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朱晓兵;郭中林

关键词:动力加压髋螺钉,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动力加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随访均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与饮食习惯的探讨

    目的探讨绍兴地区高血压病与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对2370例绍兴地区体检者进行饮食习惯调查、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2370例检者调查结果:(1)经常吃霉干菜和腌制食品者905例,占38.2%,其中高血压及血压偏高470例,占51.9%(470/905);(2)经常饮酒者325例,占13.7%,其中高血压及血压偏高者120例,占36.9%(120/325);(3)经常吃霉干菜及腌制食品和经常饮酒者165例,占6.9%,其中高血压及血压偏高100例,占60.6%(100/165).结论嗜霉干菜及腌制食品和经常饮酒可能是绍兴地区高血压多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林;潘峰;钱亚琼;吴先华;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无创性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内皮损伤是血管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内皮功能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内皮功能异常是糖尿病性血管并发症的始发因素.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外一些学者关注的热点.以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常采用有创的动脉造影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分辨率超声的问世,超声无创性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蓓;邓林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技术改进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技术改进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于1998年10月~2004年10月共对103例甲状腺手术行了技术改进,即:保持颈前肌群的完整性,创面置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切口美容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全部为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出血、甲状腺危象、永久性神经损伤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4例甲状腺癌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采用甲状腺手术技术改进方法,满足了病人微创及美容的要求,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巫建军;胡智群;邹勇;胡元明;熊海;邓党华;邹平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胆碱药治疗重症安定中毒1例

    山莨菪碱、东莨菪碱为M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腺体分泌,解除血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小剂量应用可兴奋呼吸神经中枢.安定为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一次性大剂量服用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常规综合治疗有时疗效不佳.我院2004年1月收治重症安定中毒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合并用抗胆碱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赵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BI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8只家兔的肠系膜微循环进行观察,在肾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60min时分别记录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管袢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兔肾脏缺血前比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min时,兔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管径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减慢(P<0.01),管袢数减少(P<0.01);再灌注30min、60min分别与缺血30min比较微循环情况恶化,表现为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口径进一步缩小(P<0.01),膜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管袢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时存在肠微循环障碍.

    作者:焦勇钢;张耀东;李希忠;陈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蒙脱石散在人工肠液中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吸附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在人工肠液中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吸附作用.方法不同剂量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1小袋蒙脱石散混合于人工肠液中,在(37±0.5)℃水浴恒温1h后过滤,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在人工肠液中蒙脱石散对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率为(99.56±0.01)%.结论蒙脱石散在人工肠液中对左氧氟沙星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因此临床应避免将两药同时服用.

    作者:李刚;吴骏;肖汉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鼻滴入鼻道及咽喉部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减少患者在检查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交叉感染.方法采用经鼻滴入鼻道及咽喉部的麻醉方法,行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前麻,并与传统经口鼻咽喷雾麻醉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鼻滴入麻醉优良率94.34%,而传统组为8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优良率经鼻滴入组为51.50%,传统组为23.81%,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经鼻滴入麻醉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临床效果好,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殷塔耀;曾娟琴;刘美莲;马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鼻内窥镜行慢性副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鼻内窥镜行慢性副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自2001年3月~2004年10月行鼻内镜手术的76例患者,术前除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术后密切关注病情,配合医生进行鼻腔清理及鼻腔窦冲洗等.结果治愈率达87%,好转率达100%.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前后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万本秀;洪晓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谱变迁的分析

    目的调查近4年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的变化.方法菌株鉴定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对我院近4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类G和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90%以上;耐药率上升速度快的是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耐药率低的是亚胺培南,4年都维持在10%左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严重,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

    作者:朱珊珊;樊锦秀;应雪明;郑吉吉;朱振华;郑文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斯氏针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寻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方法对17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行经皮斯氏针固定术.结果158例得到随访,其中优97例,良44例,可14例,差3例,优良率89.24%.结论经皮斯氏针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勇;黎云青;吴许清;朱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蠕虫性结膜炎2例

    我们第16批援外医疗队在突尼斯国克比里省医院工作2个月,发现蠕虫性结膜炎2例.本病在国内罕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胜;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预防性气管插管在急性中毒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预防性气管插管在危重急性中毒病人洗胃时的疗效和价值.方法163例急性中毒昏迷患者预防性气管插管后洗胃,与93例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的急性中毒昏迷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的163例危重急性中毒患者成功洗胃160例(98.2%),吸入性肺炎11例(6.7%),死亡7例(4.3%);而未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的93例危重急性中毒患者成功洗胃76例(81.7%),吸入性肺炎18例(19.4%),死亡13例(14.0%).结论对危重急性中毒患者采用预防性气管插管洗胃,可以提高洗胃的效果,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吕剑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成人水痘患者异型淋巴细胞的测定与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成人水痘患者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52例成人水痘患者在患病期及临床治愈后的血片中异型淋巴细胞进行分型统计.结果52例中Ⅰ型(泡沫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27例(占51.92%),Ⅱ型(不规则型)异型淋巴细胞6例(占11.54%),Ⅲ型(幼稚型)异型淋巴细胞5例(占9.62%),随患者病情好转呈下降趋势.结论异常淋巴细胞增多在成人水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皓;金磊;孙午;涂艳;熊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中意外失血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意外失血的原因.方法对近2年行血液透析的17232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血原因进行归纳分类.结果在17232例次透析中,共发生可避免的意外血液丢失571例次,占血液透析总例次的3.31%,其主要原因分别为:拔针后穿刺部位出血占36.95%,穿刺部位渗血(1ml以上)占28.37%,透析器及管路内残留血较多占17.34%,体外循环开放占11.91%,透析器破膜占4.03%,体外循环凝血占1.23%,静脉穿刺针脱出血管占0.18%.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意外失血有一定的发生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失血的发生.

    作者:蒋蕴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剂量速尿联用高渗盐水治疗严重水肿的顽固性心力衰竭(附8例报告)

    目的探讨大剂量利尿剂联用高渗盐水在治疗晚期严重水肿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观察大剂量利尿剂联用2.0~2.5%高渗盐水在晚期严重水肿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尿量明显增加,心率减慢,体重减轻,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利尿剂联用高渗盐水能迅速改善心功能,尿量明显增加,体重减轻,且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

    作者:余茂生;盛国太;龙龚铭;李华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的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总结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体会.方法对38例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时采用综合措施,紧急气道开放使用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结果带机时间3h~10d,抢救成功率84.21%,其主要并发症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39.47%.结论紧急气道开放及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时成功率高,大大降低病死率.

    作者:郑小平;高仲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70岁以上老年人围术期的麻醉管理

    目的评价70岁以上老年人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人288例,术前用药:长托宁0.5mg,咪唑安定0.1mg/kg肌注.麻醉方法:全麻85例,硬膜外麻醉163例,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40例.术中监测NBP、HR、SPO2.PErCO2.术后使用PCIA镇痛,由专人负责观察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全麻病人NBP、HR、SPO2、PETCO2无明显改变,硬膜外麻醉病人NBP有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病人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亦快.镇痛效果两组相似,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芬太尼镇痛组有2例出现椎体外系症状,停镇痛药后症状消失.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围术期麻醉管理麻醉前应充分地估计病情,并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治疗并存疾病,力求在预定麻醉和手术时达到所能达到的佳水平,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充分镇痛,以预防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作者:王凤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阴道镜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2004年12月1901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01例中,发现CIN病人142例,其中CIN Ⅰ 67例,CINⅡ35例,CINⅢ40例.官颈CIN分级与宫颈糜烂面积不成比例.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早期官颈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可监测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病变的治疗.

    作者:徐春晓;熊员焕;侯小平;凌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的麻醉资料.结果全麻时间(148±40)min,无一例改体外循环,无一例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对麻醉要求较高.

    作者:钱军;胡双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罗哌卡因用于自控硬膜外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0.2%罗哌卡因以PCEA(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方式实施无痛分娩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Ⅰ组(PCEA组):应用0.2%罗哌卡因实施PCEA,负荷剂量5~10ml,持续输注速率为4~10ml/hr,一次泵入量2ml,锁定时间15min;Ⅱ组为对照组.整个产程监测BP、HR、RR及SPO2,记录各产程的进展情况、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按照Mulleetr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产妇的疼痛强度,按照Bromage法评定产妇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下肢活动情况、各产程的进展情况、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以0.2%罗哌卡因实施PCEA10~20min后,产妇均感到无痛或仅感到轻度极易耐受的疼痛;Ⅱ组对照组产妇均感到中强度以上疼痛甚至因难以忍受而要求行剖宫产术.结论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曙峰;周朝晖;王凤芝;黄嗣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