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雯;郑刚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NRBC)计数与慢性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对57例年龄22~32岁,孕周32~41周之间的孕妇外周血进行NRBC计数,其中慢性胎儿窘迫组21例,正常妊娠组36例,并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胎儿窘迫组外周血中NRBC计数为(9.87±4.03)个/3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4.05±1.88)个/3ml(P<0.01).66.7%(14例)慢性窘迫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的8.3%(3例)(P<0.01);慢性窘迫组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pH,PO2,PCO2值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胎儿窘迫孕妇外周血中NRBC计数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辅助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王江玲;周洁;黄引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凝刀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自愿接受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患者150例,观察宫颈糜烂程度,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轻、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自凝刀射频治疗一次性痊愈率分别为100.0、87.5和72.5,有效率达100.0,宫颈糜烂程度越深,一次性痊愈率越低,中度和重度一次性痊愈率明显低于轻度(P<0.05和P<0.01).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创伤小,副作用小,易于掌握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海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3种配伍丙泊酚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门诊人工流产者600例,随机平分为芬太尼组(F组)、咪唑安定组(M组)、氯胺酮组(K组).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恢复正常状态时间、不良反应及病人对手术的记忆与自身感受.结果丙泊酚用量:M组>F组>K组;苏醒时间:M组>K组>F组;恢复正常状态时间K组>M组>F组.结论3种药物和丙泊酚的配注应用都具有快速、无痛、苏醒早、无需住院等优点.
作者:毕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用3%的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2%的利多卡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生命体征在1min、5min、10min、20min、30min、60min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1)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2)两组阻滞范围相同;(3)实验组收缩压在5min、10min、20min、30min、60min有明显下降(P<0.01);(4)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较利多卡因起效快、痛觉完全消失快在阻滞范围和持续时间上两者无显著差异.
作者:胡霁;王晓玲;南再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30例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接受自体红细胞洗涤回输;对照组15例,不接受自体血细胞洗涤回输.于术前、术后1h、术后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和血常规.结果除术后1h试验组的血小板较对照组减少和术后1h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外,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会进一步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而增加相关并发症,用于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是安全的.
作者:何焕钟;颜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CSFC)是对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如果我们将脑脊液视为一种组织,那么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既是对蛛网膜下腔的组织活检,能够反映蛛网膜下腔的病变情况.
作者:项正兵;吴晓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生理盐水冲洗液的温度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冲洗液为37℃,对照组冲洗液为室温,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寒颤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4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9%)低于对照组(3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7);心动过缓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血压异常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7℃冲洗液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孙张萍;刘小丽;徐一引;夏静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26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囊性增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中痊愈121例,其中切除非典型增生病例65例,发现原位癌12例.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应予高度重视,不可长期保守治疗,应扩大手术治疗指征.宁尽早手术切除乳腺腺体增生病灶而不随诊观察,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有效阻止了乳腺癌前病变的发生.
作者:邓金星;张雷;王建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分型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型.结果30例胰腺炎中单纯型19例(63%),出血坏死型11例(37%),其中3例合并感染.结论CT增强扫描不仅能够早期而正确地诊断急性胰腺炎,而且能够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分型,从而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秦静;段玉婷;李金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行痔切闭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用国产痔专用吻合器于齿线上方1.5cm外行痔切闭术42例,于术后72h对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时间7~15min,1次切闭完成,其中4例需补1~2针;术后72h有5例出现少许疼痛,均未服止痛药;1例并发血栓外痔.所有病例近期无大出血、排便困难.随访1~6个月无1例大便失禁,吻合口狭窄及痔复发.结论切闭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疼痛小或无痛、恢复快的手术,基本可以替代传统的痔切扎术;但长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谢国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精液生精细胞检查对无精子症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无精子症患者的精液生精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和附睾或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精液生精细胞学检查对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分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100%.2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生精阻滞在精子细胞水平、精母细胞水平、精原细胞水平或仅有支持细胞分别为11例、13例和4例,与附睾或睾丸穿刺活检结果比较,其符合率分别为90.91%、92.86%、100%.同一患者精液细胞学检查与附睾或睾丸穿刺活检所反映的生精细胞发育水平一致(P<0.01).结论精液生精细胞检查能对无精子症进行比较准确、可靠的分型鉴别诊断.
作者:檀大羡;张海英;吕福通;柳青;刘琼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治疗作为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手术方式、范围及淋巴结清扫等问题上尚存在众多争议.本文就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吴永兵;徐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8例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被控制16例,因原发病加重死亡7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5例.结论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是胃粘膜缺血,胃酸分泌增加,激素分泌增加.
作者:钟学云;易显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53例,单纯椎管减压15例,椎管减压并小关节、横突间融合11例,椎管减压并脊柱内固定融合27例(27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5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年(1.5~6年),38例行融合术者37例获得一期骨性融合,另1例单枚圆柱型椎间融合器置入L4/5椎体间融合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后退,再次手术,术后6月获骨性融合.采用JOA评分标准,手术后1年总体优良率75.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椎管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脊柱融合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俊涛;王宝虎;卢立炳;周茹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应用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通过观察及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期疗效及手术前后X线片资料.结果21例病例早期临床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结论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波;李垠;史东平;秦入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不全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2005年6月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28例镇痛不全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出现不同原因镇痛不全的患者,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疼痛均得到缓解.结论加强术前宣教,掌握PCIA泵的使用方法,加强夜间巡视,提高护理质量是减少镇痛不全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兔与人类颅内高压状态下TCD频谱波形改变,对利用TCD无创监测颅内压研究作一些探讨.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法制作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持续监测ICP及TCD.对26例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结果颅内压升高过程中,动物实验与临床中均观察到相似的TCD频谱演变,出现5种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峰、振荡血流、极小的收缩峰图形和无血流.结论特征性TCD频谱能够可靠地辅助颅内高压诊断.
作者:万景雯;郑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RE-HPLC测定依沙吖啶溶液中依沙吖啶含量的方法.方法固定相为Nova-Pak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60:37:3),流动相中含有0.005mol.L的PICB-7试剂;检测波长为270nm,外标法定量.结果依沙吖啶在0.3μg/ml~1.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0.5μg/ml和lμg/ml依沙吖啶溶液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3%(RSD=0.73%)和100.4%(RSD=0.79%).结论本法可用于依沙吖啶溶液制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作者:程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喉部切割伤急救及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13例颈喉部切割伤,分别进行了抗休克、止血及伤口清创缝合治疗和护理,其中,10例作了气管切开术,1例因甲状软骨损伤术中未放置喉模,拔管困难,带管出院.结果13例颈割喉部切伤救治都成功.结论颈喉部切割伤病情危急,急救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止血,及时纠正休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各管道和伤口的护理,可大限度减轻并发症,保证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陈彩娟;倪丽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HBV S基因翻译起始区的反义锁核酸(LNA)片断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作用.方法合成三段均互补于HBV S区同一位点的反义核酸片断:锁核酸、反义寡核苷酸、全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及无关对照序列,作用于HepG22.2.15细胞,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抗HBV抗原表达作用,以四甲基偶氮唑兰(MTT)法检测LNA对细胞的毒性.结果三段反义寡核苷酸均能抑制HBsAg的表达,作用7d后抑制率分别为52%、42%、45%,其中LNA抗病毒活性强且对细胞代谢无影响,无关序列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针对HBV S区的锁核酸体外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表达,为乙肝的分子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
作者:唐盈;王燕菲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