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炳寿;王文权;胡理明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已被临床广泛接受,除此之外,IPC也被成功地用于改善下肢远端动脉疾病病人的循环,减轻淋巴水肿,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IPC是怎么发挥这些临床作用的还不是很清楚,其确切的作用机理也是不明确的.本文将IPC的临床效用和作用机理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健;许永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父母配合护理在减轻小儿短小手术后的疼痛方向的经验.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包茎、隐睾、血管瘤等患儿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由专职护士对实验组患儿及父母进行详细的术前指导,并进行个性化床旁护理.结果 60例患儿分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指导父母使用非药物方法可以减轻患儿短小手术后的疼痛和焦虑程度缓解,提高患者的休息睡眠质量.
作者:熊淑娇;陈冬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肿瘤导致颈肩腰腿痛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择18例以颈肩腰腿痛为主诉,后经检查确诊为骨肿瘤或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中骨转移瘤13例,原发瘤5例;12例血沉加快,6例碱性磷酸酶增高,经X线摄片、CT、MRI检查诊断为骨转移瘤或原发瘤.结论 中老年人持续颈肩腰腿痛,夜间痛甚,应仔细检查,常规摄X线片,必要时做CT、MRI、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作者:汤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年来,诊断肺癌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备受关注,由此试筛选并建立了有效的检查方法用于肺癌的诊断.治疗肺癌是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肿瘤标志物用于对预测手术可行性根治性、预后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作者:熊国江;熊汉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口腔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的变化.方法 固定矫治器治疗5个月以上的正畸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是戴固定矫治器前后口腔卫生行为改变的项目.结果 口腔正畸患者戴固定矫治器后,每天刷牙的次数,每次刷牙的时间均有增加,刷牙的方法有所改进.结论 固定正畸治疗对错颌畸形患者维护口腔卫生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郑衍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上升到27.2%,估计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病[1,2],据文献报道,我国老年高血压病患病率约50%[3],其预后与治疗有关外,还与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而目前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不够健全,社区康复护理仍未全面开展,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为了延伸服务,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连续性护理,本研究采用出院准备服务模式[4],对本市镇周边农村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并随访3~6个月,以探讨其了解高血压病知识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教育培训前后病人血压、心率、血糖、体重指数等各参数控制状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菊玲;过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以寻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 以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对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标人群的生存质量,并对试验组完成疾病状况、人口学特点、个性及社会支持等的调查,分析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组的生存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在总体生存质量及除外躯体疼痛的其他7个维度(躯体健康、身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均下降.社会支持、肝硬化分级、不适症状、情绪稳定性、病程、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结论 在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生存质量分低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阮丽云;吴伟;徐如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22例,有效38例.结果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王文华;杨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5例X线平片4例显示瘤巢,2例有软组织肿胀,1例误诊为骨巨细胞瘤.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但不典型的病灶可能造成误诊.
作者:胡金平;曾生根;付水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腮腺肿瘤切除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150例腮腺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组,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 传统方法引流组涎瘘发生为17.14%,负压引流组为10%,两组无显著差异;但负压组置管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 腮腺手术后可用负压引流替代传统的加压包扎法.
作者:程庐堂;陆国平;钟庐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形成中的作用,为血栓性疾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90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3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对照组相比PLT、MPV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PDW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小板分布宽度在血栓前状态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判断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欧阳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撤离(简称撤机)过程中胃黏膜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撤机的预测作用.方法 利用胃张力测定仪监测86例患者在撤机过程中胃黏膜pH值(pHi)、胃黏膜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黏膜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等指标的变化.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失败组、死亡组.各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3组患者各阶段的胃黏膜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黏膜代谢指标在预测撤机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蕾;林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6例EH并发CHD患者与34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法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H并发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H组、CHD组及EH+CHD组间,除外CHD组与EH+CHD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房性早搏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当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心律失常的可能因素.
作者:陈军喜;刘艳阳;葛郁芝;黄北南;刘秋玲;吴志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对慢性心衰(CHF)患者交感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32例CHF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66例,联合治疗组接受苯那普利和螺内酯及常规抗心衰联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苯那普利和常规抗心衰治疗,不用螺内酯.观察治疗CHF患者1、3、6个月后醛固酮(Ald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1)Aldo水平的变化: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Aldo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尚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3个月时两组Aldo水平均有显著回升(与1个月对比P<0.01),且治疗组回升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6个月时两组Aldo水平均回升至治疗前水平,两组间Aldo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2)AngⅡ水平的变化:两组AngⅡ水平随时间均呈进行性降低(P<0.01).(3)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临床显效率39.3%,有效率57.6%,无效率3%:对照组临床显效率30.3%,有效率50%,无效率19.6%.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X线心胸比,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苯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竭时,血浆醛固酮在短期下降,长期治疗时仍可增高,AngⅡ水平随时间均呈进行性降低;苯那普利和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竭的疗效显著优于未用螺内酯组.
作者:吴丽仙;刘睦胜;马延峰;郭治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判断直肠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38例中,17例复发,CT表现为直肠窝内肿块12例,吻合口处肠壁不均匀环形或不规则增厚5例;1例表现为手术区直肠壁稍增厚,且欠规则,经1年6次复查未见变化,考虑术后及放疗后改变;20例未见明显异常征象.结论 螺旋CT检查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直肠癌术后复发与否等情况.
作者:周长青;姚金龙;翟荣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颈淋巴结清扫术932例术后发生乳糜漏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糜漏的发生率为1.72%(16/932),1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对经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乳糜漏应及早诊断,术中应加强预防,手术者在熟悉胸导管、淋巴导管解剖的基础上,也要熟悉其分支的解剖;每天引流量多于500ml者,应及早手术探查.
作者:张银龙;王飞海;朱少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手术室的带教的佳模式,减少护生实习期间的过失发生.方法 通过对2003~2005年手术室实习护生发生的主要过失的原因分析,运用开放式集中带教、过失实例分析课等方法 ,树立无菌观念,增强护理安全和法律意识.结果 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的过失明显减少.结论 加强对手术室实习护士的安全教育、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是护生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者:朱红;费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宫颈癌占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发病率有逐年升高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和化疗,化疗是子宫颈癌的常规治疗方案.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死肿瘤细胞[1].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在体内复杂信号的调节下,由细胞内特定的基因操纵和调控的细胞自杀性行为.很多植物可通过调控Hel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海燕;刘法彬;余海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数字纱布在预防拔牙术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经过常规拔牙后,实验组组采用牙槽窝内填充数字纱布,对照组行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于拔牙后30min观察拔牙创口渗血情况,进行疗效评估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34颗患牙拔除后明显渗血1例,少量渗血14例,无渗血19例;对照组34颗患牙拔除后明显渗血4例,少量渗血21例,无渗血9例.实验组拔牙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数字纱布预防拔牙术后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翔;柳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适应症及YL-1型针在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8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例经治疗血肿基本消失,相对开颅手术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生理干扰小,经费少;相对保守治疗,住院时间短,症状消失快,后遗症减少.结论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尽可能予以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利用YL-1型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梁庆新;江野峰;郭斯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