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损伤54例临床总结

秦育宏;曹盛生;傅云根

关键词:四肢血管, 损伤, 修复
摘要:目的 总结血管损伤治疗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血管损伤术前诊断,术中修复,术后治疗、观察,并予随访.结果 51例术后血运良好,1例血运稍差,2例截肢;1例虽近期血运良好,但远期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无创性血管吻合,肢体减张,术后密切观察是治疗血管损伤的关键.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和血尿酸的变化是否相关,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和血脂,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及血尿酸(UA)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李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Meek植皮术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Meek植皮术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Meek植皮方法治疗2例特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面积分别为38%和42%,供皮区为头部和胸腹部,其中一例切削痂后即刻进行Meek植皮,扩展比例为1:4和1:6;另1例为切削痂后第7d进行Meek植皮,扩展比例为1:3和1:4.结果 2例应用MEEK植皮术手术时间分别为65min和60min,2例均疗效满意,创面愈合后较传统植皮方法排列整齐、外形美观.结论 Meek植皮术适用于体表任何形式的创面(骨外露除外)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

    作者:涂家金;周华;黄毅;陈星光;邓勇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臂丛阻滞或全麻下,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肘内翻,内翻角<10°,无肘外翻病例.按Flynn标准判定,即肘关节活动受限<5°,携带角<5°,优32例,良22例,差2例.结论 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作者:黄益君;万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头皮静脉采血分析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采血是一项日常的护理操作,而且是一项技术要求极高的操作.小儿静脉采用颈外静脉、股静脉、四肢静脉,如遇到肥胖的小儿及新生儿,以上部位采血不易采到.

    作者:刘桂香;贺程琳子;潘小梅;华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PTEN和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PTEN与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60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7%,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并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7%,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并与组织分化程度、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PTEN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下调而Survivin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和临床进展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郑杨;陈娜;黄唐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例患者均及时诊治,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后迟发性出血应首先考虑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在基层医院应果断开腹止血,避免丧失佳手术时机.

    作者:谢晓峰;余明;戴金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体会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前牙患根尖周炎、牙髓炎和外伤冠折的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110颗前牙患根尖周炎、牙髓炎和外伤冠折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随访1年.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110例(110颗牙)经一次性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7%.结论 适应证选择正确,遵守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患根尖周炎、牙髓炎和外伤冠折是可行的.

    作者:陆川;孔凡玲;赵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微创法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法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静力性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8例,术后随访,观察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2~18个月随访,经X线检查,18例全部一期愈合,功能良好.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微创,失血少,固定稳定,应力遮挡程度轻,骨折愈合率高,感染和骨折再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端午;刘剑锋;杨武;刘帆;许永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放液的疗效观察(附178例报告)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5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178例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运用心静脉导管穿刺抽液,对照组88例应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呼吸[0.54vs0.14]、脉搏[0.35vs0.14]及胸水消失等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大、中量胸腔积液穿刺放液简便易行、风险小、引流量大、创伤小,引流彻底,肺复张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祥;王峰;李华;石腊明;赵祖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奥沙利铂致药物热1例及文献复习

    奥沙利铂(L-OHP)是第3代广普铂类抗肿瘤药,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轻度骨髓抑制.与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疗效较传统用药显著,是临床较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奥沙利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畏寒、发热、胸闷、气急等症状少见,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夏勇;王红;曾志文;熊戴群;叶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重组结核杆菌11kDa变态反应原安全性和剂量标化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人体应用重组结核杆菌11kDa变态反应原(简称11kDa)的安全性和适剂量.方法 将健康志愿者和结核病志愿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11kDa低、中、高3个剂量组,在一侧手前臂掌侧前1/3处皮内分别注射浓度为2μg/ml、5μg/ml和10μg/ml 11kDa 1ml,在对侧手前臂前1/3处皮内注射0.1mlTB-PPD.进行同体双臂对照皮肤试验,观察并记录72h内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情况和皮试局部反应.结果 11kDa低、中、高剂量组和TB-PPD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1.2%、5.5%和5.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皮试阴性率分别为86.0%、68.1%、62.8%和54.1%,11kDa低剂量组阴性率高于中、高剂量组和TB-P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中、高剂量组和TB-PP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患者皮试阳性率分别为56.7%、66.7%、83.3%和81.7%,11kDa低、中剂量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kDa高剂量组和TB-PPD组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11kDa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11kDa在结核病诊断上优于PPD,11kDa 3个剂量和TB-PPD均有很好的安全性,其中高剂量组(10.0μg/ml)TB-PPD阳性检出率相近.

    作者:闻金生;都伟欣;赵卫东;何伟生;谢四化;杨晓敏;邬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脏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暴露分析

    目的 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 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4射频消融术)不同心脏介入诊治目的辐射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 组3的DAP值和ED值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变化均较大.透视时间组4长,与其他组比较P<0.05,但辐射剂量不如组3高.摄影帧数,组3>组1、组2>组4(P<0.05)(P>0.05).结论 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治疗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作者:许美珍;罗来树;李颐;钟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与头孢哌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炎琥宁与头孢哌酮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以头孢哌酮治疗.疗程均为1周.两组均以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单位时间病情的缓解率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照组(P<0.01)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炎琥宁与头孢哌酮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液前列腺素E2(PGE2)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6):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组(C组).F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mg/kg;C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2h(T4)、术后24(T5)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GE2浓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 h、2h、4 h、6 h、12h、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h、2h、4h,F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6 h、12h、24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比较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F组在T2~4时间点PGE2水平降低(P<0.05).结论 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PGE2的产生,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作者:李大生;张小霓;司海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加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的观察

    目的 观察无痛人工流产前加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孕8~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术中宫颈松弛扩张情况、镇痛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术中术后的出血量.结果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加服米非司酮,宫颈充分软化率高,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术中用药少,术中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使手术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林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30例宫颈癌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3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结论 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是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明君;王钇力;夏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咪唑立宾在亲属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应用

    目的 探索咪唑立宾(MZR)在亲属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共62例亲属肾移植病例,其中28例接受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MZR和强的松(Pred)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4例接受CsA或FK506、吗替麦考酚酯(骁悉,MMF)和Pred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AR)、术后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MZR组与MMF组比较,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肺部感染等严重感染发生率低于MMF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除尿酸升高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MMF比较,MZR抗排斥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小,费用相对低廉,适合在临床尤其是亲属活体受者中应用.

    作者:李新长;龙成美;孟栋良;罗文峰;王永刚;罗来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球囊辅助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

    目的 评价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1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4mm或瘤颈与瘤体比≤1/0.75)患者,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结果 10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或球囊保护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MRA或CT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球囊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少春;王柏群;邹连生;罗穆云;娄建云;刘鹏;张宏;罗军;刘德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8例老年肺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误诊原因.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分析28例延误诊断的老年肺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结核性合并症的7例,占25.00%;有非结核性合并症的14例,占50.00%.误诊为细菌性肺炎9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7例、肿瘤5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脓肿2例、肠炎1例、脑梗死1例,分别占32.14%、25.00%、17.86%、10.71%、7.14%、3.57%、3.57%.误诊时间在2周至2年不等.结论 老年肺结核起病形式多样化,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多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淑华;王武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养老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探讨

    中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校开设的养老护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怎样教育学生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提高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老人服务,是我校不断探索的课题.

    作者:朱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