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多项指标联检的临床价值

马礼明;王秋伟;虞斌;周红;谈佩华

关键词:异位妊娠, βHCG, 孕酮, 雌三醇, 肌酸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多项指标联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50例异位妊娠患者和20例正常宫内妊娠妇女血清βhcg、E3、prog及CK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早孕妇女相比,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E3、prog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CK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K/prog比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E3、prog、CK及CK/prog比值对EP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诊断.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冠心病1例报告

    目的了解主动脉夹层(Aortie dissection,AD)误诊现状,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认识.方法采用个案报告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误诊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了复习.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多样,疼痛症状发生率高,以胸、背痛居首,腹痛其次,休克也是其另一重要表现,误诊疾病较多,但多为冠心病.结论主动脉夹层的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对胸痛,周围动脉阻塞征象,伴或不伴高血压的患者,应提防主动脉夹层的可能;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尧鸿辉;蒋小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21例观察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皮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外溢情况后,双侧分别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21例插管栓塞均1次成功,费时短,止血快,并且保留子宫及其生理功能.2例术后发生臀部疼痛,可耐受未作特殊处理,3~4d后自行好转.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快速、有效、安全,并保留了子宫.

    作者:王良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5例儿童原发型肺结核诊断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提高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从症状、体征、X线及CT表现和其它辅助检查的结果,对25例儿童原发型肺结核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儿童原发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较高.结论诊断儿童原发型肺结核,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PPD试验、特别是X线胸片和CT检查等加以综合分析.

    作者:郭建化;朱锦元;王伟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门诊发生输液差错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发生23例差错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查对不严和理论不扎实,护师和见习期护士为差错主体.结论防止差错发生的措施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科室管理及增强法律意识.

    作者:毛祝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灰质异位症伴癫痫4例

    脑灰质异位症(heterotopic gray matter,HGM)是一临床少见的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脑畸形并存.顽固性癫痫常常是其主要表现,随着CT、MRI的普及,此病的报道逐渐增多.我院自2003年10月~2004年8月经MRI诊断发现4例,均伴癫痫,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飞;姚欣;黄声惠;熊建忠;郑晓东;贺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应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报告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脑积水及VPS术后腹腔并发症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例脑积水病人应用腹腔镜辅助的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下VPS 4例,常规开腹VPS术后腹腔并发症采用腹腔镜下治疗2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前的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腹腔镜辅助VPS具有创伤小,置管定位准确、导管固定可靠,尤其是处理VPS腹部并发症更具优势.

    作者:郭锋;刘瑞荣;杨明海;邓志锋;祝新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微波凝固联合双重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凝固联合双重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再实施PMCT和SPVE手术.结果肝肿病为毁损坏死率85.3%,门脉癌栓消融有效率76.0%,年生存率62.5%.结论该法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对这类病人实施积极有效治疗是有价值的.

    作者:傅晓辉;黄兆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运用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采集血标本,以便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血标本采集较困难,如采血量在1ml以上者,需股静脉穿刺采血.以往股静脉穿刺采血是用空针管或一次性空针管抽血,此方法不易固定针头,造成针头滑出血管,致穿刺失败;也容易引起标本在体外溶血.另一方面血液标本漏洒,也会造成血标本的污染和标本血量不准确,大大影响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帅国花;曾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毒素及其受体和炎性细胞因子与重型肝炎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肝炎重型化的重要诱因之一,LPS(细菌性脂多糖)是常见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中SR、CD14、TRL样受体的高亲和力和敏感性研究日渐明确.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肝炎重型化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发生率高,程度重已取得共识.本文就肝炎重型化相关因素、内毒素及内毒素受体及细胞因子研究现状和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程晓宇;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脑梗塞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例青年脑梗塞患者及30例同龄健康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塞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青年脑梗塞的独立致病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控制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一个新环节.

    作者:谢旭芳;熊英琼;张昆南;吴晓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酒精中毒致死2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急性酒精中毒并不少见,但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却颇为少见.本文介绍2个案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急性酒精中毒致死做法医病理学分析.

    作者:卢洪胜;周涛;谢彩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病种心脏手术时肝素、鱼精蛋白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各病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肝素、鱼精蛋白的应用剂量和方法.方法将我院近三年119例左房粘液瘤、房室间隔缺损、法四和风心病分成A、B、C、D四组,观察比较各组术中肝素和鱼精蛋白的用量.结果A组肝素用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而其鱼精蛋白中和剂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左房粘液瘤病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存在肝素相对耐药现象;不同病种的心脏手术时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比例不能一概相同.

    作者:刘美春;曹建萍;余桂媛;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检测和传播途径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传播途径.方法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吸毒者、性病患者和献血者人群进行TTV 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透患者和反复输血病人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41.7%、40.5%和35.7%,明显高于甲~丙型肝炎病人(17.7%,P<0.01);静脉吸毒者中TTV DNA阳性率高达39.3%,明显高于献血者人群(20.4%,P<0.05);ALT异常献血员中TTVDNA检出率为明显高于无偿献血员人群(P<0.05);性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中TTV DNA检测出率为15.8%.2株TTV分离株与TTV标准株(AB008394)同源性在92.5%以上.结论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原之一;TTV除了经血源途径传播外,性传播可能成为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作者:江鹏飞;黄呈辉;熊海燕;欧阳玲;张寿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冠修复保存隐裂牙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临床各期牙隐裂的表现,探讨隐裂牙的治疗方法和全冠修复效果.方法对68颗隐裂牙在治疗后均即时予以全冠修复,并随访1年,观察患牙保存率.结果隐裂牙治疗后常规全冠修复者比未经冠修复者发生牙折的机会少,其患牙保存率达94%.结论早期全冠修复、合理治疗是保存隐裂牙,提高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辰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工瓣膜心内膜炎(Pro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docarditis,NVE)的主要临床特点、治疗决策及预后.方法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成早发型PVE、迟发型NVE、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3组,作比较3组临床特点.结果早发型PVE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属多见;迟发型PVE的致病菌与PVE相似,致病菌以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多见.PVE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阴性则常规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且对PVE患者是否需手术干预往往有决定性的意义.结论PVE应该尽早寻找诊断依据,及早诊断,再根据PVE的类型,致病菌的种类,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患者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选择内科治疗还是内科联合外科治疗,以提高PVE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沈文均;周建庆;葛世俊;柳俊平;周军波;缪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替沙星至药物热1例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AM-1155,CG5501)是一种新型广谱的8-甲氧氟喹诺酮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分枝杆菌和厌氧菌等都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耳鼻喉科、眼科、妇科感染及软组织感染中均有广泛应用,其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偶可出现静脉炎、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及眩昏等.近,我院应用加替沙星(商品名:加益新,规格0.2g:100ml,批号:04120903-2)后出现药物热1例,现报导如下:

    作者:段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维生素B12、维生素B1联合消炎痛治疗;B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d,3d,7d,14d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和睡眠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患者的止痛效果和睡眠质量明显优于A组.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而安全.

    作者:梁皓;涂艳;孙午;金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方法用DMEM培养液冲洗引产胎儿的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整到5×105个/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1 ml/孔),放在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02的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换液1次继续培养.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接种后4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24h大量细胞贴壁并且胞浆伸出突起,变成梭形,培养10~14d后细胞融合成片铺满瓶底;传代培养的细胞1h即可贴壁,4h细胞开始伸展扩大,7~10 d即可铺满瓶底.结论用密度为1.077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胎儿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

    作者:杨海军;钟文贤;吴晓牧;何丹;陈旻;易敬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75~85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Ⅱ组:全麻.两组全麻方法相同,诱导是咪唑安定0.05~0.07mg/kg,异丙酚1~1.5mg/kg,阿曲库铵0.6~1mg/kg,芬太尼2~4μg/kg,以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推阿曲库铵、微泵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Ⅰ组硬膜外麻醉药液为: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维持麻醉平面在T4~T12之间.观察两组异丙酚、阿曲库铵用量,手术时间,监测血压、心率、ECG、血氧饱和度、呼末C02,并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儿组在全麻插管时、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MAP、HR、E、NE明显高于Ⅰ组,也高于术前(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Ⅱ组在术毕苏醒期有躁动和精神障碍方面发生,而Ⅰ组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全麻更适合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作者:陈顺富;祝贵州;陈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胆囊底囊肿1例

    1病例介绍患儿,女,3个月,腹部巨大肿块2个月伴呕吐1周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1个月开始出现腹部膨隆,进行性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频繁呕吐,无发热,近3d未解大便.皮肤无黄染,腹部高度膨隆.B超检查提示腹腔巨大囊性包块.手术发现为胆总管巨大球形囊肿,约20×18×15cm,肠管被挤向左上腹且严重受压,囊肿张力高,内含黄色浑浊液体约2000ml,囊壁光滑.胆囊底部-2×3cm小囊肿.行胆总管囊肿和胆囊切除并胆肠吻合.术后诊断:巨大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胆囊底囊肿.

    作者:张景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