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吴熙

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学龄前儿童, 柯萨奇病毒, 常见传染病, 发病率, 婴幼儿, 夏秋季
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U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F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常见)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9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保肝、止血等一般治疗后,采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PPI制剂、介入治疗等进行分别治疗.结果 97例中出血停止78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13例.死亡6例,其中包括行介入治疗后仍无效者2例.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规内镜检查对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是有重要意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用生长抑素效果良好.PPI制剂对肝源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外科治疗风险很高或不能进行手术,麻醉困难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有其自身优势.

    作者:陈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螺旋CT与常规X线平片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探讨(附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CT与X线结合诊断矽肺的价值.方法 对30接触矽尘患者进行胸部X线、CT检查.结果 CT对弥散性分布矽肺小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胸膜增厚粘连、肺气肿、气胸、大结节阴影检出率高于X线胸片.结论 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行胸部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病灶.有助于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柳荫;刘伟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脉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氨氯地平5mg/d)、氟伐他汀组(40例,氨氯地平5mg/d加氟伐他汀40mg/d),连续治疗3个月.在用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及血压水平,计算脉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I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治疗3个月后,氟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LVMI也明显降低,且氟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缩小脉压,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作者:付熠;王云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征定义与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已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危机,其发病率已达到流行病的规模.其主要临床后果是增加心血管事件(CVD)与糖尿病(DM)的发生,由其引发的全球DM及CVD的流行,已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高志立;郑景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也日益普及,腹腔镜手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多种水解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对多种脏器具有保护作用[1].

    作者:朱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RCP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

    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老年(年龄≥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治疗,通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叶盈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血压问题

    高血压是连续性血液透析(HD)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影响H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1],因此了解HD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临床表现及监测方法及时进行监测以及阐明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积极有效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作者:李洁;曹娅丽;王世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限制活动对减少帕金森病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

    目的 观察限制活动对减少帕金森并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作用.方法 分析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脱位率为11.1%.结论 限制活动对减少脱位有效.

    作者:詹欢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8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9岁.结果 随访99例,平均1.5年.采用Kudema疗效评定:优44例,良4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0.91%.结论 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方建顺;林成尧;林炳剑;倪维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奥沙利铂+5-FU+CF方案对胃癌细胞凋亡率变化的研究

    目的 根据奥沙利铂+5-FU+C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变化,判断每个胃癌患者对该方案的敏感程度,评估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并指导术后的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胃癌患者40例,分为低分化(含未分化)、中分化、高分化3组,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同一患者化疗前、后自身肿瘤细胞凋亡率(AI)的变化.结果 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在新辅助化疗前的AI分别为5.24%、12.5%、15.6%,而化疗后AI分别为31.3%、27.9%、26.5%,各组化疗后AI与化疗前AI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部病例化疗前的AI为12.6%,化疗后为27.2%,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胃癌的分化程度与对化疗的敏感性成反比;奥沙利铂+5-FU+CF这一化疗方案对低、中、高分化胃癌的疗效是确切的.我们可以用患者化疗前后凋亡率的变化程度判断患者对该方案的敏感,从而指导下一步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孙杨安;牛佳木;朱惠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特发性左室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5月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速的26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26例特发性左室室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4例,成功率为92.31%,复发1例,复发率4.17%,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室室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罗骏;张丰富;葛郁芝;贾海波;陈绍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防治.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6月入住我院的29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衰病例中未做产前检查或偶做产前检查28例(96.55%);产前心衰22例(75.86%),产后心衰7例(24.14%);多胎(双胎6例,3胎1例)7例(24.14%);合并贫血8例(27.59%),低蛋白血症15例(51.72%),呼吸道感染5例(17.24%),产后出血3例(10.34%),围产儿死亡2例(5.41%),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衰发病急、病情重可危及母儿生命,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加强孕期监测以便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薛海燕;冯泽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吞咽温水置胃管法的临床应用

    插胃管法是将胃管自鼻腔、咽部、食管插入胃内,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发现患者空吞动作做起来不自然,大大影响了一次置管成功率,亘患者所产生的反应也比较大.

    作者:涂春媛;胡玉莲;陈斌花;邓艳;胡丽娟;周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内科常规治疗(抑酸药和/或促胃动力药),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以自制FD症状评定量表(FDSR)、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40)高于及对照组64.5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足一个理想的FD治疗方案.

    作者:梅瑞平;王荣;夏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mg q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郏淑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U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F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常见)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作者:吴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精神病院申请综合医院会诊179例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病院申请综合医院会诊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患者所患躯体疾病有无自身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问申请综合医院会诊的179例患者的申请科室分布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精神病患者申请骨科会诊多,大部分因骨折而会诊,其次是呼吸内科,多为呼吸道感染;非老年精神病患者申请皮肤科会诊多,多为梅毒,其次是肝病和内分泌科,多为药源性肝损及糖尿病.结论 精神科医生要重视对精神病人躯体疾病的诊治,尤其要注意对性病的筛查,要继续加强对糖尿病、药源性肝功能损害的监测.要注意提高对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水平,减少老年病人骨折和并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作者:陶长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在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 评价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 将50例择期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无肌松药组(Ⅰ组),给肌松药组(Ⅱ组).记录两组患儿的SBP、DBP和HR的诱导前值(即基础值)、诱导低值、插管后即刻值、手术开始后1min值及拔管后5min值,以及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记录术后24h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均明显少于Ⅱ组;气管导管拔除后Ⅱ组中约32%的患儿发生剧烈呛咳,而Ⅰ组的呛咳发生率仅为8%.Ⅱ组中3例(12%)患儿发生躁动,而Ⅰ组无一例发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PC)NV)发生率分别为Ⅰ组8%,Ⅱ组12%.结论 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应用,围手术期循环平稳.苏醒迅速,自主呼吸恢复早,清醒完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沈跃;高特生;杨亦斌;朱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永久起博器植入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对于其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迄今鲜有文献报道.1996~2007年我院共行永久起博器植入术25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例,永久起博器植入术后并发下肢DVT形成不是其主要的并发症,因而易被患者和医务人员忽视.

    作者:雷雪真;冯国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细菌培养及血内毒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无肠坏死型嵌顿疝患者细菌移位情况及术后抗肠道细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将资料分为2组,研究组(无肠坏死型嵌顿疝组)27例,对照组(择期腹股沟疝手术组)30例,术前均取血培养、测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术中取研究组患者疝囊内积液作细菌培养.结果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外周血和疝囊内积液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升高.结论 无肠坏死型嵌顿疝围手术期抗肠道细菌治疗缺乏充分的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峰海;孙广正;张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