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加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的观察

林晓燕

关键词:米非司酮, 无痛人工流产术, 早孕
摘要:目的 观察无痛人工流产前加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孕8~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术中宫颈松弛扩张情况、镇痛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术中术后的出血量.结果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加服米非司酮,宫颈充分软化率高,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术中用药少,术中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使手术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体会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前牙患根尖周炎、牙髓炎和外伤冠折的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110颗前牙患根尖周炎、牙髓炎和外伤冠折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随访1年.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110例(110颗牙)经一次性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7%.结论 适应证选择正确,遵守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患根尖周炎、牙髓炎和外伤冠折是可行的.

    作者:陆川;孔凡玲;赵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腰麻在小儿腹股沟下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下肢手术应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0.5%布比卡因腰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施腹股沟、下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腰麻.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手术期间的肢动挣扎、恶心呕吐发生率,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A组HR、BP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均显著升高.B组BP之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均较A组为低,B组HR在手术开始时以及手术结束时较基础麻醉后以及A组相应时间点减慢.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B组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均较A组明显减少.B组肢动挣扎例数显著少于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加腰麻对于患儿腹股沟,下肢手术无明显血液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稳定HR、减少氯胺酮用量,其麻醉效果安全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毛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下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用药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 总结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下呼吸道感染病人1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65例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略高于对照的91.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细菌清除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可以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

    作者:朱利清;况九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30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瘤颈夹闭术.GOS术后评分:恢复良好171例,轻度病残35例,中度病残8例,重度病残5例,死亡5例.结论 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对载瘤动脉和瘤颈的充分显露,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必要时采用动脉瘤颈逐步缩窄术,以及术中麻醉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万登峰;贺建雄;梁爱军;高子云;虞露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奥沙利铂致药物热1例及文献复习

    奥沙利铂(L-OHP)是第3代广普铂类抗肿瘤药,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轻度骨髓抑制.与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疗效较传统用药显著,是临床较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奥沙利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畏寒、发热、胸闷、气急等症状少见,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夏勇;王红;曾志文;熊戴群;叶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附86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患者86例,电切冲洗液采用5%甘露醇溶液.结果 86例患者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术后随访2~6个月,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7.8±4.5)/s升高到术后的(22.5±4.6)/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7.4±4.7)分降至(7.4±3.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6±0.6)分降低至(2.5±0.6)分;剩余尿量由(98±74)ml减少至(36±42)ml.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袁剑;王敏;刘江;欧阳唐锋;钟少云;章静;王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程中两种产妇外阴消毒法的对比观察

    产妇外阴消毒是产程中内诊检查前和分娩前的常规技术操作,由于女性外阴的生理解剖特点,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易生长繁殖在外阴部,因此,外阴消毒是预防产妇产后感染的关键环节.

    作者:黄慧英;潘明香;王筱雯;习斌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8例均为弥漫型PVNS,8例显示关节内软组织结节及滑膜增厚,7例表现为关节积液,6例表现为关节滑膜呈不规则结节状增生,2例增强后病灶呈线状网格状强化,4例表现为骨质侵蚀破坏改变,1例表现为关节外侵犯.结论 MRI能准确反映PVNS中滑膜的绒毛结节状增生、增生滑膜对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增生滑膜对软骨下骨质侵蚀的不同时期绒毛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可以准确评价病变对关节内外累及的范围,是诊断PVNS佳检查方法.

    作者:吕敦召;杨志宏;钟美花;黎旭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固定支架超踝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32例报告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超踝关节固定治疗、早期行功能锻炼,观察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疗效评价采用Mazur评分标准[2],优23例,良5例,中3例,差1例.结论 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Pilon骨折早期固定确切牢固,能较好避免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

    作者:缪秀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放液的疗效观察(附178例报告)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5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178例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运用心静脉导管穿刺抽液,对照组88例应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呼吸[0.54vs0.14]、脉搏[0.35vs0.14]及胸水消失等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大、中量胸腔积液穿刺放液简便易行、风险小、引流量大、创伤小,引流彻底,肺复张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祥;王峰;李华;石腊明;赵祖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干肿瘤显微外科治疗13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征、手术人路选择及显微操作技巧,总结初步经验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自2001年至今显微手术13例脑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4例,中脑腹外侧、局限性星形细胞瘤2例,延髓背侧血管母细胞瘤2例.次全切除5例,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Ⅰ~Ⅱ级.部分切除4例,为胶质瘤Ⅱ~Ⅲ级.术后症状明显改善9例,好转2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 脑干肿瘤位置、性质、生长方式决定手术能否全切,并影响疗效.对外生性的肿瘤,或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局限性呈囊变的低恶性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邹连生;王柏群;刘德华;杨少春;娄建云;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 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饶友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冷疗时间对减轻创伤肿痛的临床研究

    虽然冷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国内文献推荐冷敷时间一般在15~30min之内,这样短时间冷疗,间期又长,期间患者常诉创伤处灼热感,疼痛明显.

    作者:徐敏;胡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和血尿酸的变化是否相关,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和血脂,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及血尿酸(UA)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李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管损伤54例临床总结

    目的 总结血管损伤治疗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血管损伤术前诊断,术中修复,术后治疗、观察,并予随访.结果 51例术后血运良好,1例血运稍差,2例截肢;1例虽近期血运良好,但远期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无创性血管吻合,肢体减张,术后密切观察是治疗血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秦育宏;曹盛生;傅云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6例鱼胆中毒临床分析

    鱼胆汁中含有鱼胆毒素如组胺类、氰化物及胆酸等物质,生食、熟食均有毒性,有人用生吞鱼胆来治疗眼病、高血压或慢性支气管炎等,因而引起急性鱼胆中毒.现对26例鱼胆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姜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脏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暴露分析

    目的 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 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4射频消融术)不同心脏介入诊治目的辐射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 组3的DAP值和ED值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变化均较大.透视时间组4长,与其他组比较P<0.05,但辐射剂量不如组3高.摄影帧数,组3>组1、组2>组4(P<0.05)(P>0.05).结论 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治疗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作者:许美珍;罗来树;李颐;钟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术后饮食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导致患者体内营养不足,直接影响术后患者康复.笔者将饮食计划应用到该病手术后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叶琴;刘宗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8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因.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的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验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8例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住院患儿中,25例转五官科经气管镜取出异物,1例自然咳出,2例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结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在小儿很常见(特别是1~3岁儿童),对长期咳嗽,病情反复不愈,影像学检查及痰培养不能明确诊断的患儿,应尽早做支气管镜检查以避免发生不可逆的肺损伤.

    作者:章高平;刘建梅;陈强;李岚;朱晓华;吴爱民;李建;胡次浪;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体位改变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早产儿采用不同体位对呼吸暂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早产儿自身交替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15度,记录呼吸暂停次数、胃内潴留液量和血氧饱和度.结果 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15度时呼吸暂停次数和胃内潴留液量减少,血氧饱和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15°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发生,促进胃排空.

    作者:刘昌宝;刘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