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饶友凤

关键词:骨科, 切口感染, 无菌手术,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 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液前列腺素E2(PGE2)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6):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组(C组).F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mg/kg;C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2h(T4)、术后24(T5)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GE2浓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 h、2h、4 h、6 h、12h、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h、2h、4h,F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6 h、12h、24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比较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F组在T2~4时间点PGE2水平降低(P<0.05).结论 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PGE2的产生,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作者:李大生;张小霓;司海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6例鱼胆中毒临床分析

    鱼胆汁中含有鱼胆毒素如组胺类、氰化物及胆酸等物质,生食、熟食均有毒性,有人用生吞鱼胆来治疗眼病、高血压或慢性支气管炎等,因而引起急性鱼胆中毒.现对26例鱼胆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姜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的比较观察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和全麻组(GA),每组30例.分别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min、30min、排气后10min的RR、SBP、DBP、HR、血糖及SPO2的变化.结果 (1)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2)EA组SBP在气腹后30min和排气后10min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GA组在气腹后1min,SBP,DBP明显升高(P<0.01),组间血压比较,气腹后和术毕EA组SBP和DBP明显低于GA组(P<0.05或P<0.01).(3)EA、GA组手术后血糖均升高,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腹后30minEA组血糖升高高于GA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和全麻均可有效安全地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硬膜外阻滞抑制BP升高的作用强,全麻抑制激素作用强.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脏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暴露分析

    目的 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 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4射频消融术)不同心脏介入诊治目的辐射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 组3的DAP值和ED值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变化均较大.透视时间组4长,与其他组比较P<0.05,但辐射剂量不如组3高.摄影帧数,组3>组1、组2>组4(P<0.05)(P>0.05).结论 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治疗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作者:许美珍;罗来树;李颐;钟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 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 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作者:陈钢;陈宗和;喻惜华;李建飞;龚飞鹏;李宇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冷疗时间对减轻创伤肿痛的临床研究

    虽然冷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国内文献推荐冷敷时间一般在15~30min之内,这样短时间冷疗,间期又长,期间患者常诉创伤处灼热感,疼痛明显.

    作者:徐敏;胡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型.方法 将120例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者分为3组.A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1μg/kg,10min后再注射丙泊酚2.5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10min后再注射丙泊酚2.5mg/kg.3组术中若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0.5mg/kg,直至体动消失.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起效时(T1)、手术中(T2)、手术结束时(T3)、唤醒时(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麻醉起效时间、唤醒时间、丙泊酚用药量、麻醉效果及唤醒后1、5、15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麻醉起效时各组SBP、HR、RR、SPO2均较诱导前降低(P<0.05).SPO2方面:与术前相比,麻醉起效时以及手术中3组SPO2均降低,同期组间比较A、B组比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及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评定B、C组均高于A组(P<0.05).B、C两组唤醒后1、5、15min时下腹部疼痛的VAS值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镇痛效果,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对呼吸抑制较轻,而且唤醒迅速,安全,有效.

    作者:陈宝林;程浩;朱中良;鲍红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附87例报告)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009年我科87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类型与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个月临床随访结果:GOS 5分54例,4分21例,3分7例,2分5例;去大骨瓣术后出现并发症以脑膨出、迟发性颅内出血、硬膜下积液多见.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可能因为发生并发症而降低效果.各种类型并发症有其典型时间窗口发生,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正确处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伍伟俊;钱锁开;张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18例报告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和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方法 采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手术治疗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患者18例.结果 术后显效12例(66.7%),好转4例(22.2%),无效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88.9%.结论 神经内镜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和蛛网膜囊肿,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蒋秋华;杨瑞金;黄锦庆;何春明;鲁友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分析及国内相关文献复习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emophagoeytic lymphohistioctosis,HLH),是一组从骨髓细胞学角度提出的病征,它可由多种病因如感染、肿瘤等诱发.由于此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特点颇似恶性组织细胞病,而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大多截然不同,因而近几年来,此病征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作者:袁忠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孟鲁司特在阿司匹林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阿司匹林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观察58例阿司匹林哮喘患者用药前、后哮喘自觉症状、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治疗第2、4周的平均PEF值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2、4周后,全天未使用喘康速气雾剂天数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5.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均较轻,不影响研究用药的天数.结论 孟鲁司特能改善阿司匹林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哮喘症状,预防发作,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胡小平;吴晓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附86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患者86例,电切冲洗液采用5%甘露醇溶液.结果 86例患者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术后随访2~6个月,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7.8±4.5)/s升高到术后的(22.5±4.6)/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7.4±4.7)分降至(7.4±3.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6±0.6)分降低至(2.5±0.6)分;剩余尿量由(98±74)ml减少至(36±42)ml.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袁剑;王敏;刘江;欧阳唐锋;钟少云;章静;王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5种抗生素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 研究5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种抗生素以1倍、10倍及100倍MIC浓度作用于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测定作用5h之后释放内毒素的量,并做阴性对照.结果 5种抗生素中,头孢曲松和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量大,洛美沙星和头孢呋辛次之,依替米星较低;细菌释放内毒素量1倍MIC>10倍MIC>100倍MIC.结论 不同的抗生素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索的量不同,临床选用抗生素时应参考细菌释放内毒素的特性,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陈红红;习丹;赵宝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臂丛阻滞或全麻下,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肘内翻,内翻角<10°,无肘外翻病例.按Flynn标准判定,即肘关节活动受限<5°,携带角<5°,优32例,良22例,差2例.结论 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作者:黄益君;万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程中两种产妇外阴消毒法的对比观察

    产妇外阴消毒是产程中内诊检查前和分娩前的常规技术操作,由于女性外阴的生理解剖特点,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易生长繁殖在外阴部,因此,外阴消毒是预防产妇产后感染的关键环节.

    作者:黄慧英;潘明香;王筱雯;习斌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 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饶友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MSCT和上消化道钡餐(GI)检查确诊的23例(25个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个十二指肠憩室经多层螺旋CT检查,均为大于1.0cm,憩室表现为胰头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显示为气-碘囊袋影,与胰头交界区边缘锐利,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炎时,平扫边缘模糊.结论 MSCT能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的胆胰疾病,对判断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影像科医师应重视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

    作者:周继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与血脂和血尿酸的变化是否相关,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和血脂,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及血尿酸(UA)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李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分析

    目的 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于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162例(189只眼)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9只眼中15眼发生浅前房,其中滤过过强12例,恶性青光眼1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 及早找出青光眼小梁术后浅前房的原因,给予及时相应的处理,使其形成前房.

    作者:龚星星;王贞;李定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30例宫颈癌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3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结论 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是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明君;王钇力;夏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