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章禄;谭艳芳;胡友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农民.因发热、胸闷、气促、干咳2个月于2006年10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个体医生及卫生院以肺部感染予以消炎治疗,无效.因症状逐渐加剧,而转入我院.
作者:刘宗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yocardi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MIP)对缺血-再灌注(Ischmia/Reperfusion,I/R)期血小板活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n=20),分别在基础状态、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和再灌注120min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栓烷B2(TXB2)的浓度(n=12).另一方案则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旁路法观测基础状态和再灌注60 min时的血栓湿重(n=8).结果 再灌注期,两组实验动物sP-selectin、TXB2浓度和血栓湿重与基础状态时相比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IPC组上述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和120 min时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抑止再灌注期血小板活化、限制血管内血栓形成.
作者:肖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纯血浆置换疗法(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5年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21例,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前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甲胎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其变化等因素,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愈或好转15例,存活率71.4%.(1)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大于60岁的患者有效率为43.9%.(2)慢性肝衰竭早期、中期存活率分别为92.3%、62.5%.(3)血清总胆红(TB)升高、甲胎蛋白(AFP)高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血清白蛋白(Alb)降低与血浆置换的疗效有关.(4)PE停止治疗3d后,复查肝功能、TB反弹率,无效组明显高于有效组.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原发病的严重度是影响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重要因素,把握治疗时机,动态监测肝衰竭患者的TB是提高PE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小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分别采用综合治疗,加用普米克令舒或普米克令舒联合西米替丁.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B组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喘憋消失、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B组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杨康治;吴少华;陈正珊;吴珊霞;冯思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回顾总结65例70岁以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65例中有心肺并存病46例占70.7%,低蛋白血症、贫血17例占26.1%,糖尿病11例占17%,肝功能异常6例占9.2%,肾功能异常3例占4.6%,术后并发症有心肺并发症19例,外科并发症主要有尿潴留、切口感染、创面出血、吻合口或造瘘口狭窄等.因呼吸衰竭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 要重视高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积极处理并存病,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注意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确保围手术期安全.
作者:秦章禄;谭艳芳;胡友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ALI各炎性介质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ALI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建立二次打击ALI动物模型,在基础期、休克期、休克复苏后、注射LPS 2、4h后等时点抽血测TNFα、IL-8、TXB2、6-keto-PGF1α、CRP和血气分析,取肺行病理检查.结果 治疗组静注LPS4h期PaO2增高为88.01±8.60 mmHg,静注LPS4h期循环中TNFα、IL-8、TXB2浓度显著降低,而6-keto-PGF1α及CRP的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PMN浸润减少,肺水肿减轻.结论 复方丹参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时循环中TNFα、IL-8、TXB2的浓度,提高血清6-keto-PGF1α和CRP水平,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并减轻肺损伤.
作者:曹春水;黄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浅表手术中使用经喉罩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泽2~6岁择期手术的住院或门诊患儿.结果 36例患儿喉罩均成功置入,麻醉过程总体平稳,术中无窒息和误吸发生,平均睁眼时间为7.23±2.50 min,术后24 h访视患儿对手术过程无记忆.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喉罩通气保证呼吸道畅通的条件下,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浅表手术中.
作者:杨志伟;吴达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并对此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后腹腔镜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6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46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4±12 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7+2.5 d,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随访1~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是新型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和其它术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浩;许增宝;徐丹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4例超高龄行股骨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 min(T4)、SBP、BP、HR、SPO2.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生理反应平稳,无并发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作者:李坤;廖生根;张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TCA)可快速去除患者血液循环中异常增多的病理性细胞,以减少其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在短时间内即可使异常增高的血细胞恢复正常,减少异常细胞成分对机体的损害,从而消除症状,也有利于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的实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1].
作者:吴立炯;段琳;舒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激素应用经验.方法 将6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病人随机分成2组,一组在20%甘露醇250 ml内加入地塞米松5~10 mg,另一组不搭配激素的使用,观察2组病人在减轻结膜充血和缓解头痛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搭配使用激素组与不搭配使用激素组两者在时间上有显著差异,搭配使用激素后有快速减轻结膜充血和缓解头痛的作用.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病人,使用激素方便而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在20%甘露醇内加入地塞米松5~10 mg.
作者:余小红;周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复杂性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院2000年6月~2006年6月15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布加氏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腹部胀痛、腹水、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误诊率较高.结论 应重视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对肝硬化表现重而肝功能损害轻,应高度怀疑本病.彩色多普勒为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陈建勇;沈学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及钇和钪17个元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具有过渡金属特性,随原子序数增加其金属性降低,性质趋稳定.
作者:杨赟;刘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对9例未婚的先天无阴道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结果 阴道成形术成功8例,阴道黏膜粉红、湿润,其柔软度及弹性符合解剖结构及生理要求.结论 手术部位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操作干扰;盆腔内环境保持了相对稳定;手术后患者盆腹腔粘连远远少于经腹手术[1];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程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正确合理使用治疗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ADR发生率,现将我院2005年4月~2006年11月共收集79份ADR报告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江莉;蔡庆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5例肾结石合并UPJ狭窄行一期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及腔内成形术.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石彻底清除,UPJ通畅.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张建文;杨友清;魏爱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对5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颅内动脉鲻MSCTA检查,其中35例患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进行对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50例患者MS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0例42个,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35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动脉瘤28例30个,动静脉崎形1例,1例MSCTA发现动脉瘤,而DSA检查阴性;另有1例手术证实有动脉瘤,而MSCTA和DSA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MSCTA检查对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不失为一种安全、无创、快捷、可靠的检查方法,可替代DSA检查.
作者:陈建华;康五根;林益青;曹天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应运而生,它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对医学影像(图像和文字)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使医学影像资源达到充分共享,代表着当今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艳红;陶学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其原因多为车祸、高空坠落、重物击打等.颅脑外伤可导致脑血管功能紊乱、缺血、脑组织变性坏死,产生脑水肿及局灶性神经系统病变征象,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生命危险.
作者:李秋萍;李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情况,提高医师规范书写处方和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 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2年共56169张门诊处方,评价处方书写是否规范,用药是否合理,对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不规范处方712张,占1.26%,不合理用药处方2316张,占4.1%,不规范处方主要表现在书写不全,不合理用药表现为药物选择、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处方书写不规范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谢本树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