庆之;华建媛;贺文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往治疗用金因肽喷雾剂外喷皮肤,疗程长,见效慢,特别是对Ⅲ度和Ⅳ度放射性皮炎效果不理想.我院对放射性皮炎患者应用康复新液药液湿敷,取得较好疗效,得到患者认可,现报导如下.

    作者:修穆群;熊彬;熊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前循环脑动脉瘤显微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经验.方法 采用标准翼点人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35个动脉瘤,包裹1例;经一侧人路夹闭2个动脉瘤2例.结果 出院时优良者25例,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其中Hunt-HessⅢ级死亡1例,Ⅳ级死亡2例.结论 显微手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提高前循环脑动脉瘤疗效.

    作者:陈春辉;马建荣;洪涛;陈达;王辉;黎凤生;胡珊;丁文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纤维蛋白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主要是作为凝血因子Ⅰ而直接参与凝血过程.Fbg除参与凝血外,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如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结合而介导血小板聚集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血行转移等;纤维蛋白原水平还影响血液粘度,尤其近年来人们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邹俊辉;肖祖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脓毒症是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其主要致病物质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膜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成分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起病后一系列促炎介质的过度释放及抗炎介质的代偿性释放不足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即使去除原发病因也不能阻止病程进展,将逐渐演变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作者:殷勤;曹春水;黄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第六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八次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病程3周以上疗效不佳,或病程在1周以内但X线胸片或胸部CT有明显实变或不张经常规治疗1周症状、体征、X线胸片无明显改善的为难治性肺炎80例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与同期住院的不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难治性肺炎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80例难治性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均显示支气管内膜感染,其中55例同时存在呼吸道的其他疾病.单纯支气管内膜感染25例(31.3%),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28例(35.0%),气管支气管异物14例(17.5%),会厌畸形6例,副鼻窦炎6例,右主支气管肿物1例.灌洗组显效7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灌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儿童难治性肺炎病因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作者:刘建梅;章高平;李建;吴爱民;朱晓华;胡次浪;李岚;李莉;罗晓红;胡华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恶性肿瘤大出血病人急诊行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止血.结果 栓塞后立即止血,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磁共振波谱评价

    目的 评估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的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前、后行单体素1H-MRS检查.结果 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肿瘤生长抑制,1H-MRS表现为NAACr、ChoCr、ChoNAA比值下降,其中ChoCr、ChoNAA比值下降明显.放射性坏死1H-MRS表现为肿瘤坏死区Cho、NAA、Cr峰消失,出现乳酸-脂质峰.肿瘤未复发患者1H-MRS未见明显异常;肿瘤复发患者1H-MRS表现为Cho、Cho/NAA峰再升高,出现乳酸峰.结论 1H-MRS有助于鉴别脑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后复发与坏死;评估脑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后的代谢变化,是一种判断伽玛刀疗效的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任远;李明智;王川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平底短型网塞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平底短型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4月使用平底短型网塞补片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随访时间2.5~14个月,平均9个月,全组均无复发.结论 平底短型网塞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作者:饶玉文;应治剑;伍洪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

    百草枯(Paraquat PQ),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于1882年合成,1962年作为除草剂上市.由于与土壤接触后能快速分解,极少残留,对周围环境无害,因而得以迅速推广使用.然而使用时中毒病例屡见不鲜,现已成为人类急性中毒病死率高的除草剂.

    作者:张志坚;周从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α-硫辛酸与核因子-K B信号通路

    α-硫辛酸是一个在少数细胞内合成的二硫化合物,它的天然功能是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辅酶.药理剂量下,α-硫辛酸是一个多功能的抗氧化剂,具有一般抗氧化剂所不能及的抗氧化性,它可以对与氧化应激有关的多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局部缺血-再灌注、退行性病变等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2];对败血症、类风湿关节炎等急、慢性炎症的治疗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万丽萍;熊向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合应用麻黄碱预防丙泊酚全麻诱导时血压下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合应用麻黄碱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时血压下降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和Ⅱ组(麻黄碱组),Ⅱ组诱导时复合应用麻黄素.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1min、3min、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与诱导前基础值相比,Ⅰ组在诱导后SBP、DBP、MAP和HR下降显著(P<0.01);Ⅱ组SBP、DBP、MAP和HR在诱导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Ⅰ组患者的SBP、DBP、MAP均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 麻黄碱与丙泊酚复合应用能明显减轻丙泊酚诱导时引起的血压下降幅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作者:廖晓勇;韩南火;王宗朝;严晚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卡维地络治疗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74例人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维地络组38例,在基础用药上加用卡维地络10~20mg/次,2次/d;美托洛尔组36例,在基础用药上加用美托洛尔12.5~25mg/次,2次/d.共8周.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降幅无显著差异(P>0.05).而卡维地络组对心功能改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 卡维地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效安全,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美托洛尔.

    作者:陈丽萍;万小强;徐卫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ARB减少尿蛋白防治慢性肾脏疾病

    当今世界,慢性肾脏疾病(CKD)日益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过去一直认为蛋白尿仅仅反映肾小球损伤,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并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易伟;周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用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为大黄类药物组:B组30例为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组,观察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B组首次排便时间较A组早,B组腹痛缓解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大黄类药物组.

    作者:叶钒;张永红;程淑华;王艳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并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特点.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期分析.结果 38例确诊患者,CT表现:11例正常,20例患者的股骨头形态正常,其中9例股骨头内出现星芒状结构增粗、扭曲、浓密改变,5例出现局限性囊变和骨质疏松区,5例出现囊变和硬化同时存在.7例患者有股骨头形态改变,并出现新月征或伴有退形性骨关节病.MR表现:3例无阳性表现,27例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正常,其中股骨头内出现典型的双线征的有15例,出现广泛的条状,斑片状的混杂信号的有12例.8例患者有股骨头变形,并有混杂信号.结论 CT和MR都能诊断ANFH病变,但MR对早期ANFH的诊断时间更早,早期阳性率更高.

    作者:曹小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