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峰;匡晓芳
目的 比较国产雷贝拉唑治疗和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在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反流性食管炎52例,分2组分别用国产雷贝拉唑治疗和奥美拉唑在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症及疗效都无显性差异.结论 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国产雷贝拉唑比奥美拉唑具有价格优势.
作者:楼春福;丁小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7年副伤寒A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ATB Expression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药敏专家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就本院2001年~2007年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2162株副伤寒A沙门菌.对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作动态分析.结果 副伤寒A沙门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复方制剂耐药率逐年上升(均P<0.01),并且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均呈持续高度耐药.对第二代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3.9%~73.1%,复方磺胺甲恶唑、氨基苷类以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近1~3年出现部分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复合广谱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 副伤寒A沙门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较敏感,但耐药谱在不断增宽,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董虹;杨善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DSA透视下气道狭窄行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3例气管支气管狭窄在DSA透视下气管支气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放置成功,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即刻消失,血氧饱和度由原来的65~86%上升至96~99%.结论 经DSA透视下气道狭窄行支架置入安全、有效.
作者:熊雪峰;匡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与阿奇霉素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非重症且无肺外并发症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21例点滴阿奇霉素,21例口服自拟中药,23例阿奇霉素与中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3d后及7d后的疗效.结果 阿奇霉素加麻地杏子汤联合治疗显效率高于单用阿奇霉素组和麻地杏子汤组(P<0.01).结论 中药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石玉芳;吕秋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老年高危病人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43例老年高危病人行冠脉搭桥术.所有病人术前30min肌肉注射吗啡、东莨菪碱、及咪唑安定.根据术前病人使用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情况、心率、血压的情况及心绞痛类型,给予β受体阻滞药(阿替络尔或美托络尔)和(或)钙通道阻滞药(地尔硫卓)及硝簸脂类.病人人手术室后面罩吸氧,监测ECG、SPO<,2>、IBP、CVP.PAP、PCWP、CO、CI、S<,vj>O<,2>:及鼻咽温和直肠温.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哌库溴铵诱导插管.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哌库溴胺,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持续静注硝酸甘油0.3~1.0μg/kg·min.CPB转流降温至鼻咽温26~28℃,灌注流量2.4~2.6L/m<'2>·min.阻断心肌血运后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CPB中维护血压50~80mmHg.结果 病人均在CPB下手术.2例因停机困难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IABP时间平均为63h.术后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2例,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1例为心力衰竭.术后病人LVEF≥45%,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余41例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老年高危病人冠脉搭桥术的麻醉,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术前应用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药和/(或)β受体阻滞药等,有效控制心率、血压和维持心功能.术中麻醉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心肌的氧供氧耗平衡,维护心脏的泵血功能.术中完善的监测及维持水盐电解质和内环境稳定,术后的管理同样很重要.
作者:刘雪玲;张东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磷化铝水解释放出磷化氢,是保存粮食常用的熏蒸剂,属于高效杀虫剂,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后,储存于肝脏、骨组织,以磷酸盐形式自尿、粪、汗液排出.磷化物进人人体后广泛损害全身各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肝、肾的出血、变性、坏死,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王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PPH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的效果.方法 分析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总有效率90.6%.结论 该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刘任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58例(94.8%),CT诊断阳性率为94.8%.不典型病例3例(5.2%),SAH内科治疗死亡11例,总死亡率18.9%,再出血发生率13.8%,再出血后病死率87.5%.结论 CT在诊断方法快速、安全、阳性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表现不典型的SAH应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诊断.
作者:谢朝艳;杨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中集液管和Schlemm管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探讨影响房水外流的阻力因素.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POAG病人20例(30眼)和经筛选的正常尸眼30只,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房角组织进行超微结构形态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30眼中有27眼的集液管在Schlemm管外壁开口处存在电子致密物沉积,呈指纹状.电子致密物的数目与杯盘比(C/D)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66,P<0.001);与年龄、术前眼压及视野缺损程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03,P>0.50;r=-0.24,0.20
作者:易敬林;傅甜;谢程阳;钟文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囊袋不完整术眼植入RESTOR人工晶体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5例(5眼)老年性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及5例(5眼)外伤性白同障合并后囊破裂的患眼,在进行良好的前段玻切后囊袋及睫状沟内植入RESTOR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分别为0.61/0.53,0.75/0.61,0.72/0.65,0.5/0.70,1周时各有1例患者出现光晕和眩光,患者满意度1周、1个月分别为2.88、2.7分,3个月术眼脱镜率(远/近)为71.4%/85.7%.结论 在处理恰当的前提下囊袋不完整患者植入RESTOR人工晶体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功能.
作者:俞存;余威德;林呈飞;王铜亮;张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熊果酸10mg(kg/d)、20mg(kg/d)、40mg(kg/d)作用于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在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熊果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观察熊果酸对氧化指标SOD、MDA的影响;病理学方法观察熊果酸治疗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熊果酸对MMP-1mRNA、TIMP-1mRNA表达变化.结果 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在病理学形态方面,熊果酸治疗组使肝组织结构不同程度改善;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RT-PCR方法检测治疗组MMP-1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TIMP-1mRNA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熊果酸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熊果酸可上调MMP-1 mRNA的表达.下调TIMP-1mRNA的表达;熊果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氧化应激过程,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减少ECM的沉积等机制有关.
作者:戴颖;朱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与X线结合诊断矽肺的价值.方法 对30接触矽尘患者进行胸部X线、CT检查.结果 CT对弥散性分布矽肺小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胸膜增厚粘连、肺气肿、气胸、大结节阴影检出率高于X线胸片.结论 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行胸部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病灶.有助于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柳荫;刘伟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共收治Hangman骨折6例,所有患者人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后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神经症状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达骨性融合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斤发症.结论 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作者:过慧敏;廖琦;陈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并骨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施行去势术并抗雄激素治疗,在继续服用抗雄激素药物的同时,辅以双膦酸盐治疗.本组病例在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第5d开始口服氟他胺,用药期间不再使用抗癌药物及其他内分泌治疗.当患者出现骨转移性疼痛时即开始服用双膦酸盐.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于治疗后骨转移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后6个月转移病灶数减少了65.7%.12个月减少了46.4%;治疗后3个月骨转移病灶疼痛缓解率为78.9%,6个月为83.5%,12个月为65.9%;治疗后血清PSA明显下降.结论 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华球;刘佛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牙瘤是成牙组织的发育和异常,不是真性肿瘤;可以区分为混合性和组合性两种[1].现将我科接诊1例报道如下:
作者:饶坚;查春红;李从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异常心电图表现,及其和电解质、胰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75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电解质、胰酶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4例(59%)病人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其中非特异性复极改变发生率高(21.3%),次为窦性心动过速(1313%).有82%患者有一项或更多项血清电解质紊乱,其中低血钾(55%)、低血钠(44%),低血钙(35%),低血磷(20%),与正常心电图相比较,窦性心动过速病人磷和钙、钾血清水平均偏低,非特异性复极改变的病人则血磷的水平偏低.心电图异常和胰酶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 急性胰腺炎的心电图异常可能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关.
作者:孙丽卿;朱启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麻醉前预先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4组:A组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8 ml/kg.麻醉后以3~5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B组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8ml/kg,麻醉后以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3~5ml(ke/h);C组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4ml/kg和羟乙基淀粉4ml/kg,麻醉后以3~5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D组(对照组)于静脉穿刺和麻醉后以3~5ml(kg/h)输入乳酸林格液.观察4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B组和C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A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低于D组,但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预先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而输入羟乙基淀粉胶体液或等量1:1(品体:胶体)对于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要比输乳酸林格液效果更好.
作者:吴捷;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mg q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郏淑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脉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氨氯地平5mg/d)、氟伐他汀组(40例,氨氯地平5mg/d加氟伐他汀40mg/d),连续治疗3个月.在用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及血压水平,计算脉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I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3个月后,氟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LVMI也明显降低,且氟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缩小脉压,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作者:付熠;王云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聚乳酸凝胶预防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将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全麻下于兔回盲部结肠人工形成创面并切除对应的壁层腹膜建立肠粘连动物模型,实验组创面均匀涂布聚乳酸凝胶,对照组创面不予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和12个月行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2周实验组粘连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粘连分级比对照组明显低(P<0.01).结论 聚乳酸凝胶可有效地减少大白兔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李幼林;潘江华;童晓春;胡逸人;孙跃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