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鹏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中两种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与CD44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25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轻度10例,中重度15例)、5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10例正常对照组的结肠粘膜组织中ICAM-1及CD44s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组的CD44s表达高,轻度组、缓解期次之,正常对照组低,四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中重度组的ICAM-1阳性表达高于轻度组(P<0.05),两组均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ICAM-1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P<0.01).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s作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两项指标的测定可间接反应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葛宇黎;李亮成;霍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凝刀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自愿接受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患者150例,观察宫颈糜烂程度,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轻、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自凝刀射频治疗一次性痊愈率分别为100.0、87.5和72.5,有效率达100.0,宫颈糜烂程度越深,一次性痊愈率越低,中度和重度一次性痊愈率明显低于轻度(P<0.05和P<0.01).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创伤小,副作用小,易于掌握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海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技术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应用中配合与护理.方法我院急诊科2003年6月~2005年9月间16例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中应用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纤支镜吸引排痰、引导放置胃管,总结出护士在操作中配合与护理经验.结果对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其中对16例进行经鼻插管术,均获成功,对12例次经纤支镜吸引排痰术,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肺均基本复张.对1例成功引导放置胃管.结论急诊床旁纤支镜技术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救中极为重要,是必备的急救技术,值得在急诊科急性中毒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小慧;邱俏檬;卢中秋;吴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NRBC)计数与慢性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对57例年龄22~32岁,孕周32~41周之间的孕妇外周血进行NRBC计数,其中慢性胎儿窘迫组21例,正常妊娠组36例,并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胎儿窘迫组外周血中NRBC计数为(9.87±4.03)个/3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4.05±1.88)个/3ml(P<0.01).66.7%(14例)慢性窘迫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的8.3%(3例)(P<0.01);慢性窘迫组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pH,PO2,PCO2值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胎儿窘迫孕妇外周血中NRBC计数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辅助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王江玲;周洁;黄引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30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接受自体红细胞洗涤回输;对照组15例,不接受自体血细胞洗涤回输.于术前、术后1h、术后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和血常规.结果除术后1h试验组的血小板较对照组减少和术后1h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外,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会进一步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而增加相关并发症,用于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是安全的.
作者:何焕钟;颜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用3%的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2%的利多卡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生命体征在1min、5min、10min、20min、30min、60min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1)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2)两组阻滞范围相同;(3)实验组收缩压在5min、10min、20min、30min、60min有明显下降(P<0.01);(4)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较利多卡因起效快、痛觉完全消失快在阻滞范围和持续时间上两者无显著差异.
作者:胡霁;王晓玲;南再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治疗作为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手术方式、范围及淋巴结清扫等问题上尚存在众多争议.本文就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吴永兵;徐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喉部切割伤急救及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13例颈喉部切割伤,分别进行了抗休克、止血及伤口清创缝合治疗和护理,其中,10例作了气管切开术,1例因甲状软骨损伤术中未放置喉模,拔管困难,带管出院.结果13例颈割喉部切伤救治都成功.结论颈喉部切割伤病情危急,急救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止血,及时纠正休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各管道和伤口的护理,可大限度减轻并发症,保证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陈彩娟;倪丽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47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超声资料.结果乳腺癌超声声像表现复杂.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也有局限性,充分认识乳腺癌各种超声表现,有助于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作者:商建利;高小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7例副肝管临床资料.结果2例术前通过MRCP、ERCP检查发现副肝管,术中避免了副肝管损伤;5例发生副肝管损伤.术中发现3例(行副肝管及胆道造影,1例钛夹夹扎,2例中转开腹,结扎).术后发现2例(行ERCP,1例保持引流通畅,1例再次手术,结扎副肝管).全组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术前行MRCP检查,可以减少副肝管损伤的发生;认真注意胆囊三角区的解剖可避免副肝管的损伤;直径<3mm,引流范围小的副肝管,直接钛夹夹扎或结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杜学峰;方哲平;蔡柳新;陈斌;王爱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3例,单纯椎管减压15例,椎管减压并小关节、横突间融合11例,椎管减压并脊柱内固定融合27例(27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5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年(1.5~6年),38例行融合术者37例获得一期骨性融合,另1例单枚圆柱型椎间融合器置入L4/5椎体间融合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后退,再次手术,术后6月获骨性融合.采用JOA评分标准,手术后1年总体优良率75.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椎管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脊柱融合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俊涛;王宝虎;卢立炳;周茹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CSFC)是对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如果我们将脑脊液视为一种组织,那么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既是对蛛网膜下腔的组织活检,能够反映蛛网膜下腔的病变情况.
作者:项正兵;吴晓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26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囊性增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痊愈121例,其中切除非典型增生病例65例,发现原位癌12例.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应予高度重视,不可长期保守治疗,应扩大手术治疗指征.宁尽早手术切除乳腺腺体增生病灶而不随诊观察,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有效阻止了乳腺癌前病变的发生.
作者:邓金星;张雷;王建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分型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型.结果30例胰腺炎中单纯型19例(63%),出血坏死型11例(37%),其中3例合并感染.结论CT增强扫描不仅能够早期而正确地诊断急性胰腺炎,而且能够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分型,从而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秦静;段玉婷;李金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再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8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只有1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其余27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详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及生活护理,稳定患者血压及情绪,避免过度用力,对于预防再出血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伶;张显柏;程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兔与人类颅内高压状态下TCD频谱波形改变,对利用TCD无创监测颅内压研究作一些探讨.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法制作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持续监测ICP及TCD.对26例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结果颅内压升高过程中,动物实验与临床中均观察到相似的TCD频谱演变,出现5种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峰、振荡血流、极小的收缩峰图形和无血流.结论特征性TCD频谱能够可靠地辅助颅内高压诊断.
作者:万景雯;郑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3种不同方式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87例绝育术后要求行输卵管吻合术者中,对其中62例输卵管峡部结扎者采用普通牵引法吻合,对11例结扎部位在输卵管子宫角部者采用3点固定法吻合,对14例结扎部位处于输卵管峡-壶腹部者采用斜切近端吻合法.结果3种方法术后通液检查,通畅率均达100%;普通牵引法复孕率91.9%,3点固定法受孕率90.9%,斜切近端吻合法复孕率92.8%.3者复孕率均高于传统方法的术后复孕率.结论普通牵引法用于子宫峡都吻合,3点固定法用于输卵管子宫角部吻合,斜切近端吻合法用于输卵峡-壶腹部吻合,能有效提高复孕率.
作者:李海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不全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2005年6月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28例镇痛不全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出现不同原因镇痛不全的患者,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疼痛均得到缓解.结论加强术前宣教,掌握PCIA泵的使用方法,加强夜间巡视,提高护理质量是减少镇痛不全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观察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3年3月收住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7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疾病550例(81.12%),非感染性疾病107例(15.78%),并根据其临床特征提出针对性护理.结论通过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临床特征的观察,同时予以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控制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旭阳;薛黎明;赵晓燕;黄晓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口服白草枯中毒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7例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皆死亡.4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3例死于循环衰竭.结论急性口服白草枯中毒死亡率很高,死于ARDS和循环衰竭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此除草剂的认识不足,早期治疗不当,缺乏有效治疗与死亡有关.
作者:张慧利;黄亮;曹春水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