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慧敏;廖琦;陈路
目的 总结老年高危病人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43例老年高危病人行冠脉搭桥术.所有病人术前30min肌肉注射吗啡、东莨菪碱、及咪唑安定.根据术前病人使用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情况、心率、血压的情况及心绞痛类型,给予β受体阻滞药(阿替络尔或美托络尔)和(或)钙通道阻滞药(地尔硫卓)及硝簸脂类.病人人手术室后面罩吸氧,监测ECG、SPO<,2>、IBP、CVP.PAP、PCWP、CO、CI、S<,vj>O<,2>:及鼻咽温和直肠温.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哌库溴铵诱导插管.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哌库溴胺,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持续静注硝酸甘油0.3~1.0μg/kg·min.CPB转流降温至鼻咽温26~28℃,灌注流量2.4~2.6L/m<'2>·min.阻断心肌血运后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CPB中维护血压50~80mmHg.结果 病人均在CPB下手术.2例因停机困难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IABP时间平均为63h.术后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2例,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1例为心力衰竭.术后病人LVEF≥45%,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余41例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老年高危病人冠脉搭桥术的麻醉,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术前应用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药和/(或)β受体阻滞药等,有效控制心率、血压和维持心功能.术中麻醉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心肌的氧供氧耗平衡,维护心脏的泵血功能.术中完善的监测及维持水盐电解质和内环境稳定,术后的管理同样很重要.
作者:刘雪玲;张东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磷化铝水解释放出磷化氢,是保存粮食常用的熏蒸剂,属于高效杀虫剂,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后,储存于肝脏、骨组织,以磷酸盐形式自尿、粪、汗液排出.磷化物进人人体后广泛损害全身各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肝、肾的出血、变性、坏死,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王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内科常规治疗(抑酸药和/或促胃动力药),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以自制FD症状评定量表(FDSR)、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40)高于及对照组64.5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足一个理想的FD治疗方案.
作者:梅瑞平;王荣;夏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与阿奇霉素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非重症且无肺外并发症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21例点滴阿奇霉素,21例口服自拟中药,23例阿奇霉素与中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3d后及7d后的疗效.结果 阿奇霉素加麻地杏子汤联合治疗显效率高于单用阿奇霉素组和麻地杏子汤组(P<0.01).结论 中药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石玉芳;吕秋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并骨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施行去势术并抗雄激素治疗,在继续服用抗雄激素药物的同时,辅以双膦酸盐治疗.本组病例在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第5d开始口服氟他胺,用药期间不再使用抗癌药物及其他内分泌治疗.当患者出现骨转移性疼痛时即开始服用双膦酸盐.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于治疗后骨转移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后6个月转移病灶数减少了65.7%.12个月减少了46.4%;治疗后3个月骨转移病灶疼痛缓解率为78.9%,6个月为83.5%,12个月为65.9%;治疗后血清PSA明显下降.结论 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华球;刘佛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和治疗手段在医院中已广泛应用,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周慧洁;曾素珍;王晓凡;项素艳;程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高血压是连续性血液透析(HD)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影响H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1],因此了解HD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临床表现及监测方法及时进行监测以及阐明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积极有效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作者:李洁;曹娅丽;王世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限制活动对减少帕金森并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方法 分析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脱位率为11.1%.结论 限制活动对减少脱位有效.
作者:詹欢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已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危机,其发病率已达到流行病的规模.其主要临床后果是增加心血管事件(CVD)与糖尿病(DM)的发生,由其引发的全球DM及CVD的流行,已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高志立;郑景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9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保肝、止血等一般治疗后,采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PPI制剂、介入治疗等进行分别治疗.结果 97例中出血停止78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13例.死亡6例,其中包括行介入治疗后仍无效者2例.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规内镜检查对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是有重要意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用生长抑素效果良好.PPI制剂对肝源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外科治疗风险很高或不能进行手术,麻醉困难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有其自身优势.
作者:陈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龄孕产妇出生儿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以提高生育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生育风险.方法 选择本市3级医院2所,2级医院3所高龄孕产妇出生儿152例,分别在0d、42d、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监测其体格生长和神经心理发育(DST).同法抽取生活背景相当的150例适龄孕产妇出生儿作对照.结果 高龄组出生体重、身长均落后于适龄组(P<0.05),以后两组体重逐渐接近,至12个月龄时两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身长至12个月龄差异仍有显著意义.神经心理发育在6个月龄、12个月龄均落后于适龄组(P<0.05).结论 高龄组体重12个月龄后与适龄组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12个月龄身长及神经心理发育两组仍存在明显差异(P<0.05).
作者:周玉润;叶傲霜;周景敏;汪若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老年(年龄≥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治疗,通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叶盈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对89例焦虑症患者和8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试,并作对照研究.结果 焦虑症组的E分低于对照组,N、L分高于对照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人格具有内倾性、不稳定性和掩饰性,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作者:张君青;杨灵初;周斌斌;谷宏伟;王洪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24例患者在心肺复苏后12h、24h、48h、72h进行NSE检测,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可以判断心肺复苏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曲巍;邵朝朝;苏菲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mg q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郏淑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聚乳酸凝胶预防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将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人工形成创面并切除对应的壁层腹膜建立肠粘连动物模型,实验组创面均匀涂布聚乳酸凝胶,对照组创面不予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和12个月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2周实验组粘连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粘连分级比对照组明显低(P<0.01).结论 聚乳酸凝胶可有效地减少大白兔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李幼林;潘江华;童晓春;胡逸人;孙跃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在我县防盲治盲中的应用效果与前景.方法 本院对我县2003~2006年度扶贫复明批量手术中的667例673眼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第1d,视力≥0.5者370眼(54.97%),术后第3d视力≥0.5者415眼(61.66%).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防盲复明手术,步骤安全简化,术后效果好.
作者:方玉华;袁小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婴幼儿时期的语言发育尚未成熟,婴幼儿往往不能或不能完全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叙述自己的感受和不适,多用哭声来表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掌握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以便系统地护理患儿,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笔者通过对805例婴儿啼哭原因观察,判断他们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廖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与X线结合诊断矽肺的价值.方法 对30接触矽尘患者进行胸部X线、CT检查.结果 CT对弥散性分布矽肺小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胸膜增厚粘连、肺气肿、气胸、大结节阴影检出率高于X线胸片.结论 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行胸部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病灶.有助于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柳荫;刘伟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中集液管和Schlemm管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探讨影响房水外流的阻力因素.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POAG病人20例(30眼)和经筛选的正常尸眼30只,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房角组织进行超微结构形态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30眼中有27眼的集液管在Schlemm管外壁开口处存在电子致密物沉积,呈指纹状.电子致密物的数目与杯盘比(C/D)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66,P<0.001);与年龄、术前眼压及视野缺损程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03,P>0.50;r=-0.24,0.20
作者:易敬林;傅甜;谢程阳;钟文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