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福
目的提高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减少患者在检查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交叉感染.方法采用经鼻滴入鼻道及咽喉部的麻醉方法,行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前麻,并与传统经口鼻咽喷雾麻醉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鼻滴入麻醉优良率94.34%,而传统组为8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优良率经鼻滴入组为51.50%,传统组为23.81%,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经鼻滴入麻醉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临床效果好,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殷塔耀;曾娟琴;刘美莲;马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近4年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的变化.方法菌株鉴定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对我院近4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类G和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90%以上;耐药率上升速度快的是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4年都维持在10%左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严重,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朱珊珊;樊锦秀;应雪明;郑吉吉;朱振华;郑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阴道镜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2004年12月1901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01例中,发现CIN病人142例,其中CIN Ⅰ 67例,CINⅡ35例,CINⅢ40例.官颈CIN分级与宫颈糜烂面积不成比例.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早期官颈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可监测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病变的治疗.
作者:徐春晓;熊员焕;侯小平;凌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们第16批援外医疗队在突尼斯国克比里省医院工作2个月,发现蠕虫性结膜炎2例.本病在国内罕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胜;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陪护从业人员的现状.方法对我市4所医院担任陪护的85名人员进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调查.结果17.6%陪护人员年龄为60岁以上,58.8%陪护人员学历在初中以下,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占49.4%.结论加强对陪护人员的从业管理和培训,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临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苯巴比妥钠早期联合应用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静脉注射,后改0.1mg/(kg.d)静脉点滴,连用7d;苯巴比妥钠首剂负荷量20mg/kg静脉注射,12h后改5mg/(kg.d)静脉点滴,q12h,连用5d.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惊厥发生率分别为40%、60.78%,x2=4.573,P<0.05有显著性差异;重度HIE发生率分别为30.91%、54.91%,x2=4.123,P<0.05有显著性差异;轻-中度HIE无显著性差异;NBNA评分<5分,7~8d观察组为27.45%,对照组为65.85%;x2=13.568,P<0.01;12~14d观察组17.65%,对照组为51.22%;x2=11.657,P<0.01.结论早期使用纳洛酮、苯巴比妥钠对防治窒息后脑损伤有确切疗效.
作者:周新玲;彭东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BI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8只家兔的肠系膜微循环进行观察,在肾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60min时分别记录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管袢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兔肾脏缺血前比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min时,兔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减慢(P<0.01),管袢数减少(P<0.01);再灌注30min、60min分别与缺血30min比较微循环情况恶化,表现为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口径进一步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管袢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时存在肠微循环障碍.
作者:焦勇钢;张耀东;李希忠;陈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4年9月收住我院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闭角型、原发性开角型或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8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记录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术后1周和3个月眼压分别为(10.51±5.13)和(11.12±5.13)mmHg,与术前眼压(35.66±13.52)mmHg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1周与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1周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82只眼均有扁平弥散型滤过泡,但术后3个月滤过泡均缺如,仅2只眼眼压≥21mmHg.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便捷.
作者:朱白蕾;钟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85例UA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7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斯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40mg皮下注射,每12h 1次,共7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92.1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6.32%,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而且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降低,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UA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艳春;孙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体会.方法对38例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时采用综合措施,紧急气道开放使用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结果带机时间3h~10d,抢救成功率84.21%,其主要并发症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39.47%.结论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时成功率高,大大降低病死率.
作者:郑小平;高仲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8例有CNS病变的SLE住院及专科门诊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SLE发病2年内起病者占75%;活动期病人24例;焦虑、抑郁等为主要表现者占31.2%,其次为癫痫占21.4%;60%病人脑脊液检查异常;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梗塞、出血、脑萎缩等.治疗后18例病情好转,死亡6例.结论SLE合并CNS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
作者:洪小平;肖学吕;谭艳红;孙保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预防性气管插管在危重急性中毒病人洗胃时的疗效和价值.方法163例急性中毒昏迷患者预防性气管插管后洗胃,与93例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的急性中毒昏迷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的163例危重急性中毒患者成功洗胃160例(98.2%),吸入性肺炎11例(6.7%),死亡7例(4.3%);而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的93例危重急性中毒患者成功洗胃76例(81.7%),吸入性肺炎18例(19.4%),死亡13例(14.0%).结论对危重急性中毒患者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可以提高洗胃的效果,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吕剑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皮下积液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3年1月在本院行腹部手术的2984例患者的手术切口资料.结果共发生切口皮下积液171例,其中,上腹部手术97例,下腹部手术74例;腹壁脂肪厚度大于5cm122例;营养不良43例.结论腹部手术前应纠正患者的贫血及营养不良;术中应慎用电刀,缝合脂肪层一定要避免留有孔10空;术后要引流通畅,加压包扎.
作者:黄玉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非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糖尿病临床肾病诊断标准的病人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达美康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降之片(辛伐他汀)口服,1次/d,每次20mg,连续治疗4周.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使非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减少,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若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的麻醉资料.结果全麻时间(148±40)min,无一例改体外循环,无一例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对麻醉要求较高.
作者:钱军;胡双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70岁以上老年人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人288例,术前用药:长托宁0.5mg,咪唑安定0.1mg/kg肌注.麻醉方法:全麻85例,硬膜外麻醉163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40例.术中监测NBP、HR、SPO2.PErCO2.术后使用PCIA镇痛,由专人负责观察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全麻病人NBP、HR、SPO2、PETCO2无明显改变,硬膜外麻醉病人NBP有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病人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亦快.镇痛效果两组相似,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芬太尼镇痛组有2例出现椎体外系症状,停镇痛药后症状消失.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围术期麻醉管理麻醉前应充分地估计病情,并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治疗并存疾病,力求在预定麻醉和手术时达到所能达到的佳水平,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充分镇痛,以预防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作者:王凤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技术改进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于1998年10月~2004年10月共对103例甲状腺手术行了技术改进,即:保持颈前肌群的完整性,创面置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切口美容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全部为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出血、甲状腺危象、永久性神经损伤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4例甲状腺癌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采用甲状腺手术技术改进方法,满足了病人微创及美容的要求,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巫建军;胡智群;邹勇;胡元明;熊海;邓党华;邹平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应用0.2%罗哌卡因以PCEA(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方式实施无痛分娩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Ⅰ组(PCEA组):应用0.2%罗哌卡因实施PCEA,负荷剂量5~10ml,持续输注速率为4~10ml/hr,一次泵入量2ml,锁定时间15min;Ⅱ组为对照组.整个产程监测BP、HR、RR及SPO2,记录各产程的进展情况、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按照Mulleetr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产妇的疼痛强度,按照Bromage法评定产妇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下肢活动情况、各产程的进展情况、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以0.2%罗哌卡因实施PCEA10~20min后,产妇均感到无痛或仅感到轻度极易耐受的疼痛;Ⅱ组对照组产妇均感到中强度以上疼痛甚至因难以忍受而要求行剖宫产术.结论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曙峰;周朝晖;王凤芝;黄嗣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内皮损伤是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内皮功能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内皮功能异常是糖尿病性血管并发症的始发因素.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外一些学者关注的热点.以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常采用有创的动脉造影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分辨率超声的问世,超声无创性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蓓;邓林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房颤病因、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老年人房颤132例作回顾性调查,找出主要病因和诱因;将不同用药情况的病例分成3组作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老年人房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老年人房颤病因主要有6个方面,诱因有劳累、情绪紧张、感染和心衰等;特点为发病率高、伴发病多、死亡率随年龄增高、少部分无明显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冠心病伴发房颤提示心功能障碍、房颤发生与房性早搏关系密切等;治疗要重视4个方面即转复率、控制心室律、抗凝治疗和病因或伴发病治疗,转复率以心律平和胺碘酮较理想.结论要重视老年人房颤的预防,避免诱发因素;转复率与病因治疗兼顾;对高龄患者以治疗原发病、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为佳.
作者:方春荣;付慎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