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玉文;应治剑;伍洪昊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及正常肝细胞QSG-7701增殖和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苦参碱对BEL-7404和QSG-7701的增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率.结果 苦参碱1.0~4.0g/L能有效抑制BEL-7404细胞的增殖.0.5~1.0g/L浓度的苦参碱能有效地诱导BEL-7404分化.当苦参碱的浓度低于0.5g/L时,其对QSG-7701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25、0.5、0.75、1.0g/L苦参碱处理72h后,BEL-7404细胞黏附抑制率分别为18.6%、24.4%、30.3%、4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QSG-7701细胞黏附抑制率分别为1.7%、3.5%、6.1%、37.8%,只有1.0g/L浓度的苦参碱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 苦参碱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低浓度能有效地诱导肝癌细胞分化:高浓度的苦参碱有较强的抑制人正常肝细胞增殖作用,低浓度具有一定的生长刺激作用;苦参碱抑制BEL-7404细胞粘附.
作者:石鹏;刘伟中;梁超;廖传文;罗小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生龙接骨胶囊中人参皂苷Rg1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龙接骨胶囊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条件:Diamonsil C18 5μm反相色谱柱(4.6×250mm),乙腈-0.1%磷酸溶液(23:7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 人参皂苷Rg1在1.138~11.3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RSD=1.43%.结论 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本品的定量检测,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郭征兵;徐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肺部感染既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老年人病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临床治疗方面的棘手问题,因此及时掌握本病病原菌的种类,对提高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的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前、后行单体素1H-MRS检查.结果 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肿瘤生长抑制,1H-MRS表现为NAACr、ChoCr、ChoNAA比值下降,其中ChoCr、ChoNAA比值下降明显.放射性坏死1H-MRS表现为肿瘤坏死区Cho、NAA、Cr峰消失,出现乳酸-脂质峰.肿瘤未复发患者1H-MRS未见明显异常;肿瘤复发患者1H-MRS表现为Cho、Cho/NAA峰再升高,出现乳酸峰.结论 1H-MRS有助于鉴别脑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后复发与坏死;评估脑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后的代谢变化,是一种判断伽玛刀疗效的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任远;李明智;王川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用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为大黄类药物组:B组30例为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组,观察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B组首次排便时间较A组早,B组腹痛缓解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胃动力治疗仪配合大黄类药物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大黄类药物组.
作者:叶钒;张永红;程淑华;王艳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经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科自2003年3月~2007年12月用该方法诊疗的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7例,Ⅲ型6例,Ⅳ型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骼骨植骨术.结果 治疗后临床优良率80%.其中Ⅱ型85.7%,Ⅲ型83.3%,Ⅳ型50%.结论 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经关节骨折,具有骨折稳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活动的优点,Ⅳ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柏文;肖兰芳;周建元;李广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气雾剂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吸人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气雾剂.结果 治疗组在喘憋气促缓解时间、咳嗽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剂量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气雾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尽快缓解喘憋症状.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且方便、安全,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作者:秦庆员;黄招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或称钴结合蛋白,目前的研究表明IMA在急性缺血性事件,如心肌缺血、肺栓塞、肠系膜缺血的早期诊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作者:况卫丰;黄经纬;万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持续被动运动机(contineous passive motion,CPM)锻炼治疗伸膝装置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伸膝装置粘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以中药沙袋热敷结合CPM机锻炼,对照组单功能锻炼,治疗两个疗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38例,良12例,满意2例,差2例,总优良率占92.6%;对照组优10例,良4例,满意2例,差4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药沙袋热敷有消肿止痛功效,结合CPM机锻炼治疗膝关节伸膝装置粘连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学岭;郑朝军;王时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方法对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推注生理盐水2ml,Ⅱ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Ⅲ组推注地塞米松6mg,Ⅳ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和地塞米松6mg.四组药物均在肘部扎止血带后推注,1min后松止血带以2~2.5mg/kg计算推注异丙酚.各组在静推异丙酚10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按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四级记录疼痛程度.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发生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较轻,Ⅳ组的注射痛程度轻.结论 预注20 mg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6mg或两种药物同时注射均能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但两种药物同时推注其效果更佳.
作者:周绪锋;王凤芝;周曙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百草枯(Paraquat PQ),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于1882年合成,1962年作为除草剂上市.由于与土壤接触后能快速分解,极少残留,对周围环境无害,因而得以迅速推广使用.然而使用时中毒病例屡见不鲜,现已成为人类急性中毒病死率高的除草剂.
作者:张志坚;周从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4月我院儿童眼科住院部确诊急性视神经炎的患儿共37例(4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急性视神经炎春夏交替时发病率高,达48.6%(18/37);发病原因中,病毒感染11例(11/37),1例多发性硬化(MS),23例无法找出明确病因(23137),半年后排外2例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视力在治疗1周后提高.至1个月稳定.患儿都伴有瞳孔直接光反射异常,间接光反射是正常,至治疗后3个月仍可见直接光反射迟钝不持久.首诊时皆有VEP的特征性改变,治疗1个月后,仅28.6%(14/49眼)VEP回复正常,直至治疗3个月后,才有83%(39/47眼)VEP恢复正常,追踪1年中,LHON和MS患儿一直VEP异常,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结论 详查瞳孔及VEP,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同时有助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估.
作者:邓燕;于春红;廖瑜俊;杨洋;彭小维;殷小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往治疗用金因肽喷雾剂外喷皮肤,疗程长,见效慢,特别是对Ⅲ度和Ⅳ度放射性皮炎效果不理想.我院对放射性皮炎患者应用康复新液药液湿敷,取得较好疗效,得到患者认可,现报导如下.
作者:修穆群;熊彬;熊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伤致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伤致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能生活能自理.效果满意.结论 记忆合金环抱内固定器内固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洪亮;孙贵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对54例经硫酸镁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硫酸镁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常规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对照组)54例行随机配对对比分析.结果 硫酸镁组腹痛缓解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硫酸镁组平均住院日、手术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简便、价廉、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玉海;杨萍;张奎林;丁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近年来细胞因子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调节作用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作为主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在MMP-9的表达和活性中的调节作用自然成了研究的热点,以下将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占钻;黄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白血病细胞可溶性蛋白抗原(SPA)致敏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在裸鼠体内、外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效应,为白血病DC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DC,经形态、表型及功能综合鉴定.用纳米粒包裹白血病细胞SPA并致敏DC,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CTL,用MTT法测定其活性.另分别将HL~60细胞与淋巴细胞(LC)或与CTL同时注入裸鼠体内,通过肿瘤体积、成瘤时间、肿瘤抑制率等对比各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结果 (1)培养的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并高表达CD1a、CD83.(2)MTF法测定各组CTL活性,发现A1组较A2组和A3组、B1组较B2组和B3组有明显差异(均P<0.05).A3组及B3组CTL活性高,A2组及B2组活性次之.(3)在裸鼠体内实验中,1组与2组、3组的肿瘤体积及成瘤天数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与3组比较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0.70±13.74)%和(52.29±13.68)%.结论 在体外实验用白血病细胞SPA及纳米粒包裹的SPA致敏DC,均能可介导较强的CTL作用,且纳米粒包裹SPA组的CTL活性更高.用白血病细胞SPA及纳米粒包裹的SPA致敏的DC在裸鼠体内同样可诱导出较强的CTL作用,表现为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成瘤天数也明显晚于对照组,但纳米粒包裹SPA致敏DC组在体内试验中未显示出更强的抑瘤活性.通过DC介导特异性的CTL可有效的抑制白血病细胞,是一种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周平;石庆之;华建媛;贺文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当今世界,慢性肾脏疾病(CKD)日益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过去一直认为蛋白尿仅仅反映肾小球损伤,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并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易伟;周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α-硫辛酸是一个在少数细胞内合成的二硫化合物,它的天然功能是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辅酶.药理剂量下,α-硫辛酸是一个多功能的抗氧化剂,具有一般抗氧化剂所不能及的抗氧化性,它可以对与氧化应激有关的多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局部缺血-再灌注、退行性病变等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2];对败血症、类风湿关节炎等急、慢性炎症的治疗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万丽萍;熊向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平底短型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4月使用平底短型网塞补片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随访时间2.5~14个月,平均9个月,全组均无复发.结论 平底短型网塞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作者:饶玉文;应治剑;伍洪昊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