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熊果酸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戴颖;朱萱

关键词:熊果酸,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摘要: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熊果酸10mg(kg/d)、20mg(kg/d)、40mg(kg/d)作用于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在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熊果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观察熊果酸对氧化指标SOD、MDA的影响;病理学方法观察熊果酸治疗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熊果酸对MMP-1mRNA、TIMP-1mRNA表达变化.结果 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在病理学形态方面,熊果酸治疗组使肝组织结构不同程度改善;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RT-PCR方法检测治疗组MMP-1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TIMP-1mRNA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熊果酸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熊果酸可上调MMP-1 mRNA的表达.下调TIMP-1mRNA的表达;熊果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氧化应激过程,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减少ECM的沉积等机制有关.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磷化铝中毒急救与护理

    磷化铝水解释放出磷化氢,是保存粮食常用的熏蒸剂,属于高效杀虫剂,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后,储存于肝脏、骨组织,以磷酸盐形式自尿、粪、汗液排出.磷化物进人人体后广泛损害全身各系统,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肝、肾的出血、变性、坏死,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作者:王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预先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麻醉前预先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4组:A组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8 ml/kg.麻醉后以3~5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B组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8ml/kg,麻醉后以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3~5ml(ke/h);C组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4ml/kg和羟乙基淀粉4ml/kg,麻醉后以3~5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液;D组(对照组)于静脉穿刺和麻醉后以3~5ml(kg/h)输入乳酸林格液.观察4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B组和C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D组(P<0.05),A组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低于D组,但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预先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而输入羟乙基淀粉胶体液或等量1:1(品体:胶体)对于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要比输乳酸林格液效果更好.

    作者:吴捷;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U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F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常见)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作者:吴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特发性左室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5月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的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26例特发性左室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4例,成功率为92.31%,复发1例,复发率4.17%,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罗骏;张丰富;葛郁芝;贾海波;陈绍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精神病院申请综合医院会诊17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病院申请综合医院会诊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患者所患躯体疾病有无自身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问申请综合医院会诊的179例患者的申请科室分布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精神病患者申请骨科会诊多,大部分因骨折而会诊,其次是呼吸内科,多为呼吸道感染;非老年精神病患者申请皮肤科会诊多,多为梅毒,其次是肝病和内分泌科,多为药源性肝损及糖尿病.结论 精神科医生要重视对精神病人躯体疾病的诊治,尤其要注意对性病的筛查,要继续加强对糖尿病、药源性肝功能损害的监测.要注意提高对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水平,减少老年病人骨折和并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作者:陶长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并骨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施行去势术并抗雄激素治疗,在继续服用抗雄激素药物的同时,辅以双膦酸盐治疗.本组病例在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第5d开始口服氟他胺,用药期间不再使用抗癌药物及其他内分泌治疗.当患者出现骨转移性疼痛时即开始服用双膦酸盐.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于治疗后骨转移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后6个月转移病灶数减少了65.7%.12个月减少了46.4%;治疗后3个月骨转移病灶疼痛缓解率为78.9%,6个月为83.5%,12个月为65.9%;治疗后血清PSA明显下降.结论 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华球;刘佛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每晚顿服辛伐他汀片20mg.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患者血脂和hs-CRP的变化.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4、8周后患者TC、TG、LDL-C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颈动脉斑块大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结论 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脂和抗炎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周文;陈善;杨东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应变(Strain,ε)和应变率成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技术是基于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imaging,TVI)原理之上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性超声检查技术,是正在兴起的评价室壁运动的新方法,能够判断局部心肌的变形能力,且不受周围组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肖小鹏;邓林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5~2007年深圳市宝安区0~14岁独生子女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全面了解我区儿童体重、身高及主要疾病的发病情况,为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抽查0~14岁独生子女共20789例测定身高、体重、视力(6岁以上儿童)、牙齿、血色素、血微量元素、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区内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其中钙、锌缺乏情况为严重,发生率分别为64.3%、46.9%;近视率高达9.24%;小儿肥胖症发生率29.87%;龋齿发生率10.26%.结论 本区0~14岁独生子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幼儿及学龄前期为生长发育快时间,易缺乏钙、锌元素,偏食、营养过剩造成小儿肥胖.

    作者:曹以志;邓英华;宋秀玲;李海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囊袋不完整术眼RESTOR人工晶体植入术(附10例报告)

    目的 观察囊袋不完整术眼植入RESTOR人工晶体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5例(5眼)老年性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及5例(5眼)外伤性白同障合并后囊破裂的患眼,在进行良好的前段玻切后囊袋及睫状沟内植入RESTOR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远,近视力分别为0.61/0.53,0.75/0.61,0.72/0.65,0.5/0.70,1周时各有1例患者出现光晕和眩光,患者满意度1周、1个月分别为2.88、2.7分,3个月术眼脱镜率(远/近)为71.4%/85.7%.结论 在处理恰当的前提下囊袋不完整患者植入RESTOR人工晶体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功能.

    作者:俞存;余威德;林呈飞;王铜亮;张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限制活动对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

    目的 观察限制活动对减少帕金森并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方法 分析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脱位率为11.1%.结论 限制活动对减少脱位有效.

    作者:詹欢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aparoseopic ovarian drilling,LOD)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的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难治性的PCOS不孕症患者30例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盆腔粘连分解术.手术前后分别监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雌二醇(E<,2>)水平及术后月经、排卵情况、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术后LH、LH/FSH、T、PRL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排卵率为83.3%(25/30),妊娠率50.0%(15/30),流产率13-3%(2/1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对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具有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及低流产率的疗效,是治疗难治性PCOS不孕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晓燕;黄章骞;叶杏红;张海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婴幼儿啼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婴幼儿时期的语言发育尚未成熟,婴幼儿往往不能或不能完全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叙述自己的感受和不适,多用哭声来表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掌握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以便系统地护理患儿,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笔者通过对805例婴儿啼哭原因观察,判断他们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廖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58例(94.8%),CT诊断阳性率为94.8%.不典型病例3例(5.2%),SAH内科治疗死亡11例,总死亡率18.9%,再出血发生率13.8%,再出血后病死率87.5%.结论 CT在诊断方法快速、安全、阳性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表现不典型的SAH应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诊断.

    作者:谢朝艳;杨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产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国产雷贝拉唑治疗和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在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反流性食管炎52例,分2组分别用国产雷贝拉唑治疗和奥美拉唑在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症及疗效都无显性差异.结论 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国产雷贝拉唑比奥美拉唑具有价格优势.

    作者:楼春福;丁小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对89例焦虑症患者和8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试,并作对照研究.结果 焦虑症组的E分低于对照组,N、L分高于对照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人格具有内倾性、不稳定性和掩饰性,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作者:张君青;杨灵初;周斌斌;谷宏伟;王洪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熊果酸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熊果酸10mg(kg/d)、20mg(kg/d)、40mg(kg/d)作用于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纤维化大鼠,在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熊果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观察熊果酸对氧化指标SOD、MDA的影响;病理学方法观察熊果酸治疗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熊果酸对MMP-1mRNA、TIMP-1mRNA表达变化.结果 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在病理学形态方面,熊果酸治疗组使肝组织结构不同程度改善;不同剂量熊果酸作用4周后RT-PCR方法检测治疗组MMP-1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TIMP-1mRNA表达较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熊果酸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熊果酸能显著增加SOD表达,降低MDA表达;熊果酸可上调MMP-1 mRNA的表达.下调TIMP-1mRNA的表达;熊果酸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氧化应激过程,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减少ECM的沉积等机制有关.

    作者:戴颖;朱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面个体化治疗对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效果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相关因素及其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172例高血压控制不良患者进行问卷式及询问式了解血压控制不良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和实施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果 用药依从性差、经济条件不允可、家庭不支持、健康知识缺乏和缺乏监管等是造成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主要因素,全面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49.6%).结论 全面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尚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

    目的 探讨经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共收治Hangman骨折6例,所有患者人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后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神经症状无变化;3~6个月时复查X线片骨折均达骨性融合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其他斤发症.结论 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大程度上保留上颈椎的生理功能.

    作者:过慧敏;廖琦;陈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高危病人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目的 总结老年高危病人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43例老年高危病人行冠脉搭桥术.所有病人术前30min肌肉注射吗啡、东莨菪碱、及咪唑安定.根据术前病人使用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情况、心率、血压的情况及心绞痛类型,给予β受体阻滞药(阿替络尔或美托络尔)和(或)钙通道阻滞药(地尔硫卓)及硝簸脂类.病人人手术室后面罩吸氧,监测ECG、SPO<,2>、IBP、CVP.PAP、PCWP、CO、CI、S<,vj>O<,2>:及鼻咽温和直肠温.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哌库溴铵诱导插管.术中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哌库溴胺,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持续静注硝酸甘油0.3~1.0μg/kg·min.CPB转流降温至鼻咽温26~28℃,灌注流量2.4~2.6L/m<'2>·min.阻断心肌血运后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CPB中维护血压50~80mmHg.结果 病人均在CPB下手术.2例因停机困难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IABP时间平均为63h.术后7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2例,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1例为心力衰竭.术后病人LVEF≥45%,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余41例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老年高危病人冠脉搭桥术的麻醉,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术前应用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药和/(或)β受体阻滞药等,有效控制心率、血压和维持心功能.术中麻醉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心肌的氧供氧耗平衡,维护心脏的泵血功能.术中完善的监测及维持水盐电解质和内环境稳定,术后的管理同样很重要.

    作者:刘雪玲;张东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