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啼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廖华

关键词:婴幼儿, 啼哭, 观察, 护理
摘要:婴幼儿时期的语言发育尚未成熟,婴幼儿往往不能或不能完全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叙述自己的感受和不适,多用哭声来表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掌握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以便系统地护理患儿,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笔者通过对805例婴儿啼哭原因观察,判断他们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问题

    高血压是连续性血液透析(HD)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影响H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1],因此了解HD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临床表现及监测方法及时进行监测以及阐明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积极有效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作者:李洁;曹娅丽;王世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9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保肝、止血等一般治疗后,采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PPI制剂、介入治疗等进行分别治疗.结果 97例中出血停止78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13例.死亡6例,其中包括行介入治疗后仍无效者2例.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规内镜检查对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是有重要意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用生长抑素效果良好.PPI制剂对肝源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外科治疗风险很高或不能进行手术,麻醉困难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有其自身优势.

    作者:陈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0例要求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组(Fentanyl组):常规肠镜检查前准备,注射芬太尼0.05mg加利多卡因20mg后注丙泊酚1.8mg/kg,术中麻醉用丙泊酚5~8mg//kg.h微泵维持(P组同);P组(propofol组):常规肠镜检查前准备后注射利多卡因20rag及丙泊酚1.8mg/kg.记录两组丙泊酚用量、需要用麻黄碱或阿托品例数,SPO<,2>降至90以下例数.结果 丙泊酚用量和加用麻黄碱例数F组少于P组,两组术中SPO<,2>、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行无痛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

    作者:伍伟明;任建军;张永春;王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武宁县白内障防盲复明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在我县防盲治盲中的应用效果与前景.方法 本院对我县2003~2006年度扶贫复明批量手术中的667例673眼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第1d,视力≥0.5者370眼(54.97%),术后第3d视力≥0.5者415眼(61.66%).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防盲复明手术,步骤安全简化,术后效果好.

    作者:方玉华;袁小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特发性左室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5月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的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26例特发性左室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4例,成功率为92.31%,复发1例,复发率4.17%,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罗骏;张丰富;葛郁芝;贾海波;陈绍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7年2月采用肝切除治疗13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123例行左肝外侧叶切除术,5例行左肝外侧叶部分切除术,6例行左半肝切除术,肝方叶、肝VⅥ段部分、右半肝+肝左叶部分切除术各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6%(12/137),其中切口感染3例(2.19%),腹腔脓肿3例(2.19%),胆道出血2例(1.46%),膈下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0.73%),肝功能衰竭2例(1.46%).随访至2007年2月,共2例复发结石,复发率1.60%(2/125),无再次手术病例;2例死亡;失访12例.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残石率低,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勇;刘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7例肺心病患者的死亡时间分析及护理对策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基层医院入院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多,夜间病情复杂多变[1].本文回顾分析2001年9月~2006年8月我科47例肺心病患者死亡时间及原因分析,其夜间死亡率明显高于白天,为降低病死率,减少医疗纠纷,提出夜间护理对策.

    作者:童闻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aparoseopic ovarian drilling,LOD)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的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难治性的PCOS不孕症患者30例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盆腔粘连分解术.手术前后分别监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雌二醇(E<,2>)水平及术后月经、排卵情况、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术后LH、LH/FSH、T、PRL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排卵率为83.3%(25/30),妊娠率50.0%(15/30),流产率13-3%(2/1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对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具有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及低流产率的疗效,是治疗难治性PCOS不孕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晓燕;黄章骞;叶杏红;张海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与阿奇霉素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非重症且无肺外并发症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21例点滴阿奇霉素,21例口服自拟中药,23例阿奇霉素与中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3d后及7d后的疗效.结果 阿奇霉素加麻地杏子汤联合治疗显效率高于单用阿奇霉素组和麻地杏子汤组(P<0.01).结论 中药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石玉芳;吕秋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Schlemm管和集液管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中集液管和Schlemm管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探讨影响房水外流的阻力因素.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POAG病人20例(30眼)和经筛选的正常尸眼30只,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房角组织进行超微结构形态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30眼中有27眼的集液管在Schlemm管外壁开口处存在电子致密物沉积,呈指纹状.电子致密物的数目与杯盘比(C/D)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66,P<0.001);与年龄、术前眼压及视野缺损程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03,P>0.50;r=-0.24,0.20

    作者:易敬林;傅甜;谢程阳;钟文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植入物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

    目前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但手术后2年的失败率仍达15~30%.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瘢痕形成而使滤过泡功能减退.为此国内外许多专家采用很多方法以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如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5一氟尿嘧啶等.这些药物虽可延缓瘢痕形成,但易引起较多的并发症.而使用植入物,如生物膜、羊膜等,可机械隔离巩膜瓣和巩膜床,避免或减少纤维粘连.保持滤过道通畅.现将这些植入物的性质及临床应用等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周艳;装重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每晚顿服辛伐他汀片20mg.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患者血脂和hs-CRP的变化.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4、8周后患者TC、TG、LDL-C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颈动脉斑块大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结论 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脂和抗炎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文;陈善;杨东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及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宣传形式和治疗手段在医院中已广泛应用,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周慧洁;曾素珍;王晓凡;项素艳;程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细菌培养及血内毒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肠坏死型嵌顿疝患者细菌移位情况及术后抗肠道细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将资料分为2组,研究组(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组)27例,对照组(择期腹股沟疝手术组)30例,术前均取血培养、测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术中取研究组患者疝囊内积液作细菌培养.结果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外周血和疝囊内积液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升高.结论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围手术期抗肠道细菌治疗缺乏充分的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峰海;孙广正;张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气道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附3例报告)

    目的 观察DSA透视下气道狭窄行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3例气管支气管狭窄在DSA透视下气管支气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放置成功,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即刻消失,血氧饱和度由原来的65~86%上升至96~99%.结论 经DSA透视下气道狭窄行支架置入安全、有效.

    作者:熊雪峰;匡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吞咽温水置胃管法的临床应用

    插胃管法是将胃管自鼻腔、咽部、食管插入胃内,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发现患者空吞动作做起来不自然,大大影响了一次置管成功率,亘患者所产生的反应也比较大.

    作者:涂春媛;胡玉莲;陈斌花;邓艳;胡丽娟;周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面个体化治疗对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效果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相关因素及其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172例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进行问卷式及询问式了解血压控制不良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果 用药依从性差、经济条件不允可、家庭不支持、健康知识缺乏和缺乏监管等是造成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主要因素,全面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49.6%).结论 全面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尚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聚乳酸凝胶预防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聚乳酸凝胶预防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将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人工形成创面并切除对应的壁层腹膜建立肠粘连动物模型,实验组创面均匀涂布聚乳酸凝胶,对照组创面不予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和12个月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2周实验组粘连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粘连分级比对照组明显低(P<0.01).结论 聚乳酸凝胶可有效地减少大白兔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李幼林;潘江华;童晓春;胡逸人;孙跃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58例(94.8%),CT诊断阳性率为94.8%.不典型病例3例(5.2%),SAH内科治疗死亡11例,总死亡率18.9%,再出血发生率13.8%,再出血后病死率87.5%.结论 CT在诊断方法快速、安全、阳性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表现不典型的SAH应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诊断.

    作者:谢朝艳;杨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防治.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6月入住我院的29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衰病例中未做产前检查或偶做产前检查28例(96.55%);产前心衰22例(75.86%),产后心衰7例(24.14%);多胎(双胎6例,3胎1例)7例(24.14%);合并贫血8例(27.59%),低蛋白血症15例(51.72%),呼吸道感染5例(17.24%),产后出血3例(10.34%),围产儿死亡2例(5.41%),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衰发病急、病情重可危及母儿生命,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加强孕期监测以便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薛海燕;冯泽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