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19例临床分析

罗满生;雍铁山;严太平;彭艺;肖维木

关键词:直肠肿瘤, 直肠癌切除术, 超低位吻合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佳治疗术式.方法 (1)经腹和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和肛管齿状线吻合13例;(2)超低位双吻合器吻合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渗漏,经局部引流治愈.术后12~15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无一例发生大便失禁.随访6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3个月,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17/19)、66.67%(12/18)、42.86%(6/14).无一例局部复发.结论 根据直肠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选择手术适应证;超低位双吻合术和经腹、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吻合均不失为良好的保肛术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部分脾栓塞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

    目的 探讨经脾动脉介入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6年2月治疗门脉高压症共1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或左)股动脉后明胶海绵剪成2×2cm大小的碎块和7#丝线剪成2×2cm长的线段少量,与造影剂混合后缓慢注入,并观察栓塞范围和患者反应,栓塞范围宜控制在1/2~2/3;术后分别于1周、1个月和2个月复查.对照组为脾切除断流或脾切除加门-体静脉分流术.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无效1例,治愈率90.9%;对照组治愈3例,无效2例,治愈率60.0%,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P<0.01).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可作为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龙圣根;肖玉兰;郭路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直刺采血法临床效果的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200例采血病人用随机法,按单日、双日分成两组,单日行直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双日行传统法进行采血.结果 直刺采血法全程采血时间短于传统采血法,采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直刺采血法疼痛率明显低于传统采血法.结论 直刺采血法优于传统采血法.

    作者:杨丽芬;何建群;梅映台;陈志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1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颈淋巴结清扫术932例术后发生乳糜漏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糜漏的发生率为1.72%(16/932),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对经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乳糜漏应及早诊断,术中应加强预防,手术者在熟悉胸导管、淋巴导管解剖的基础上,也要熟悉其分支的解剖;每天引流量多于500ml者,应及早手术探查.

    作者:张银龙;王飞海;朱少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探讨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上升到27.2%,估计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病[1,2],据文献报道,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约50%[3],其预后与治疗有关外,还与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而目前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不够健全,社区康复护理仍未全面开展,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为了延伸服务,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连续性护理,本研究采用出院准备服务模式[4],对本市镇周边农村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并随访3~6个月,以探讨其了解高血压病知识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教育培训前后病人血压、心率、血糖、体重指数等各参数控制状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菊玲;过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180例分析

    目的 总结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的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7年11月~2007年2月采用半月线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的18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5min,住院4.5d,仅2例切口感染,全部患者无腹腔脓肿,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 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肠系膜淋巴结炎108例临床疗效与支原体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支原体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检查支原体(MP)抗体IgM、IgG,并在对所有病例予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三代类抗生素治疗3d后观察疗效与支原体关系.结果 MP-IgM阳性病例36例效果均欠佳,其中10例无效,并改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其余72例予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三代类抗生素治疗3d效果可.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体除病毒细菌外可能还和支原体有关,应及时应用阿奇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作者:陶荣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YL-1型针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目的 探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适应症及YL-1型针在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8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例经治疗血肿基本消失,相对开颅手术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生理干扰小,经费少;相对保守治疗,住院时间短,症状消失快,后遗症减少.结论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尽可能予以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利用YL-1型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梁庆新;江野峰;郭斯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模式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已被临床广泛接受,除此之外,IPC也被成功地用于改善下肢远端动脉疾病病人的循环,减轻淋巴水肿,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IPC是怎么发挥这些临床作用的还不是很清楚,其确切的作用机理也是不明确的.本文将IPC的临床效用和作用机理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健;许永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印戒细胞癌临床、胃镜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

    胃印戒细胞癌在原发性胃癌中占有一定比例,是一类分化差,侵袭力强、易在胃壁内弥漫浸润性生长、进展速度快、转移性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和预后较差的一类高度恶性肿瘤,因而,其特殊的临床特点、胃镜表现、生物学特征与行为倍受关注.现就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龚锦文;周丽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6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26例患儿均呈急性起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21例,消化道感染5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冬春季发病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10倍以上,CPK的下降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本病具有自限性,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起病急,以双下肢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为特点,CPK异常升高,预后良好.

    作者:孙菊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与肺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年来,诊断肺癌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备受关注,由此试筛选并建立了有效的检查方法用于肺癌的诊断.治疗肺癌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肿瘤标志物用于对预测手术可行性根治性、预后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作者:熊国江;熊汉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用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46例用复方丹参治疗,均治疗1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王瑜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附13例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光盘,对12篇文献中12例及我院经治1例共13例SM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2%有阵发性潮红、瘙痒皮肤症状;61.6%有阵发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61.6%有阵发性心悸、胸闷、气促、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循环系统症状;92.3%有肝、脾肿大;92.3%初诊时既有血象异常;84.6%有骨髓肥大细胞增生.化疗效果差,5例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SM主要临床表现为类似过敏的临床症状,肥大细胞浸润的体征;骨髓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治疗无特殊方法,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作者:谢炳寿;王文权;胡理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青年卒中68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2例,有效38例.结果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王文华;杨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脑胶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大脑胶质瘤病(GC)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C的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相邻多个脑叶广泛受累,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无钙化、囊变和肿块形成为GC的共有特点.额、颞、顶叶受累14例(93.3%),胼胝体受累12例(80%),基底节和丘脑侵犯7例,脑干侵犯3例,小脑和脊髓各1例.CT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低或等密度区;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液体衰减翻转回复序列为均匀高信号;边界均不清晰.CT显示的病变范围明显小于MRI.增强扫描11例(73.3%)无强化,2例(13.3%)轻微强化.结论 GC的病变范围及病理特征可在影像检查中得到较好反映,MRI优于CT.

    作者:许士明;赵立冬;马子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小板分布宽度在血栓前状态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形成中的作用,为血栓性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90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3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对照组相比PLT、MPV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PDW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在血栓前状态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判断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欧阳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与传统反复胸穿抽液配合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中等量以上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50例,对照组50例(反复胸腔穿刺).配合全身抗结核药+激素口服.结果 治疗组胸水达到完全好转率72%,部分好转率20%,好转率8%,不良反应发生率2%,后遗症率4%;对照组:完全好转率52%,部分好转32%,好转率16%,不良反应发生率20%,后遗症发生率16%.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后遗症发生率少,病人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梅方荣;胡萍;余庆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6例EH并发CHD患者与34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法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H并发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H组、CHD组及EH+CHD组间,除外CHD组与EH+CHD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房性早搏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当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心律失常的可能因素.

    作者:陈军喜;刘艳阳;葛郁芝;黄北南;刘秋玲;吴志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5月~2004年10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其中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41例,单纯口服迪巧钙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以QCT测定L2~4的BMD及临床症状观察进行评估.结果 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总有效率90.3%,单纯口服迪巧钙总有效率43.2%.结论 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可作为骨痛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选方法.

    作者:肖强;李小飞;刘静莉;刘亚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数字纱布预防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数字纱布在预防拔牙术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经过常规拔牙后,实验组组采用牙槽窝内填充数字纱布,对照组行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于拔牙后30min观察拔牙创口渗血情况,进行疗效评估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34颗患牙拔除后明显渗血1例,少量渗血14例,无渗血19例;对照组34颗患牙拔除后明显渗血4例,少量渗血21例,无渗血9例.实验组拔牙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数字纱布预防拔牙术后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翔;柳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