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杨友清;魏爱科
目的 观察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26例颌面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5年.结果 治愈302例(92.91%),好转24例(7.09%),有效率为100%.其中23例复发,经过2~3次再注射病愈.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疗程短,经济安全,副作用小,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病理想方法.
作者:夏刚;卢新华;叶明华;刘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3年4月~2006年10月,38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34例栓塞成功,其中25例100%栓塞,6例90%~99%栓塞,3例部分栓塞.4例栓塞未成功病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微导管到位失败.34例栓塞成功病例,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紧急溶栓后复通;栓塞术后孔小时内死亡1例,1个月时死亡1例.32例栓塞成功存活患者,出院时MHSS评分0~5分28例,5~10分4例.随访至今,仅2例生活不能自理,其余病人均恢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要有娴熟的介入技术,术前周密考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栓塞成功的病人大部分预后良好.
作者:曾文锋;吴凌峰;屈新辉;张昆南;吴晓牧;高幼奇;谢旭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多年来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在骨骼、皮肤、心脏、中枢系统等均报告不良反应,并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其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尤为引起注意[1,2].
作者:崔家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测定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AFP、CEA及CA199的水平,并计算出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组织的良性疾病.血清AFP对肝癌敏感性较高(78.6%),与CEA或CA199相比差异显著;CA199对胰腺癌敏感性较高(78.4%),与AFP或CEA相比差异显著;CEA对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无差异.两项联合检测,只有胃癌和结直肠癌的CEA+CA199组与其相应单项(CEA或CA199)比有差异;三项联合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敏感性分别提高至91.8%、78.5%、78.7%和94.1%,与单项检测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其特异性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多项相关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以期提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周爱清;陈志军;刘洁;沈军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观察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血清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水平、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骨痛缓解率达到57.7%,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水平、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频脉冲电磁场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痛症状,提高骨密度,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熊茜;赵秀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DNA含量在宫颈癌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与宫颈癌动脉介入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取正常宫颈组、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和化疗后4周各21例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突变型P53蛋白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DNA含量(DI).结果 21例宫颈癌患者中,动脉介入化疗前突变型P53蛋白检测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23.81%;动脉介入化疗后突变型P53蛋白检测阳性者15例,阳性率为71.4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无阳性表达.宫颈癌组介入化疗前和介入化疗后的DNA含量(DI)分别为1.40+0.33和1.21+0.16,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高于正常宫颈组1.09+0.10(P<0.01,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的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在动脉介入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动脉介入化疗可能诱导宫颈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介入化疗能抑制宫颈癌DNA的复制,抑制肿瘤的增殖.
作者:朱虹;蔡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胸腺瘤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16、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40例胸腺瘤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胸腺瘤组织中p16、cyclinD1及CDK4的表达.结果 40例胸腺瘤中p16、cyclin 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42.5%、57.5%、60.0%.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胸腺瘤中p16、cyclin D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胸腺瘤中CDK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5).结论 p16低表达、cyclinD1高表达与胸腺瘤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胸腺瘤中p16低表达与cyclinD1高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柳阳春;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肾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18例行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0岁.肿瘤直径1.5~4.0 cm,平均3.6 cm.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1例,双肾肿瘤1例.透明细胞癌16例,肾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1例.T1 15例,T2 3例.结果 1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例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术后30个月肺转移外,余17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合于肿瘤直径≤4.0 cm早期肾癌.
作者:涂新华;胡勇;吴高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镜神经外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午,泌尿外科医生Lespinsse[1]应用内镜电凝脉络丛治疗了2例儿童脑积水的患者.
作者:邱修辉;罗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及强化程度.结果 6例患者,病灶位于浅叶5例,深浅叶同时受累1例,6个病灶边缘清楚,病灶大小2~3.8 cm,平均CT值46 Hu.结论 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CT显示腮腺浅叶的后部(尾叶)内病灶,边界光整,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可能.
作者:冯越;秦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激素应用经验.方法 将6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病人随机分成2组,一组在20%甘露醇250 ml内加入地塞米松5~10 mg,另一组不搭配激素的使用,观察2组病人在减轻结膜充血和缓解头痛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搭配使用激素组与不搭配使用激素组两者在时间上有显著差异,搭配使用激素后有快速减轻结膜充血和缓解头痛的作用.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病人,使用激素方便而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在20%甘露醇内加入地塞米松5~10 mg.
作者:余小红;周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纯血浆置换疗法(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5年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21例,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前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甲胎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其变化等因素,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愈或好转15例,存活率71.4%.(1)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大于60岁的患者有效率为43.9%.(2)慢性肝衰竭早期、中期存活率分别为92.3%、62.5%.(3)血清总胆红(TB)升高、甲胎蛋白(AFP)高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血清白蛋白(Alb)降低与血浆置换的疗效有关.(4)PE停止治疗3d后,复查肝功能、TB反弹率,无效组明显高于有效组.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原发病的严重度是影响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重要因素,把握治疗时机,动态监测肝衰竭患者的TB是提高PE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小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浅表手术中使用经喉罩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泽2~6岁择期手术的住院或门诊患儿.结果 36例患儿喉罩均成功置入,麻醉过程总体平稳,术中无窒息和误吸发生,平均睁眼时间为7.23±2.50 min,术后24 h访视患儿对手术过程无记忆.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喉罩通气保证呼吸道畅通的条件下,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浅表手术中.
作者:杨志伟;吴达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yocardi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MIP)对缺血-再灌注(Ischmia/Reperfusion,I/R)期血小板活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n=20),分别在基础状态、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和再灌注120min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栓烷B2(TXB2)的浓度(n=12).另一方案则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旁路法观测基础状态和再灌注60 min时的血栓湿重(n=8).结果 再灌注期,两组实验动物sP-selectin、TXB2浓度和血栓湿重与基础状态时相比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IPC组上述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和120 min时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抑止再灌注期血小板活化、限制血管内血栓形成.
作者:肖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并对此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后腹腔镜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6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46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4±12 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7+2.5 d,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随访1~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是新型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和其它术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浩;许增宝;徐丹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应运而生,它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对医学影像(图像和文字)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使医学影像资源达到充分共享,代表着当今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艳红;陶学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疗效.方法 我科对1998年4月~2005年12月诊断为VMC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AVB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IVIG,14例治愈,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肌炎并Ⅲ°-AVB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吴启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对9例未婚的先天无阴道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结果 阴道成形术成功8例,阴道黏膜粉红、湿润,其柔软度及弹性符合解剖结构及生理要求.结论 手术部位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操作干扰;盆腔内环境保持了相对稳定;手术后患者盆腹腔粘连远远少于经腹手术[1];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程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药葛根素(Puerarin,Pue)是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研究表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s)功能具有保护作用[1],能减轻病理状况下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
作者:罗伟;李菊香;陈静;苏海;程晓曙;吴清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Pinpoint导航系统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报告18例在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以及微波治疗,其中10例穿刺活检,8例微波治疗.利用Pinpoint系统的机械手、监视器和三维立体重建技术定位,激光导引,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病灶大小范围从1.2~5.6 cm.结果 病灶刺中率为100%;微波治疗8个病例中,7个为单病灶,1个为2个病灶,2个月后复查,总有效率75%.结论 在CT 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索宁;徐仁根;吴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