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余宜珍;汪美玲;彭华萍;吴爱萍;刘志梅;陈玉辉

关键词:气管切开病人, 装置, 呼吸道分泌物, 气管拔管, 痰液
摘要: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好转后呼吸平稳,呼吸道分泌物量减少,并能自行咳出痰液者均需进行气管切开试堵管.试堵管约3~5d病人无异常情况即可行气管拔管.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hs-CRP、CK-MB、cTnI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hs-CRP、CK-MB与cTnI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AMI胸痛发作在3~4h 患者,50例AMI胸痛发作4~12h患者,采用定时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并与40例健康对照作比较,探讨三者在AMI早期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AMI 胸痛发作3~4h组、4~12h组hs-CRP含量分别为(7.42~3.27)mg/L、(25.26±18.15)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4±0.73)mg/L(P<0.01);CK-MB含量AMI胸痛发作3~4h组(25.4±14.6)U/L与4~12h组(64.6±53.2)U/L均较对照组(5.6±3.4)U/L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MI胸痛发作3~4h组cThI含量(0.08±0.06)μg/L与对照组(0.06±0.04)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4~12h组的cTnI含量(28.9±37.6)μg/L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患者胸痛发作4h内,以hs-CRP(91.7%)敏感.CK-MB(55.6%)次之,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nI(25%);胸痛发作4~12h,hs-CRP(100%)、CK-MB(92%)、cTnI(84%)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结论 联合检测hs-CRP、CK-MB、cTnI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可将诊断与治疗提前到4h以内,并能作为AMI的预后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作者:李华;曹月萍;汪健;姚全良;谭立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其发病率已跃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伴有失血性休克的多发伤患者,往往由于伤情重,变化快,虽经积极救治,死亡率和病残率仍然高.我科于2002年11月~2006年3月,抢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伤员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云云;周国花;王怡红;赵秀芬;胡洁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能聚焦超声对膀胱癌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能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膀胱癌患者血清中 SIL-2R 水平的影响.方法 32 例膀胱癌患者进行HIFU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第1,3,7d检测患者外周血SIL-2R水平.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中 SIL-2R 水平显著降低(P<0.01)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病理分级Ⅰ级患者的 SIL-2R 水平下降程度较Ⅱ级、Ⅲ级患者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IFU对膀胱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正相调节作用.

    作者:赵旭兰;习海波;王共先;万腊根;熊礼生;汪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VEGF和TGF-β1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目的 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1)A 组(2周组);(2)B组(4周组);(3)C组(8周组);(4)D组(16周组);(5)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DM组).注射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VEGF、TGF-β1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球系膜、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的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h尿蛋白量.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鼠肾组织VEGF和TGF-β-1均有少量表达,而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两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糖尿病16周时肾组织VEGF表达与TGF-β1呈正相关.(3)随糖尿病进展.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FN)在肾小管及肾小球表达增多,24h 尿蛋白也增多.并且VEGF、TGF-β1两者都分别和FN、24h尿蛋白呈正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 VEGF及TGF-β1参与了早晚期蛋白尿及肾脏肥大硬化的发生,并且 VEGF 和 TGF-β1 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青;王冬芽;郭兵;张国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致股骨颈骨折8例

    目的 探讨股骨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8例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致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延迟诊断及漏诊的原因及其补救治疗方法.结果 5例因器械因素及术中粗暴操作所致,3例系术后不合理的锻练所致.平均随访33个月(12~48个月),7例及时发现股骨颈骨折者骨折均愈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下肢功能恢复满意.1 例3年后确诊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 股骨颈骨折是股骨交锁髓内钉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术前应将此并发症常规告诉患者.术前常规拍股骨颈正位片防止漏诊,术中常规透视髋关节以早期发现并发的股骨颈骨折.选用钉体直径上下一致的髓内钉,术中避免使用暴力,取钉应使用撞锤顺钉方向用力是减少此并发症的关键.术后指导病人合理锻练避免外伤非常重要.

    作者:陈华龙;丁水红;张小明;廖琦;陈云生;过慧敏;陈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在严重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对合并有肝静脉和/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V级以上严重肝损伤患者施行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成功救治8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达72.73%.结论 全肝血流阻断技术能大限度地减少严重肝损伤的出血量,使创伤部位得以充分暴露,迅速修复,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作者:罗满生;林志铭;严太平;雍铁山;陈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蛋白脂酶基因Pvu 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第6内含子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发生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辽宁大连地区144例高脂血症患者及173例血脂正常者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关联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高脂血症组P+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0.79 vs 0.64,P<0.01);而p-等位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f0.21 vs 0.36,P<0.01).高脂血症组P+P+基因型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P+P-和P-P-(P<0.01);血浆总胆固醇水平、LDL也高于P+P-和P-P-(P<0.05),而HDL-C水平则降低.结论 脂蛋白脂酶基因内含子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有一定关联.

    作者:崔晓栋;张晓芸;姜妙娜;宋林萱;葛光岩;贾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脑卒中患者鼻饲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管并发症和神经病变致双侧皮质运动束受损,咽后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不会咀嚼,发病率25~42%[1],为保证营养供给,通常在发病24~72h内插入胃管进行鼻饲,由于脑卒中的影响,咽反射减退,插胃管以及鼻饲过程中有其特殊性.

    作者:曹月娥;王开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神科实施人性化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讨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人性化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已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多年.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且精神科病房多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在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安全上的问题,潜藏着一定的护理风险.

    作者:周晓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夜班对护士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许多职业需要轮班工作.如护士.轮班对血压的影响的研究近年来得到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于临床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24h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无创性、便携、安全、轻巧、使用简便和测压准确,提供的信息量大.

    作者:易祥武;幸志强;丁春平;刘芳;王芳;许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部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大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 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诊断.结论 16层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袁建军;沈剑敏;夏贤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妇科腔镜手术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妇科腔镜手术中不安全因素,为采取防范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腹腔镜手术2132例,官腔镜手术177例,进行不安全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进行多方位的预防,不断地改进和规范腔镜手术的配合步骤及护理.结果 2309例腔镜手术均安全完成.有490例.术中出现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排除.结论 腔镜手术中通过采取妥当的安全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能减少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蔡小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成功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不少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但它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在依靠人工肾来维持生命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我院对78例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降低了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铭珠;袁夏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的科学性与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2005年我科采用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憩室3例,炎症7例,正常7例,阳性率61.1%;l例检查失败.结论 此方法明显缩短检查时间至约半小时,更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素明;祝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卵巢肿瘤蒂扭转保守性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保守性手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我院23例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患者行蒂扭转复位后卵巢肿瘤剥除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术后发生肺栓塞和切口感染.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B超检测患侧卵巢血运正常且恢复排卵等.结论 卵巢肿瘤蒂扭转急诊剖腹手术或腹腔镜下手术时,保留患侧卵巢是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彭淑霞;喻晓萍;欧阳巧灵;邓巧玲;刘金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及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交通事故、意外事故等的增加,胫骨平台骨折越来越常见.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占老年骨折的8%[1].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和移位,对膝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晚期引起的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鲍剑峰;许永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减量停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减量停药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甲组32例,乙组30例.逐渐减量联合干扰素组(甲组),逐渐减量停药组(乙组),疗程为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和停药3个月后甲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等指标显著下降.与乙组比较差异性(P<0.01)有显著性.结论 联用停药观察组显示血清HBeAg及HBVDNA的转化率均有上升,联合治疗停药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邹鲁;杨菊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固定胃管在临床应用

    由于胃管粗硬,加上患者面颊部易出汗,常规胶布同定胃管方法,易松脱而导致胃管脱出.我们于2005年5月~2007年2月对50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以防止胃管滑脱,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进;谢建红;彭艳华;宋梅兰;王水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颈椎具有负重、减震、保护及运动等生理功能.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交通工具迅猛发展,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颈椎病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在护理中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其目的是通过向病人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转变病人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手术病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1].

    作者:欧阳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芬太尼腰麻对剖腹产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 探讨腰麻使用芬太尼对急诊剖腹产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Ⅰ~Ⅱ级的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选择L3-4间隙穿刺,一组(B)腰麻使用0.75%布比卡因15mg(2m1)+10%葡萄糖(1m1),另一组使用(BF)0.75%布比卡因7.5mg+10%葡萄糖+芬太尼20μg 3ml(各1m1).术中观察并记录病人SBP、DBP、MBP、HR,及麻醉效果,记录麻黄素的使用例数.结果 在 T2时刻,F组孕妇的SBP、DBP、MAP和B组相比变化较小(P<0.05),而HR、麻醉效果和B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使用20pLg芬太尼对孕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孕妇循环相对稳定,能提高急诊剖腹产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徐峰;张宙新;陈毅斯;张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