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越;秦玲
目的 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5例肾结石合并UPJ狭窄行一期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及腔内成形术.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石彻底清除,UPJ通畅.结论 微创经皮肾穿刺一期处理肾结石合并UPJ狭窄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张建文;杨友清;魏爱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3年4月~2006年10月,38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34例栓塞成功,其中25例100%栓塞,6例90%~99%栓塞,3例部分栓塞.4例栓塞未成功病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微导管到位失败.34例栓塞成功病例,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紧急溶栓后复通;栓塞术后孔小时内死亡1例,1个月时死亡1例.32例栓塞成功存活患者,出院时MHSS评分0~5分28例,5~10分4例.随访至今,仅2例生活不能自理,其余病人均恢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要有娴熟的介入技术,术前周密考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栓塞成功的病人大部分预后良好.
作者:曾文锋;吴凌峰;屈新辉;张昆南;吴晓牧;高幼奇;谢旭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回顾总结65例70岁以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 65例中有心肺并存病46例占70.7%,低蛋白血症、贫血17例占26.1%,糖尿病11例占17%,肝功能异常6例占9.2%,肾功能异常3例占4.6%,术后并发症有心肺并发症19例,外科并发症主要有尿潴留、切口感染、创面出血、吻合口或造瘘口狭窄等.因呼吸衰竭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 要重视高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术前积极处理并存病,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注意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确保围手术期安全.
作者:秦章禄;谭艳芳;胡友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应运而生,它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对医学影像(图像和文字)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使医学影像资源达到充分共享,代表着当今医院影像学科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艳红;陶学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yocardi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MIP)对缺血-再灌注(Ischmia/Reperfusion,I/R)期血小板活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n=20),分别在基础状态、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和再灌注120min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栓烷B2(TXB2)的浓度(n=12).另一方案则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旁路法观测基础状态和再灌注60 min时的血栓湿重(n=8).结果 再灌注期,两组实验动物sP-selectin、TXB2浓度和血栓湿重与基础状态时相比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IPC组上述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再灌注60 min和120 min时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抑止再灌注期血小板活化、限制血管内血栓形成.
作者:肖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情况,提高医师规范书写处方和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 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2年共56169张门诊处方,评价处方书写是否规范,用药是否合理,对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不规范处方712张,占1.26%,不合理用药处方2316张,占4.1%,不规范处方主要表现在书写不全,不合理用药表现为药物选择、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处方书写不规范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谢本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测定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AFP、CEA及CA199的水平,并计算出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组织的良性疾病.血清AFP对肝癌敏感性较高(78.6%),与CEA或CA199相比差异显著;CA199对胰腺癌敏感性较高(78.4%),与AFP或CEA相比差异显著;CEA对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性无差异.两项联合检测,只有胃癌和结直肠癌的CEA+CA199组与其相应单项(CEA或CA199)比有差异;三项联合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敏感性分别提高至91.8%、78.5%、78.7%和94.1%,与单项检测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其特异性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多项相关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以期提高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周爱清;陈志军;刘洁;沈军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及钇和钪17个元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具有过渡金属特性,随原子序数增加其金属性降低,性质趋稳定.
作者:杨赟;刘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的合理设置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于我科住院,确诊鼻咽癌患者50例,放疗前常规行仰卧位鼻咽+全颈增强CT横断扫描.在CT横断图像上,以通过椎孔中央并垂直于床面的直线为基准线,在相当于第6颈椎椎体中央水平,分别测量左、右侧颈总动脉内缘距基准线的垂直距离(L、R).结果 L范围14~27 mm,中位值19 mm,50例患者中L≤15 mm者有6例;R范围10~28 mm,中位值17 mm,50例患者中R≤15 mm者有15例;L+R范围25~49 mm,中位值37 mm,50例患者中L+R≤30 mm者有7例(14%);全组50例患者中达到L≤15 mm或R≤15 mm任一项者共有18例(36%).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简单设置为30 mm宽的方法可能导致1/3左右患者至少1侧Ⅳ区淋巴引流区内侧部分漏照或剂量不足,下颈前分割野脊髓挡块好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个体化设置.
作者:叶新芊;李金高;蒋春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及强化程度.结果 6例患者,病灶位于浅叶5例,深浅叶同时受累1例,6个病灶边缘清楚,病灶大小2~3.8 cm,平均CT值46 Hu.结论 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CT显示腮腺浅叶的后部(尾叶)内病灶,边界光整,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可能.
作者:冯越;秦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浅表手术中使用经喉罩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泽2~6岁择期手术的住院或门诊患儿.结果 36例患儿喉罩均成功置入,麻醉过程总体平稳,术中无窒息和误吸发生,平均睁眼时间为7.23±2.50 min,术后24 h访视患儿对手术过程无记忆.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喉罩通气保证呼吸道畅通的条件下,全凭异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浅表手术中.
作者:杨志伟;吴达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4例超高龄行股骨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 min(T4)、SBP、BP、HR、SPO2.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生理反应平稳,无并发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股骨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作者:李坤;廖生根;张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疗效.方法 我科对1998年4月~2005年12月诊断为VMC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AVB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IVIG,14例治愈,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肌炎并Ⅲ°-AVB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吴启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分别采用综合治疗,加用普米克令舒或普米克令舒联合西米替丁.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B组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喘憋消失、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B组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西米替丁治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简便.
作者:杨康治;吴少华;陈正珊;吴珊霞;冯思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肾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18例行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患者,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0岁.肿瘤直径1.5~4.0 cm,平均3.6 cm.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1例,双肾肿瘤1例.透明细胞癌16例,肾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1例.T1 15例,T2 3例.结果 18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例先天性孤立左肾肾下极肿瘤术后30个月肺转移外,余17例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安全有效,适合于肿瘤直径≤4.0 cm早期肾癌.
作者:涂新华;胡勇;吴高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农民.因发热、胸闷、气促、干咳2个月于2006年10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个体医生及卫生院以肺部感染予以消炎治疗,无效.因症状逐渐加剧,而转入我院.
作者:刘宗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离术的病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顾虑和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过程均较顺利,经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术后出现护理问题少,伤口无一例感染.结论 术前皮肤准备良好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非常重要,术后心理护理是止痛的重要手段;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能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同时,存在的护理问题少,且护理问题解决快,极大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荷,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王利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纯血浆置换疗法(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5年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21例,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前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甲胎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其变化等因素,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愈或好转15例,存活率71.4%.(1)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大于60岁的患者有效率为43.9%.(2)慢性肝衰竭早期、中期存活率分别为92.3%、62.5%.(3)血清总胆红(TB)升高、甲胎蛋白(AFP)高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血清白蛋白(Alb)降低与血浆置换的疗效有关.(4)PE停止治疗3d后,复查肝功能、TB反弹率,无效组明显高于有效组.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原发病的严重度是影响PE治疗慢性肝衰竭的重要因素,把握治疗时机,动态监测肝衰竭患者的TB是提高PE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小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Pinpoint导航系统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报告18例在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以及微波治疗,其中10例穿刺活检,8例微波治疗.利用Pinpoint系统的机械手、监视器和三维立体重建技术定位,激光导引,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病灶大小范围从1.2~5.6 cm.结果 病灶刺中率为100%;微波治疗8个病例中,7个为单病灶,1个为2个病灶,2个月后复查,总有效率75%.结论 在CT 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索宁;徐仁根;吴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正确合理使用治疗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ADR发生率,现将我院2005年4月~2006年11月共收集79份ADR报告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江莉;蔡庆顺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