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临床价值

陈素明;祝勇

关键词:小肠, 插管, 气钡双重造影
摘要:目的 探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科学性与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2005年我科采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憩室3例,炎症7例,正常7例,阳性率61.1%;l例检查失败.结论 此方法明显缩短检查时间至约半小时,更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好转后呼吸平稳,呼吸道分泌物量减少,并能自行咳出痰液者均需进行气管切开试堵管.试堵管约3~5d病人无异常情况即可行气管拔管.

    作者:余宜珍;汪美玲;彭华萍;吴爱萍;刘志梅;陈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神科实施人性化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讨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人性化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已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多年.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且精神科病房多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安全上的问题,潜藏着一定的护理风险.

    作者:周晓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护理在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前术后进行对症护理.结果 18例手术均获成功,17例术后出血停止(94.4%),9例腹水病人术后腹水消退(90%).结论 合理的护理及严密监测异常并及时处理,是保证病人痊愈的关键.

    作者:刘永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部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大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 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诊断.结论 16层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袁建军;沈剑敏;夏贤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成功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不少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但它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在依靠人工肾来维持生命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我院对78例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降低了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铭珠;袁夏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脊柱创伤手术室护理的配合与体会

    脊柱脊髓损伤具有伤势严重、伤情复杂、伤残率高的特点.交通和建筑工地意外事故是主要伤因.损伤后急诊救治,迅速脊髓减压和尽快稳定脊柱,避免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夏玲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颈椎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及运动等生理功能.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交通工具迅猛发展,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颈椎病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在护理中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其目的是通过向病人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转变病人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手术病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1].

    作者:欧阳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其发病率已跃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伴有失血性休克的多发伤患者,往往由于伤情重,变化快,虽经积极救治,死亡率和病残率仍然高.我科于2002年11月~2006年3月,抢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伤员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云云;周国花;王怡红;赵秀芬;胡洁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下简称ERCP)是临床医学的一门新技术,已作为胆胰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解决了以往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它能够使病人以小的痛苦.低的费用得到佳的治疗,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余儒;李艳艳;赵秀芬;肖艳玲;张卫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剖宫产产妇手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我院对2006年1月~3月收治的180例剖宫产产妇手术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咨询,使孕产妇在术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手术,对母体及胎儿的健康均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松;孙张萍;杨陈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及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的增加,胫骨平台骨折越来越常见.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占老年骨折的8%[1].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和移位,对膝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晚期引起的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鲍剑峰;许永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喉癌术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使得患者承受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意志和康复信心,不利患者的康复.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约占全身肿瘤的1~2%[1].目前喉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余明杰;钱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伤后肘关节僵硬17例手术治疗的分析报告

    目的 评价肘关节切开松解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肘关节切开松解术患者的肘关节活动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行不同的切口松解术.结果 术后患者参照Mav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准进行评分,术前平均63分,术后平均82分.原因有:骨赘及异位骨化、关节内索条形成、骨性结构复位不良,大部分病例均有关节囊挛缩.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提高大于500者,手术距外伤时间平均9.4个月.旋转活动度1470.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提高的小于150者,手术距外伤时间较长,平均16.9个月,旋转活动较差,平均50°.结论 外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原因主要有骨性结构复位不良,异位骨化形成,关节内瘢痕索条形成,关节囊挛缩粘连等,术前前臂旋转活动度及手术距外伤时间与松解手术效果有关.

    作者:陈小飞;周建元;赵隆队;付余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蛋白脂酶基因Pvu 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第6内含子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发生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辽宁大连地区144例高脂血症患者及173例血脂正常者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关联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高脂血症组P+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0.79 vs 0.64,P<0.01);而p-等位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f0.21 vs 0.36,P<0.01).高脂血症组P+P+基因型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P+P-和P-P-(P<0.01);血浆总胆固醇水平、LDL也高于P+P-和P-P-(P<0.05),而HDL-C水平则降低.结论 脂蛋白脂酶基因内含子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有一定关联.

    作者:崔晓栋;张晓芸;姜妙娜;宋林萱;葛光岩;贾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甘露醇含漱液防治放射性口腔反应的临床观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中期鼻咽癌放疗的5年生存可达50~60%左右[1].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一定的损伤,常见的副反应就是口腔反应.口腔粘膜反应严重时影响进食,导致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晓琴;喻燕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的护理预防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带病存活期延长;现代麻醉和外科技术的发展,满足了部分老年病人通过手术达到治疗目的.然而.老年人全身各脏器机能减退耐受力差,多数人又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所以术中风险大大增加.

    作者:金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科学性与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2005年我科采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憩室3例,炎症7例,正常7例,阳性率61.1%;l例检查失败.结论 此方法明显缩短检查时间至约半小时,更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素明;祝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过敏原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九江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过敏原种类和阳性率.方法 选用德国阿罗格过敏原17种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分别对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对过敏原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过敏原检查阳性,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77例对吸人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6.3%(77/80).其中有67例患者又对食人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3.8%(67/80).2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过敏原以吸人性为主,常对4种,10种吸人性过敏原同时过敏.结论 皮肤过敏原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可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寻找病因,减少过敏原检查的种类,九江地区过敏原检查时可以选择常见过敏原(吸人性过敏原如粉尘螨、屋尘螨、多主枝孢、特异青霉、梧桐花粉、早春花粉过敏原,食人性过敏原花生、大螯虾等).

    作者:唐从发;童建林;刘小华;邹小新;饶常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治疗门脉高压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来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临床资料.与普萘洛尔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套扎治疗组(30例)患者在治疗后 1个月、6个月、12个月内出血患者分别为1、2、4例,药物治疗组(36例)分别为4、9、15例;1年后胃镜结果显示套扎治疗组患者食道静脉曲张显著轻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食道静脉套扎术操作简单,痛苦轻,并发症少,疗效好,是目前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志军;朱振华;艾梅芳;杨敏;罗小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涎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MEC)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双重形态及功能特性的细胞,它分布于人的涎腺、乳腺、前列腺、支气管腺体等多种正常组织中[1],围绕腺泡各小导管周围,位于腺上皮与基底膜之间.虽然起源于外胚层,除了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征,还具有平滑肌细胞的某些特点.

    作者:罗时辉;刘勇;路名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