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徐勇;郑晓丰;张经宇;黎静;章登珊;张财成;陈唐勇
目的 探索一种既安全又有效且操作简单的人工洗胃方法.方法 选择17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5例,A组采用传统的注射器抽吸法行人工洗胃,B组采用经三通管结合静脉输液及中心负压吸引,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A组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为(50+10)min,B组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为(25±5)min(P<0.005);A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9.14%,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8%(P<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三通管结合静脉输液及中心负压吸引法缩短了每例次操作使用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秀;张晓玲;宋备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5例,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消失.手术治疗27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结核,术后症状均好转.结论 对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
作者:陈建丰;韩子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以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单用马来酸依那普利22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7.2%.有3例合用其它降压药.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为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口服降压药,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作者:刘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现阶段医院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方法 采取自行编制调查表,将不同年代儿科住院患儿的护理措施、给药方式等资料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结果 儿科住院患儿中口服和肌注给药有逐渐被静脉用药所替代的趋势,其它辅助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率也大幅度增加.结论 应将循证医学用于临床实践,并根据治疗特点及变化寻求相关对策,避免产生过度治疗,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安全.
作者:孙庆宁;刘晓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2005年对36例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在局麻下进行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活动好,合并3例肘内翻.结论 局麻下手法整复中绷带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丁积勇;胡关彪;李雪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5~2006年期间16212例无偿献血者中66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心理因素、身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分析.结果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身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论 献血过程中的心理指导、语言交流和营造温馨环境,对减少献血反应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阮蓬英;段国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PCEA)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采用2.38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未使用分娩镇痛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15min、2h、24h后的神经行为评分.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15min、2h、24h后的神经行为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38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无不良影响.
作者:周群;程良道;张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时期启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2年4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16例(其中早、中期患者分别为64例和52例),根据开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时期不同,分A组62例,B组54例,拉米夫定治疗72周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相互比较.结果 A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B组(P<0.05);早期患者存活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中期患者存活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及血清学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性好;及早使用可以提高早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但开始拉米夫定治疗早晚对患者病毒学应答及血清学应答无影响.
作者:吴锦瑜;曹旺发;谭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作者:郭世成;万学渊;涂秋凤;王东海;谭楚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e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手段[1].
作者:代妮娜;刘燕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电子结肠镜证实的缺血性肠病患者15例,对其临床特征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腹痛13例.误诊率高,15例患者中5例误诊为消化道出血,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结论 缺血性肠病误诊率高,进展快,后果严重,对具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时需考虑本病可能.
作者:喻枝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6例原发性和复发性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中左房黏液瘤50例,右房黏液瘤6例;3例患者有栓塞史.绝大多数左房黏液瘤的临床表现与二尖瓣狭窄类似,右房黏液瘤及右室黏液瘤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1例在外院行手术治疗2次,患者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病理学检查均证实黏液瘤病变.结论 心脏黏液瘤中左房黏液瘤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心悸、气短.心脏彩超可准确诊断心脏黏液瘤,一旦确诊,均应立即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持瘤体完整,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
作者:高涛;万力;喻本桐;万于华;刘季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大鼠神经组织保护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ASCI对照组(n=30)和依达拉奉干预组(n=30),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每组分别于6h、12h、24h、48h、72h5个时点,每个时点6只大鼠,检测各组各时点血清及脊髓中的NO、SOD、MDA的含量及脊髓组织含水量变化;TUNEL法检测72h后各组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mRNA阳性细胞.结果 对照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NO、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依达拉奉干预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O、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干预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性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假手术组脊髓中无或偶见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对照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依达拉奉干预组凋亡细胞及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可明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保护其神经组织的作用.
作者:Li Mingjun;李明军;戴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剖宫术60例分为2组,分别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Ⅰ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Ⅱ组).结果 Ⅱ组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胡凯;陈明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奎硫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7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奎硫平(n=38,A组)和利培酮(n=38,B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的疗效相似(P>0.05),A组和B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锥体外系反应和内分泌改变发生均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组内GQOLI-74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在躯体健康维度因子的改善显著优于B组(P<0.01).结论 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但副作用少,生活质量优于后者.
作者:陈凤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膈神经阻滞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 顽固性呃逆患者经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点,将胸锁乳突肌捏住提起作膈神经阻滞,或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第4颈椎横突处垂直进针作颈4脊神经阻滞.结果 6例患者经2~4次阻滞均达到了根治性的疗效.结论 膈神经阻滞可作为顽固性呃逆的常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作者:林武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无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肾细胞癌(RCC)的CT差异.方法 对12例无脂肪AML和43例RCC进行CT扫描,记录肿瘤平扫的密度、强化表现等情况.结果 9例AML显示均匀强化和延迟强化.根据均匀强化和延迟强化鉴别AML与RC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86.0%.结论 CT在鉴别无脂肪AML与RCC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谭恺;陈再智;凌爱香;吴玉林;胡明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大量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有关,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过程.因而推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相关基因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要的候选基因.
作者:江美琼;傅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20~3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及20例正常育龄妇女卵巢进行形态学、彩色血流显像特征观察并测量卵巢面积、髓质面积及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PCOS组卵巢总面积(A),髓质面积(S)均不同程度增大,尤其是S/A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动脉血流为低阻型,RI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PCOS的诊断水平.
作者:周欣;章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悬液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方法 5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布地萘德悬液氧驱雾化吸入治疗5d,对照组不给予,两组均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和剂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5d后FEV1%增加了37%,与治疗前相比肺功能改善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缩短了3.7d,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使用激素(地塞米松的等效剂量)减少27.7mg,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OPD急性加重患者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悬液能减少全身使用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作者:严瑾;金晓燕;陈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