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荣;万磊;李菊香;颜素娟;苏海;罗伟;程晓曙
目的 探讨四肢广泛皮肤撕脱伤并骨折的治疗.方法 Ⅰ期手术行内固定及皮肤的处理.结果 治疗30年,随访1年,1例肱骨不愈合,其余均愈合.无骨髓炎及内固定物外露.骨折Ⅰ期愈合率97%.结论 四肢广泛皮肤撕脱伤并骨折Ⅰ期引清创及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建庭;郭井根;刘家开;曾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的合理设置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于我科住院,确诊鼻咽癌患者50例,放疗前常规行仰卧位鼻咽+全颈增强CT横断扫描.在CT横断图像上,以通过椎孔中央并垂直于床面的直线为基准线,在相当于第6颈椎椎体中央水平,分别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内缘距基准线的垂直距离(L、R).结果 L范围14~27 mm,中位值19 mm,50例患者中L≤15 mm者有6例;R范围10~28 mm,中位值17 mm,50例患者中R≤15 mm者有15例;L+R范围25~49 mm,中位值37 mm,50例患者中L+R≤30 mm者有7例(14%);全组50例患者中达到L≤15 mm或R≤15 mm任一项者共有18例(36%).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简单设置为30 mm宽的方法可能导致1/3左右患者至少1侧Ⅳ区淋巴引流区内侧部分漏照或剂量不足,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好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个体化设置.
作者:叶新芊;李金高;蒋春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对5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颅内动脉鲻MSCTA检查,其中35例患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进行对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50例患者MS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0例42个,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35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动脉瘤28例30个,动静脉崎形1例,1例MSCTA发现动脉瘤,而DSA检查阴性;另有1例手术证实有动脉瘤,而MSCTA和DSA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MSCTA检查对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不失为一种安全、无创、快捷、可靠的检查方法,可替代DSA检查.
作者:陈建华;康五根;林益青;曹天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的病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顾虑和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过程均较顺利,经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术后出现护理问题少,伤口无一例感染.结论 术前皮肤准备良好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非常重要,术后心理护理是止痛的重要手段;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能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同时,存在的护理问题少,且护理问题解决快,极大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荷,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王利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ALI各炎性介质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ALI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建立二次打击ALI动物模型,在基础期、休克期、休克复苏后、注射LPS 2、4h后等时点抽血测TNFα、IL-8、TXB2、6-keto-PGF1α、CRP和血气分析,取肺行病理检查.结果 治疗组静注LPS4h期PaO2增高为88.01±8.60 mmHg,静注LPS4h期循环中TNFα、IL-8、TXB2浓度显著降低,而6-keto-PGF1α及CRP的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PMN浸润减少,肺水肿减轻.结论 复方丹参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时循环中TNFα、IL-8、TXB2的浓度,提高血清6-keto-PGF1α和CRP水平,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并减轻肺损伤.
作者:曹春水;黄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对伤脑的保护作用、疗效及相应的基础理论.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对2组Icp、ccp变化及预后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Icp、ccp变化死亡率与常温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亚低温可显著降低Icp、提高ccp,显著提高存活率,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中的一种可靠手段.
作者:甘智龙;陈春辉;李翼;陈达;黎凤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对9例未婚的先天无阴道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结果 阴道成形术成功8例,阴道黏膜粉红、湿润,其柔软度及弹性符合解剖结构及生理要求.结论 手术部位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操作干扰;盆腔内环境保持了相对稳定;手术后患者盆腹腔粘连远远少于经腹手术[1];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程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纯血浆置换疗法(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5年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21例,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前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甲胎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其变化等因素,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愈或好转15例,存活率71.4%.(1)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大于60岁的患者有效率为43.9%.(2)慢性肝衰竭早期、中期存活率分别为92.3%、62.5%.(3)血清总胆红(TB)升高、甲胎蛋白(AFP)高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血清白蛋白(Alb)降低与血浆置换的疗效有关.(4)PE停止治疗3d后,复查肝功能、TB反弹率,无效组明显高于有效组.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原发病的严重度是影响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重要因素,把握治疗时机,动态监测肝衰竭患者的TB是提高PE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小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tory drugs,NSAIDs)是众所周知的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一线药,据估计全球大约有5亿人在使用NSAIDs,是仅次于抗生素、维生素的第三大类药.
作者:朱华;邹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即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近年来Ross指出AS是炎症性疾病,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1].
作者:聂志华;黄绍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是形成众多的HBsAg慢性携带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母亲的细胞和血清中游离DNA可少量通过胎盘屏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介导HBV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本文旨在对母胎转运、PBMC在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作以简要综述.
作者:邹璐;石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4例超高龄行股骨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 min(T4)、SBP、BP、HR、SPO2.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生理反应平稳,无并发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作者:李坤;廖生根;张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yocardi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MIP)对缺血-再灌注(Ischmia/Reperfusion,I/R)期血小板活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n=20),分别在基础状态、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和再灌注120min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栓烷B2(TXB2)的浓度(n=12).另一方案则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旁路法观测基础状态和再灌注60 min时的血栓湿重(n=8).结果 再灌注期,两组实验动物sP-selectin、TXB2浓度和血栓湿重与基础状态时相比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IPC组上述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和120 min时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抑止再灌注期血小板活化、限制血管内血栓形成.
作者:肖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镜神经外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午,泌尿外科医生Lespinsse[1]应用内镜电凝脉络丛治疗了2例儿童脑积水的患者.
作者:邱修辉;罗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5例肾结石合并UPJ狭窄行一期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及腔内成形术.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石彻底清除,UPJ通畅.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张建文;杨友清;魏爱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浅表手术中使用经喉罩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泽2~6岁择期手术的住院或门诊患儿.结果 36例患儿喉罩均成功置入,麻醉过程总体平稳,术中无窒息和误吸发生,平均睁眼时间为7.23±2.50 min,术后24 h访视患儿对手术过程无记忆.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喉罩通气保证呼吸道畅通的条件下,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浅表手术中.
作者:杨志伟;吴达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我院心血管病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 统计我院2004~2006年心血管病用药销售金额、主要品种、用量、用药频度(DDDs)以及限定日费用(DDC).结果 3年来,心血管病用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幅较大.结论 心血管病用药销售金额还将持续增长.
作者:刘士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并对此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后腹腔镜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61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46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4±12 h,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7+2.5 d,术中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随访1~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加下腹部斜行小切口行输尿管癌根治术是新型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和其它术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浩;许增宝;徐丹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应运而生,它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对医学影像(图像和文字)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使医学影像资源达到充分共享,代表着当今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艳红;陶学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26例颌面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5年.结果 治愈302例(92.91%),好转24例(7.09%),有效率为100%.其中23例复发,经过2~3次再注射病愈.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疗程短,经济安全,副作用小,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病理想方法.
作者:夏刚;卢新华;叶明华;刘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