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附87例报告)

伍伟俊;钱锁开;张珑

关键词: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009年我科87例闭合性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类型与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个月临床随访结果:GOS 5分54例,4分21例,3分7例,2分5例;去大骨瓣术后出现并发症以脑膨出、迟发性颅内出血、硬膜下积液多见.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可能因为发生并发症而降低效果.各种类型并发症有其典型时间窗口发生,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正确处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改善预后.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例患者均及时诊治,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后迟发性出血应首先考虑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在基层医院应果断开腹止血,避免丧失佳手术时机.

    作者:谢晓峰;余明;戴金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型.方法 将120例ASA Ⅰ~Ⅱ级人工流产者分为3组.A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1μg/kg,10min后再注射丙泊酚2.5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10min后再注射丙泊酚2.5mg/kg.3组术中若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0.5mg/kg,直至体动消失.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起效时(T1)、手术中(T2)、手术结束时(T3)、唤醒时(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麻醉起效时间、唤醒时间、丙泊酚用药量、麻醉效果及唤醒后1、5、15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麻醉起效时各组SBP、HR、RR、SPO2均较诱导前降低(P<0.05).SPO2方面:与术前相比,麻醉起效时以及手术中3组SPO2均降低,同期组间比较A、B组比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及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评定B、C组均高于A组(P<0.05).B、C两组唤醒后1、5、15min时下腹部疼痛的VAS值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良好的术中麻醉及镇痛效果,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对呼吸抑制较轻,而且唤醒迅速,安全,有效.

    作者:陈宝林;程浩;朱中良;鲍红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SUS矫治器治疗恒牙初期骨性Ⅱ类错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SUS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骨性Ⅱ类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11例恒牙初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应用SUS矫治器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经SUS矫治器治疗4~6个月后,11例患者的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结论 SUS矫治器对恒牙初期的骨性Ⅱ类错合可以产生一定的生长改良作用.

    作者:郑莹;卢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 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饶友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癌多药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多数患者首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因胃癌耐药,特别是MDR(multidm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关键因素.

    作者:孙亭立;廖传文;曹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以纳洛酮注射液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邓锋华;曾波;黄万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养老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探讨

    中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校开设的养老护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怎样教育学生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提高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老人服务,是我校不断探索的课题.

    作者:朱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7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点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2007年监测点众民伤害的发生、分布特征及原因,为预防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年共计报告伤害病例1412例,其中15~44岁年龄组居首位(43.06%);1d中报告伤害发生例数较高的时点为10:00~11:00和15:00~16:0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占35.84%)和家中(23.80%);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为跌落/坠落(32.58%)、机动车车祸(31.87%)和钝器伤(15.01%).结论 伤害以跌落/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监测力度,针对性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吉路;颜玮;刘杰;陈轶英;赵军;罗物强;朱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阿拓莫兰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使用阿拓莫兰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26例单使用阿拓莫兰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脂、肝功能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拓莫兰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崇;胡仙境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臂丛阻滞或全麻下,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肘内翻,内翻角<10°,无肘外翻病例.按Flynn标准判定,即肘关节活动受限<5°,携带角<5°,优32例,良22例,差2例.结论 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作者:黄益君;万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的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旨在腔镜手术中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正确处理,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00例患者手术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顺行或逆行法游离胆囊,沿胆囊壶腹部解剖并三维确认胆囊壶腹-胆囊管交界部,安全钳夹后剪断胆囊管.提高对变异胆囊动脉的处理水平,可减少意外的紧急出血.结果 胆囊管解剖变异以及胆囊的病理性因素(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水肿、化脓或坏疽以及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常常影响手术安全性.中转开腹48例,中转率占3.2%.本组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结论 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操作,有利于不断丰富医生经验,从而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损伤率.

    作者:胡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液前列腺素E2(PGE2)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6):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组(C组).F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mg/kg;C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2h(T4)、术后24(T5)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GE2浓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 h、2h、4 h、6 h、12h、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h、2h、4h,F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6 h、12h、24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比较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F组在T2~4时间点PGE2水平降低(P<0.05).结论 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PGE2的产生,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作者:李大生;张小霓;司海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30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瘤颈夹闭术.GOS术后评分:恢复良好171例,轻度病残35例,中度病残8例,重度病残5例,死亡5例.结论 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对载瘤动脉和瘤颈的充分显露,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必要时采用动脉瘤颈逐步缩窄术,以及术中麻醉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万登峰;贺建雄;梁爱军;高子云;虞露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下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用药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 总结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下呼吸道感染病人1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65例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g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略高于对照的91.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细菌清除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可以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

    作者:朱利清;况九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球囊辅助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

    目的 评价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1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4mm或瘤颈与瘤体比≤1/0.75)患者,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结果 10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或球囊保护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MRA或CT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球囊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少春;王柏群;邹连生;罗穆云;娄建云;刘鹏;张宏;罗军;刘德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头皮静脉采血分析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采血是一项日常的护理操作,而且是一项技术要求极高的操作.小儿静脉采用颈外静脉、股静脉、四肢静脉,如遇到肥胖的小儿及新生儿,以上部位采血不易采到.

    作者:刘桂香;贺程琳子;潘小梅;华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程中两种产妇外阴消毒法的对比观察

    产妇外阴消毒是产程中内诊检查前和分娩前的常规技术操作,由于女性外阴的生理解剖特点,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易生长繁殖在外阴部,因此,外阴消毒是预防产妇产后感染的关键环节.

    作者:黄慧英;潘明香;王筱雯;习斌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管损伤54例临床总结

    目的 总结血管损伤治疗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血管损伤术前诊断,术中修复,术后治疗、观察,并予随访.结果 51例术后血运良好,1例血运稍差,2例截肢;1例虽近期血运良好,但远期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无创性血管吻合,肢体减张,术后密切观察是治疗血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秦育宏;曹盛生;傅云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拔牙术后出血被确诊为血友病1例报告

    我科于2009年2月曾接诊1例拔牙病人,拔牙术后出血不止,后在血液科诊断为血友病,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32岁,诉因左下后牙肿痛反复发作两年,要求拔除患牙.体检为左下第三磨牙远中阻生,见盲袋,牙龈无红肿.于2月28日在局麻下行阻生牙拔除.术后拔牙创口用棉球压迫30min,交待其拔牙后注意事项后回家.

    作者:张金萍;陈珍香;邓四海;黄仁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 30例宫颈癌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3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结论 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是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明君;王钇力;夏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