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黄疸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赵艳平;刘强;高良辉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 免疫功能, 机体
摘要:塞性黄疸患者,尤其是重症黄疸,外科手术后往往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脓毒血症、低血压、出血以及肾功能衰竭,致使手术死亡率增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MODS危重儿合并高渗血症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与高渗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我院PICU收治的127例MODS患儿的血浆渗透压变化,统计分析高渗血症与器官功能障碍数、分布情况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资料127例MODS患儿中合并高渗血症的患儿26例,发生率20.5%.其中高血钠高渗血症占19例,其次,高尿素氮高渗血症3例,高血糖高渗血症2例,高血钠合并高尿素氮高渗血症1例,高血钠合并高血糖高渗血症1例;6例治愈好转,7例放弃,13例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非高渗组101例,死亡29例,病死率2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合并高渗血症组的MODS患儿的病死率高于非高渗组.而且高渗组以胃肠和脑功能障碍的病死率高(71.4%、54.2%),非高渗组以心肺功能障碍的病死率为高(41.3%、39.4%).高渗组、非高渗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频率以2~3个器官功能障碍占多数(61.5%、82.2%),且随着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增加,发生率逐渐减少,而病死率却随之升高.结论 高渗血症是MODS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渗血症有助防治MODS.

    作者:徐南平;李翠昌;徐月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及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临床上95%的胆囊切除术均可以通过腹腔镜来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有其特点,总结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很有必要.

    作者:朱玉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间脑性癫痫

    间脑性癫痫临床少见,自1925年Hek0首次报道间脑癫痫以来,国内外陆续有发现.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目前尚无统一看法,因而有必要来分析临床病例,并探讨间脑性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

    作者:熊飞龙;李强;沈斌;熊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RRM1蛋白表达与吉西他滨体外药敏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蛋白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体外药敏的关系.方法 用ATP生物荧光法(ATP-TCA)对4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进行吉西他滨体外药敏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RRM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分析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RRM1高表达20例(45.5%),低表达24例(54.5%);结合吉西他滨体外药敏结果得出,RRM1蛋白低表达组吉西他滨有效为17例(70.8%);RRM1蛋白高表达组有效6例(30.0%),即RRM1蛋白低表达组对吉西他滨的体外疗效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 RRM1蛋白表达水平可用于以吉西他滨为化疗基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预测指标.

    作者:李张云;邓觐云;黄传生;陈悦;周伟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生大黄对急性莺症胰腺炎(SAP)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SAP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空肠营养管内分别注人生大黄50g及100g,每日两次,于第1,2,3,5d记录膀胱压力、肠鸣音恢复时间、早肛门排便时间,并检测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结果 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早肛门排便时间均明显晚于B组,差异显著(P<0.05).A、B两组第1,2d的膀胱压力、MTL及VI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第3,5d两组患者膀胱压力呈显著下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TL在第3,5d时间点,两组均明显升高,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VIP在第3,5d时间点,两组均呈下降趋势,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经鼻空肠营养管注人大黄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肠道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生大黄调节胃肠激素MTL及VIP有关.

    作者:盛志勇;胡婧亭;许建宁;陆鹏;李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复习2例肝原发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结果 镜检: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排列,细胞质丰富,透亮或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间质富于毛细血管、血窦以及厚壁血管.细胞异型性小,个别病例局部可见轻~中度异型性,分裂象0~3个/10HPF.免疫组化结果:肿瘤弥漫表达HMB45(2、2),弥漫或片状表达Melan-A(2/2)、SMA(2、2)以及S-100(1/2).CgA、Syn、CK、CD117、CD10及CD34均阴性.2例患者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后随访32及36个月均无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 肝PEComa少见,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与其它部位的同类肿瘤相似,外科手术切除足首选的处理方法.

    作者:陈金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研究

    个性是指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

    作者:张智霖;李洁;王琨;周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江西省血站与临床输血网络信息共享的探讨

    将江西省卫生主管部门、血站和医疗单位通过网络建设进行联接,对区域内的血液进行现代化管理,以采供用血安全、质量管理分析和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主体,建立覆盖采、供、用血全过程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为保证我省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奠定基础.

    作者:余薇;黄智君;熊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儿腹腔镜的维护与保养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它是外科的一门全能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出血量少且疗效可靠的优点.

    作者:陈桂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住的、经鼻孔蝶窦人路切除术治疗的4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鼻孔蝶窦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视力、视野及内分泌功能等症状术后均有改善.结论 经鼻孔蝶窦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兆哲;陈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盐酸氰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治疗辅助应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雪梅;徐朝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均治疗14d,治疗前后均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取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各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杨发春;张为民;何伟平;孙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派特灵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派特灵治疗和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6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蘸有派特灵液带尾纱棉球放至宫颈疣体处,8h后取出,连用3d停4d;对照组采用CO2激光烧灼去除宫颈疣体后,口服消炎药.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3~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10.81%)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特灵对治疗和预防尖锐湿疣复发有独特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源CT临床应用进展

    回顾CT的发展历史,从断层扫描到螺旋扫描是第一次飞跃,从单排探测器到多排探测器是第二次飞跃,从单源到双源是第三次飞跃.2005年底西门子公司发布了业界首台双源CT,成为受瞩目的CT新品之一.

    作者:余健民;魏江平;王川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胫骨钻孔及后期自体皮移植治疗大面积胫骨外露

    目的 探讨经骨表面钻孔及后期自体皮移植治疗大面积胫骨外露的方法.方法 34例因各种原因使胫骨表面皮肤及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致胫骨大面积外露的患者,彻底清创后,在胫骨表面钻孔,肉芽组织覆盖外露骨面后行肉芽创面清创植自体皮术.结果 34例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为2~5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个月.结论 在胫骨表面钻孔,后期植自体皮可治愈大面积胫骨外露.

    作者:陈剑平;毛远桂;刘德伍;林尊文;蓝蔚;刘文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疗效.方法 选择上一周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ANC)降至1.5×109/L以下的肿瘤患者共50例,分为A组与B组,分别在下一周期化疗结束48h后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时使用rhG-CSF,连续2d ANC>2.0×109/L停药,观察ANC变化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ANC持续<1.5×109/L的天数,ANC恢复至≥2.0×109/L所需的天数均小于B组(P<0.01),ANC低值高于B组(P<0.05),用药天数较B组少(P<0.05),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倾向的患者建议化疗结束48h后立即使用rhG-CSF.

    作者:周建伟;孔繁兴;易旻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药敏谱流行病学的调查

    目的 熟悉我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谱及药敏谱,为临床治疗CAP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方法 细菌培养采用常规法,细菌鉴定大多数采用仪器法,小部分采用传统手工法,细菌药敏均采用琼脂稀释法.非典型病原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均采用日本和美国进口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检测、尿抗原采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测定.结果 入选病例121份,51~70岁患者是本项目的主要对象,占总数的78.5%;病例中(咳)痰标本占97%,其它方法采集的占3%,检出病原菌52例(42.9%),其中肺炎链球菌13株(10.7%),占细菌的第一位;药敏中阳性球菌、大多数阴性杆菌分别测14种抗生素,嗜血杆菌和莫拉菌测9种抗菌药物.非典型病原体共检测121例,阳性28例,检出率23.1%,其中肺炎支原体19例,肺炎衣原体6例,嗜肺军团菌3例.结论 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其病原谱和药敏谱的组成各地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迁,尤其是社会人口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的增加、病原体变化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将面临许多新问题.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胡雪飞;孙爱娣;余阳;温桂兰;陈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与护理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30%~60%,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此病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球菌感染,西医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复发.

    作者:沈秀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结石性脓肾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4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其中6例为孤立肾并肾功能衰竭患者),18例先一期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二期经皮肾取石;6例行一期或分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结果 24例均成功行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解除梗阻,肾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无感染性休克、邻近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1例行患肾切除.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安全、有效,可及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有效控制感染,大程度恢复肾功能.此术可作为结石性脓肾首选方法,但应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

    作者:朱心燊;孟栋良;何洁卿;王金根;黎源;黄海鹏;曾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伤性肠道破裂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评价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肠道破裂的价值.方法 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肠道破裂患者的CT诊断资料.结果 15例病例中,十二指肠破裂4例,其中2例合并实质脏器破裂;空肠破裂2例,其中1例伴脑挫裂伤及脾脏破裂;4例回肠破裂,其中1例伴1支肠动脉破裂,1例为多发性破裂伴脾脏破裂;4例结肠破裂,其中1例肠系膜动脉断裂,1例大网膜撕裂;1例伴骨盆骨折;1例直肠破裂.结论 CT表现:气腹、腹腔积液、肠壁增厚、肠管变形增粗、肠袢结构模糊、肠系膜增厚纠集、网膜囊积液混浊.多层螺旋CT扫描对外伤性肠破裂能作出早期确诊.

    作者:汪和平;朱月华;李玉华;漆伟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