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黄益君;万军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小切口, 内固定, 克氏针
摘要: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臂丛阻滞或全麻下,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随访8~1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肘内翻,内翻角<10°,无肘外翻病例.按Flynn标准判定,即肘关节活动受限<5°,携带角<5°,优32例,良22例,差2例.结论 运用外侧小切口加内侧经皮克氏针治疗闭合性完全移位无血管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加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孕的观察

    目的 观察无痛人工流产前加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孕8~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术中宫颈松弛扩张情况、镇痛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术中术后的出血量.结果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加服米非司酮,宫颈充分软化率高,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术中用药少,术中术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使手术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林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例患者均及时诊治,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后迟发性出血应首先考虑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在基层医院应果断开腹止血,避免丧失佳手术时机.

    作者:谢晓峰;余明;戴金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两种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顺铂分别与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GP组27例,NP组25例,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GP组、NP组有效率分别为:48.1%、48%,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获益GP组为81.5%,NP组为80%,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中,除GP组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N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GP和NP方案疗效相近,毒副反应有差异,但均可耐受.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和综合治疗原则.

    作者:谭金龙;陈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放液的疗效观察(附178例报告)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穿刺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5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178例大、中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运用心静脉导管穿刺抽液,对照组88例应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呼吸[0.54vs0.14]、脉搏[0.35vs0.14]及胸水消失等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血压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大、中量胸腔积液穿刺放液简便易行、风险小、引流量大、创伤小,引流彻底,肺复张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祥;王峰;李华;石腊明;赵祖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显微镜下经侧裂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 本组11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均在显微镜下经侧裂行血肿清除手术.结果 全组110例,死亡率6%.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赖丹;谭兴萍;王登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液前列腺素E2(PGE2)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6):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组(C组).F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mg/kg;C组切皮前15min静脉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2h(T4)、术后24(T5)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GE2浓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 h、2h、4 h、6 h、12h、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h、2h、4h,F组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6 h、12h、24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PGE2水平在T2~4时间点与T1比较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F组在T2~4时间点PGE2水平降低(P<0.05).结论 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抑制PGE2的产生,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作者:李大生;张小霓;司海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肺鳞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肺鳞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 nTM法检测60例肺鳞癌及癌旁组织存档蜡块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肺鳞癌患者中,TGF-β1阳性20例(33.3%),60例癌旁正常组织阳性10例(16.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在TNM分期Ⅲ~Ⅳ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组,有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低分化组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 TGF-β1在肺鳞癌组织高表达,且可作为评价肺鳞癌的侵袭和转移有效指标.

    作者:万安云;熊小亮;刘艳华;刘繁荣;肖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球囊辅助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

    目的 评价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1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4mm或瘤颈与瘤体比≤1/0.75)患者,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结果 10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技术或球囊保护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MRA或CT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球囊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少春;王柏群;邹连生;罗穆云;娄建云;刘鹏;张宏;罗军;刘德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007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点资料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2007年监测点众民伤害的发生、分布特征及原因,为预防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年共计报告伤害病例1412例,其中15~44岁年龄组居首位(43.06%);1d中报告伤害发生例数较高的时点为10:00~11:00和15:00~16:00;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占35.84%)和家中(23.80%);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为跌落/坠落(32.58%)、机动车车祸(31.87%)和钝器伤(15.01%).结论 伤害以跌落/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加强监测力度,针对性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吉路;颜玮;刘杰;陈轶英;赵军;罗物强;朱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头皮静脉采血分析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采血是一项日常的护理操作,而且是一项技术要求极高的操作.小儿静脉采用颈外静脉、股静脉、四肢静脉,如遇到肥胖的小儿及新生儿,以上部位采血不易采到.

    作者:刘桂香;贺程琳子;潘小梅;华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的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旨在腔镜手术中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正确处理,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00例患者手术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顺行或逆行法游离胆囊,沿胆囊壶腹部解剖并三维确认胆囊壶腹-胆囊管交界部,安全钳夹后剪断胆囊管.提高对变异胆囊动脉的处理水平,可减少意外的紧急出血.结果 胆囊管解剖变异以及胆囊的病理性因素(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水肿、化脓或坏疽以及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常常影响手术安全性.中转开腹48例,中转率占3.2%.本组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结论 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性操作,有利于不断丰富医生经验,从而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损伤率.

    作者:胡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oparhy,HIE)CT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特点.结果 64例HIE CT检出轻度42例,中度18例,重度2例,2例CT表现正常.25例追踪复查,20例病灶吸收消失,5例出现不同程度脑积水、脑软化、脑萎缩等后遗表现.结论 CT检查方便快捷,是HIE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HIE的诊断,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诊断证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钱雁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尿道切开输尿管口膨出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切开输尿管口膨出的疗效.方法 经尿道先电切除输尿管口膨出的两侧壁,及再切除后壁,保留输尿管膨出的前壁,形成活瓣.若输尿管膨出伴有结石,在切开输尿管口膨出后将结石击碎.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本组17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年,患侧上尿路梗阻均解除,无1例上尿路积水加剧.结论 经尿道切开输尿管口膨出具有创伤小、安全、操作简单、易掌握等优点,是一种疗效可靠的微创手术.

    作者:郑增斌;钟德平;梅烁;马欢;朱晓东;徐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与头孢哌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炎琥宁与头孢哌酮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以头孢哌酮治疗.疗程均为1周.两组均以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单位时间病情的缓解率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照组(P<0.01)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炎琥宁与头孢哌酮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徒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6年11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行矫形手术,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CT加密扫描,测量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进针角度、椎弓根直径和椎体的旋转角度,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徒手应用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成像、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并对其进行随访,从而评价本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 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149个,通过胸椎CT扫描评价149枚置入畸形胸椎的螺钉位置.共有8枚螺钉(5%)有中等程度皮质穿破,即螺钉部分在椎弓根壁皮质之外,没有相应神经症状.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未发现任何与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 严格遵循步骤,逐步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徒手技术在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熟悉解剖并结合CT扫描,术前准确测量对手术成功非常重要.

    作者:陈钢;陈宗和;喻惜华;李建飞;龚飞鹏;李宇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6例鱼胆中毒临床分析

    鱼胆汁中含有鱼胆毒素如组胺类、氰化物及胆酸等物质,生食、熟食均有毒性,有人用生吞鱼胆来治疗眼病、高血压或慢性支气管炎等,因而引起急性鱼胆中毒.现对26例鱼胆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姜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乳腺癌GYP1B1基因与ER、PR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YP1B1基因与ER、PR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乳腺癌组织的CYP1B1基因与ER、P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问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CYP1B1阳性表达占78%(32/41).CYP1B1阳性表达率在ER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73.7%VS81.8%;P>0.05),但在PR阴性组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PR阳性组(91.3%VS6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YP1B1还与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CYP1B1基因可能作为一个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悦;邓觐云;李张云;黄传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2例分析及国内相关文献复习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emophagoeytic lymphohistioctosis,HLH),是一组从骨髓细胞学角度提出的病征,它可由多种病因如感染、肿瘤等诱发.由于此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特点颇似恶性组织细胞病,而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大多截然不同,因而近几年来,此病征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作者:袁忠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管损伤54例临床总结

    目的 总结血管损伤治疗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血管损伤术前诊断,术中修复,术后治疗、观察,并予随访.结果 51例术后血运良好,1例血运稍差,2例截肢;1例虽近期血运良好,但远期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无创性血管吻合,肢体减张,术后密切观察是治疗血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秦育宏;曹盛生;傅云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体位改变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早产儿采用不同体位对呼吸暂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早产儿自身交替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15度,记录呼吸暂停次数、胃内潴留液量和血氧饱和度.结果 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15度时呼吸暂停次数和胃内潴留液量减少,血氧饱和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15°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发生,促进胃排空.

    作者:刘昌宝;刘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