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 Pinpoint导航系统在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王索宁;徐仁根;吴艳红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介入, 治疗学
摘要:目的 评估Pinpoint导航系统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报告18例在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以及微波治疗,其中10例穿刺活检,8例微波治疗.利用Pinpoint系统的机械手、监视器和三维立体重建技术定位,激光导引,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病灶大小范围从1.2~5.6 cm.结果 病灶刺中率为100%;微波治疗8个病例中,7个为单病灶,1个为2个病灶,2个月后复查,总有效率75%.结论 在CT 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回顾总结65例70岁以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65例中有心肺并存病46例占70.7%,低蛋白血症、贫血17例占26.1%,糖尿病11例占17%,肝功能异常6例占9.2%,肾功能异常3例占4.6%,术后并发症有心肺并发症19例,外科并发症主要有尿潴留、切口感染、创面出血、吻合口或造瘘口狭窄等.因呼吸衰竭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 要重视高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积极处理并存病,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注意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确保围手术期安全.

    作者:秦章禄;谭艳芳;胡友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骨折12例

    目的 评估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骨折的疗效.方法 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骨折1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中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功能康复.12~16周后取出内固定,骨折一期愈合,功能良好.结论 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Bennet骨折有确实的疗效.

    作者:刘文剑;杨立文;刘思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作用及副作用研究新进展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tory drugs,NSAIDs)是众所周知的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一线药,据估计全球大约有5亿人在使用NSAIDs,是仅次于抗生素、维生素的第三大类药.

    作者:朱华;邹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的病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顾虑和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过程均较顺利,经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术后出现护理问题少,伤口无一例感染.结论 术前皮肤准备良好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非常重要,术后心理护理是止痛的重要手段;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能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同时,存在的护理问题少,且护理问题解决快,极大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荷,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王利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多年来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在骨骼、皮肤、心脏、中枢系统等均报告不良反应,并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其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尤为引起注意[1,2].

    作者:崔家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3年4月~2006年10月,38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34例栓塞成功,其中25例100%栓塞,6例90%~99%栓塞,3例部分栓塞.4例栓塞未成功病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微导管到位失败.34例栓塞成功病例,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紧急溶栓后复通;栓塞术后孔小时内死亡1例,1个月时死亡1例.32例栓塞成功存活患者,出院时MHSS评分0~5分28例,5~10分4例.随访至今,仅2例生活不能自理,其余病人均恢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要有娴熟的介入技术,术前周密考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栓塞成功的病人大部分预后良好.

    作者:曾文锋;吴凌峰;屈新辉;张昆南;吴晓牧;高幼奇;谢旭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血浆置换疗法(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5年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21例,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前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甲胎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其变化等因素,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愈或好转15例,存活率71.4%.(1)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大于60岁的患者有效率为43.9%.(2)慢性肝衰竭早期、中期存活率分别为92.3%、62.5%.(3)血清总胆红(TB)升高、甲胎蛋白(AFP)高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血清白蛋白(Alb)降低与血浆置换的疗效有关.(4)PE停止治疗3d后,复查肝功能、TB反弹率,无效组明显高于有效组.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原发病的严重度是影响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重要因素,把握治疗时机,动态监测肝衰竭患者的TB是提高PE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小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

    肝脏对调节机体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尤其肝硬化和慢性肝炎[1].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大多不明显[2],往往被肝炎症状所掩盖.因此,加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测定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AFP、CEA及CA199的水平,并计算出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组织的良性疾病.血清AFP对肝癌敏感性较高(78.6%),与CEA或CA199相比差异显著;CA199对胰腺癌敏感性较高(78.4%),与AFP或CEA相比差异显著;CEA对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无差异.两项联合检测,只有胃癌和结直肠癌的CEA+CA199组与其相应单项(CEA或CA199)比有差异;三项联合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敏感性分别提高至91.8%、78.5%、78.7%和94.1%,与单项检测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其特异性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多项相关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以期提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周爱清;陈志军;刘洁;沈军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4例超高龄行股骨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 min(T4)、SBP、BP、HR、SPO2.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生理反应平稳,无并发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作者:李坤;廖生根;张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母胎转运与HBV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是形成众多的HBsAg慢性携带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母亲的细胞和血清中游离DNA可少量通过胎盘屏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介导HBV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本文旨在对母胎转运、PBMC在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作以简要综述.

    作者:邹璐;石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情况,提高医师规范书写处方和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 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2年共56169张门诊处方,评价处方书写是否规范,用药是否合理,对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不规范处方712张,占1.26%,不合理用药处方2316张,占4.1%,不规范处方主要表现在书写不全,不合理用药表现为药物选择、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处方书写不规范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谢本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4~2006年我院心血管病用药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心血管病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 统计我院2004~2006年心血管病用药销售金额、主要品种、用量、用药频度(DDDs)以及限定日费用(DDC).结果 3年来,心血管病用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幅较大.结论 心血管病用药销售金额还将持续增长.

    作者:刘士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附5例报告)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5例肾结石合并UPJ狭窄行一期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及腔内成形术.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石彻底清除,UPJ通畅.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张建文;杨友清;魏爱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胰岛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即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近年来Ross指出AS是炎症性疾病,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1].

    作者:聂志华;黄绍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突变型P53蛋白及DNA含量在宫颈癌动脉介入化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DNA含量在宫颈癌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与宫颈癌动脉介入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取正常宫颈组、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和化疗后4周各21例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突变型P53蛋白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DNA含量(DI).结果 21例宫颈癌患者中,动脉介入化疗前突变型P53蛋白检测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23.81%;动脉介入化疗后突变型P53蛋白检测阳性者15例,阳性率为71.4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无阳性表达.宫颈癌组介入化疗前和介入化疗后的DNA含量(DI)分别为1.40+0.33和1.21+0.16,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高于正常宫颈组1.09+0.10(P<0.01,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的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在动脉介入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动脉介入化疗可能诱导宫颈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介入化疗能抑制宫颈癌DNA的复制,抑制肿瘤的增殖.

    作者:朱虹;蔡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温保存辐照猪皮在供皮区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低温保存辐照猪皮在供皮区的应用效果.方法 供皮区直接外用低温保存辐照猪皮覆盖.结果 38例患者供皮区在低温保存辐照猪皮保护下于7~10 d全部愈合.结论 低温保存辐照猪皮在供皮区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国宏;简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维地洛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ADMA-DDAH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赖氨酸水解酶(DDAH)活性及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卡维地洛对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A)代谢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Jaffe法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取生长良好的3~6代HUVECs用于实验,分为(1)空白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2)ox-LDL组:加入ox-LDL(100 mg/L,150 mg/L);(3)ox-LDL+卡维地洛组:同时加入150 mg/L ox-LDL及卡维地洛(10 μmol/L)共孵24h后,检测上清液中NO、NOS活性、ADMA含量、L-胍氨酸(L-cit)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裂解液中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赖氨酸水解酶(DDAH)的蛋白表达.结果 ox-LDL条件培养下,内皮细胞的代谢产物ADMA、ET的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高,而NO的量及NOS的活性减少;反应DDAH酶活性的L-cit浓度显著降低,且有浓度依赖性,而DDAH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卡维地洛干预后,ADMA、ET的量较ox-LDL组降低,NOS活性及NO增加,L-cit浓度明显升高.结论 ox-LDL诱导下,内皮损伤ADMA的增加与DDAH的活性减弱有关,而与DDAH的表达无关.卡维地洛通过增加DDAH活性促进ADMA代谢,使NOS活性增高,抑制ox-LDL对内皮功能的损伤.

    作者:夏子荣;万磊;李菊香;颜素娟;苏海;罗伟;程晓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浓度氟化泡沫对牙釉质再矿化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氟化泡沫对人离体牙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 在人牙釉质标本上形成早期龋后随机分组,分别涂布0.60%、0.92%、1.23%氟化泡沫和蒸馏水.用激光荧光诊断仪对人工龋损进行定量诊断检查.结果 在使用不同浓度的氟化泡沫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对减少牙釉质脱矿作用,增强牙釉质的再矿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前磨牙同一条件下0.6%氟化泡沫与0.9%氟化泡沫对对减少牙釉质脱矿作用,增强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由于0.60%氟化泡沫与0.92的氟化泡沫对牙釉质的再矿化影响比较接近,以选择0.60%的氟化泡沫进行牙病群体防治较为安全.

    作者:黄彦;朱洪水;何予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农民.因发热、胸闷、气促、干咳2个月于2006年10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个体医生及卫生院以肺部感染予以消炎治疗,无效.因症状逐渐加剧,而转入我院.

    作者:刘宗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