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新;江野峰;郭斯庆
目的 总结父母配合护理在减轻小儿短小手术后的疼痛方向的经验.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包茎、隐睾、血管瘤等患儿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由专职护士对实验组患儿及父母进行详细的术前指导,并进行个性化床旁护理.结果 60例患儿分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指导父母使用非药物方法可以减轻患儿短小手术后的疼痛和焦虑程度缓解,提高患者的休息睡眠质量.
作者:熊淑娇;陈冬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200例采血病人用随机法,按单日、双日分成两组,单日行直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双日行传统法进行采血.结果 直刺采血法全程采血时间短于传统采血法,采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直刺采血法疼痛率明显低于传统采血法.结论 直刺采血法优于传统采血法.
作者:杨丽芬;何建群;梅映台;陈志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腔镜处理良性前列腺肥大并发膀胱结石的经验.方法 采用TURP的同时根据结石大小加电切镜夹取石术或膀胱大力碎石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56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TURP加电切镜夹取石术或膀胱大力碎石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HP并发膀胱各类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伦锋;蒋叔凯;钟久庆;宋乐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的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7年11月~2007年2月采用半月线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的18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5min,住院4.5d,仅2例切口感染,全部患者无腹腔脓肿,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 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对慢性心衰(CHF)患者交感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32例CHF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66例,联合治疗组接受苯那普利和螺内酯及常规抗心衰联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苯那普利和常规抗心衰治疗,不用螺内酯.观察治疗CHF患者1、3、6个月后醛固酮(Ald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1)Aldo水平的变化: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Aldo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尚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3个月时两组Aldo水平均有显著回升(与1个月对比P<0.01),且治疗组回升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6个月时两组Aldo水平均回升至治疗前水平,两组间Aldo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2)AngⅡ水平的变化:两组AngⅡ水平随时间均呈进行性降低(P<0.01).(3)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临床显效率39.3%,有效率57.6%,无效率3%:对照组临床显效率30.3%,有效率50%,无效率19.6%.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X线心胸比,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苯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竭时,血浆醛固酮在短期下降,长期治疗时仍可增高,AngⅡ水平随时间均呈进行性降低;苯那普利和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竭的疗效显著优于未用螺内酯组.
作者:吴丽仙;刘睦胜;马延峰;郭治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佳治疗术式.方法 (1)经腹和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和肛管齿状线吻合13例;(2)超低位双吻合器吻合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渗漏,经局部引流治愈.术后12~15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无一例发生大便失禁.随访6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3个月,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17/19)、66.67%(12/18)、42.86%(6/14).无一例局部复发.结论 根据直肠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选择手术适应证;超低位双吻合术和经腹、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吻合均不失为良好的保肛术式.
作者:罗满生;雍铁山;严太平;彭艺;肖维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患病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慈溪市2村6个社区40岁以上当地居民共868人,直接采用OGTT进行筛查.结果 慈溪市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空腹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是12.79%、9.22%、3.92%.城市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农村居民的空腹糖异常患病率高于城市,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 慈溪市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甚至稍高于国内部分大中城市,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作者:冀黎明;张春槐;柴军土;干超士;裘玲霞;吴建国;苗志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方法 选择在温岭市中医院内科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两组(各30名).观察组采取学导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习2个月后进行统一考试.结果 学导式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式教学法,经Ridit分析,P<0.05.结论 学导式教学明显优于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它培养了护生的自学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护理措施得到了落实,提升了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元国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2例,有效38例.结果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王文华;杨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烧伤病人中确属罕见,如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往往被烧伤,特别是严重烧伤这种急性创伤的一系列症状掩盖,容易被忽视和漏诊,所以观察病情必须认真仔细,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周到,尽可能地减少漏诊和误诊.现将我们遇及1例报告如下
作者:汪同祖;罗刚;唐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脑胶质瘤病(GC)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C的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相邻多个脑叶广泛受累,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无钙化、囊变和肿块形成为GC的共有特点.额、颞、顶叶受累14例(93.3%),胼胝体受累12例(80%),基底节和丘脑侵犯7例,脑干侵犯3例,小脑和脊髓各1例.CT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低或等密度区;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液体衰减翻转回复序列为均匀高信号;边界均不清晰.CT显示的病变范围明显小于MRI.增强扫描11例(73.3%)无强化,2例(13.3%)轻微强化.结论 GC的病变范围及病理特征可在影像检查中得到较好反映,MRI优于CT.
作者:许士明;赵立冬;马子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形成中的作用,为血栓性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90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3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对照组相比PLT、MPV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PDW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在血栓前状态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判断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欧阳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撤离(简称撤机)过程中胃黏膜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撤机的预测作用.方法 利用胃张力测定仪监测86例患者在撤机过程中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黏膜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等指标的变化.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失败组、死亡组.各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3组患者各阶段的胃黏膜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黏膜代谢指标在预测撤机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蕾;林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治疗时间窗对疗效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例发病12h以内的脑梗死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并与具有可比性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作对照研究.治疗组第1d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低分子量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持续10d,其余治疗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果 溶栓治疗组治愈率65%(13/20),总有效率9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11±4)d,对照组(21±5)(P<0.05);治疗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25%(5/20),对照组10%.治疗组6h以内治疗的病人的治愈率明显高于6h~12h内治疗者,而出血发生率则相反.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与尿激酸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宜在发病后6h以内.
作者:曾小华;蒋奇平;程爱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5例X线平片4例显示瘤巢,2例有软组织肿胀,1例误诊为骨巨细胞瘤.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但不典型的病灶可能造成误诊.
作者:胡金平;曾生根;付水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以寻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 以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对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标人群的生存质量,并对试验组完成疾病状况、人口学特点、个性及社会支持等的调查,分析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组的生存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在总体生存质量及除外躯体疼痛的其他7个维度(躯体健康、身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均下降.社会支持、肝硬化分级、不适症状、情绪稳定性、病程、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结论 在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生存质量分低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阮丽云;吴伟;徐如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6例EH并发CHD患者与34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法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H并发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H组、CHD组及EH+CHD组间,除外CHD组与EH+CHD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房性早搏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当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心律失常的可能因素.
作者:陈军喜;刘艳阳;葛郁芝;黄北南;刘秋玲;吴志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肿瘤导致颈肩腰腿痛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择18例以颈肩腰腿痛为主诉,后经检查确诊为骨肿瘤或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中骨转移瘤13例,原发瘤5例;12例血沉加快,6例碱性磷酸酶增高,经X线摄片、CT、MRI检查诊断为骨转移瘤或原发瘤.结论 中老年人持续颈肩腰腿痛,夜间痛甚,应仔细检查,常规摄X线片,必要时做CT、MRI、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作者:汤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共172例,随机分为两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87例,内科保守治疗85例.治疗4周后行疗效的比较,6个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判.结果 微创组87例中急性期存活72例,有效率为903%,死亡15例,病死率为17.2%;对照组死亡52例,病死率61.2%.微创术组ADLⅠ29例,ADLⅡ23例,ADLⅢ12例,ADLⅣ6例,ADLⅤ0例,恢复期死亡2例;对照组ADLⅠ3例,ADLⅡ8例,ADLⅢ11例,ADLⅣ6例,ADLⅤ1例,恢复期死亡4例.结论 超早期微创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徐庚许;冯春萍;雷自强;李焕生;颜国平;向萍;蔡剑铃;钟俊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6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26例患儿均呈急性起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21例,消化道感染5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冬春季发病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10倍以上,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本病具有自限性,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起病急,以双下肢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为特点,CPK异常升高,预后良好.
作者:孙菊娣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