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15、p16与p5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曹留炳;陈同钰;鲁常青;谈敏

关键词:胶质瘤, p15基因, p16基因, p53基因,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研究p15、p16与p53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胶质瘤恶性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3例脑胶质瘤中p15、p16与p53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p15、p16基因的表达阳性例数减少,p53基因则相反.结论提示p15、p16与p53抑癌基因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良性增生、上皮内瘤及前列腺癌中TGFβ1、CD105与血管生成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上皮内瘤(prostate in neoplasm,PIN)及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中TGFβ1、CD105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PH组(28例)、PIN组(26例)及PCa组(30例)中TGFβ1、CD105的分布及表达,并用计算机辅助病理图象分析系统(CMIAS)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再运用SPSS11.5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在BPH中TGFβ1主要分布于增生腺体的柱状上皮及基底细胞;PIN组TGFβ1分布与BPH组相似,其表达量与BP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于PCa中可见TGFβ1弥漫分布于癌细胞胞浆中,其表达量高于BPH及PIN组(P<0.05).2在BPH及PIN中,CD105主要分布于增生腺体的间质1以新生的小血管为主,两组MVD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Ca中CD105主要分布于癌巢周围及癌巢内1其MVD值较PIN及BPH组明显升高.3 PCa中TGFβ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TGFβ1及CD105与PCa临床组群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CD105是标记新生血管的良好标记物,有望成为PCa治疗的靶点,TGFβ1及CD105亦是反映病人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宗瑞平;白冬雨;赵焕;陈云新;张淑敏;畅继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致病因子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率高达20~30%.SAP早期出现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导致单个或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肺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LI)的致病因子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舒宏春;陈幼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方法随机分组法,将8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与法莫替丁对照组.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病人呕血、大便隐血、疼痛、反酸、烧心、腹胀症状明显改善,与法莫替丁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泮托拉唑较法莫替丁相比具有更好的有效性.

    作者:余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葛根素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和硝酸甘油对照组,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平均心率、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葛根素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结论葛根素具有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优点,适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

    作者:王天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参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EF)、心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参附治疗组可以使CHF患者HR下降,使SV、CO升高,使LVDD、LVSD降低,使EF升高,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德强;郑振明;张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适应证评分选择的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筛选合适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生命体征平稳的异位妊娠患者,在行CDFI检查后,用甲氨蝶呤(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配合米非司酮50mgBid,3d口服,随访直至临床结局.分析成功与失败病例CDFI的特点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水平,并制作CDFI评分.结果CDFI能直接反映胚胎生命力,不同CDFI图像和血清HCG水平的病例,保守治疗成功率有很大差异.结论CDFI评分可应用于适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病例的筛选.对评分>9者,失败率高,不推荐药物保守治疗.

    作者:徐牡英;石元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幼少女阴道出血性疾病89例

    目的探讨幼少女阴道出血性疾病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9例以异常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幼少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因内分泌失调导致出血的患者46例(占51.7%),青春期功血42例,假性性早熟3例,真性性早熟1例.结论全社会要关心女孩的生殖健康;同时也要合理营养,预防性早熟发生.

    作者:许霄九;倪笑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DNA多态性与妊高征

    妊高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是妊娠晚期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其发病率高达7~10%.但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甚清楚,这给妊高征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作者:卢寨娥;傅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疗效的分析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在降脂治疗的同时是否有助于血糖的下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Ⅱ型高脂血症的患者100例.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辛伐他汀调血脂治疗组46例,对照组54例.治疗前后监测项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结果两组在血糖下降的同时TG、TC、LDL-C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降低TG、TC、LDL-C、PBS、FBS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治疗组在降糖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后降低TG、TC、LDL-C、PBS、FBS较对照组更显著,故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降脂治疗.

    作者:田江宣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开展亲情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目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方法注重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的导向作用,运用PDCA循环法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结果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92%上升到96%,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结论开展亲情护理,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

    作者:范莲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358例诊治与随访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5月在我科住院肺炎中MP-IgM阳性(诊断为支原体肺炎)35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本组患儿全部临床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用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作者:吴水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4月~2004年12月,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71岁,平均42.8岁.按AO分型:B3型2例,C1型2例,C2型4例,C3型3例.本组病例全部为闭合型骨折,均合并腓骨远端骨折.均采用腓骨嵴后侧切口和标准的胫骨前内侧小切口,腓骨采用1/3管型钢板固定,胫骨远端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2个月,平均16.9个月.按照Mazur等制定踝关节的评分标准:优3例,良6例,可2例,无1例出现局部感染、创口裂开、外固定针松动、骨不连、关节僵硬及关节不稳等并发症,也无1例因创伤性关节炎而行关节融合术.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Pilon骨折能减轻局部软组织的压力,避免局部皮肤坏死而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具有切口小、软组织血运破坏少等优点,且固定持续、稳固,术后关节功能满意.

    作者:刘友爱;苏如洪;徐万江;齐文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前房空气填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前房空气填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36例(261眼)视力≤0.2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V形截囊、扩大内切口、水分离、娩核、前房空气泡填充行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至≥0.3者,第1d 252眼占96.6%;视力≥0.5者,第1周199眼占76.2%,1个月后221眼占85.0%.未发现有不良并发症.结论由于本术切口小、反应轻,无需缝合,增视效果快而好,设备不昂贵,适应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丁勇;刘诚;朱利民;刘维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监护体会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ICU应用时的有效监护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03年4月~2005年5月在我科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2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病情明显好转并转入普通病房且顺利出院的有5例,1例肾功能好转停CRRT后由于其他脏器功能无法恢复而死亡,2例由于仪器故障无法修复而改为血透室进行间断性血液净化治疗,其余18例中病情无好转死亡2例,由于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6位.结论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监护不但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还可以节约病人的费用.

    作者:傅莹;俞继芳;林碎钗;林曦;孔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自我照顾能力.两组均有24例患者做了治疗前后头部MR的对照.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在治疗后1周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依达拉奉治疗后部分患者头部MR异常信号范围有缩小,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作者:张爱莲;王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胃粘膜内pH的测定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部分危重患者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总体上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但往往存在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依靠现有临床常用指标如血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pH值(pHa)、动脉血乳酸值(Laca)等难以早期判断这种缺氧情况,而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又与患者的总体预后密切相关,所以很有必要确定一种简便实用的判断指标.

    作者:邢海波;茅尧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山茛菪碱、思密达防治红霉素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思密达减少红霉素副反应的效果.方法对13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3组,观察组A(41例)为654-2注射液与红霉素注射液混于同一瓶液体中静滴,观察组B(45例)在观察组A的基础上静滴前半小时口服思密达,对照组(44例)单纯给予红霉素静滴,观察3组患儿主要的胃肠道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逼迫停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及观察组B副反应的发生率及逼迫停药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快,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654-2、思密达均能减轻红霉素的胃肠道副反应,且能促进肺部病变恢复.

    作者:周晓英;李学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正确口服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法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如胃酸分泌、糖皮质激素分泌、醛固醇合成、哮喘发作等.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佳服药时间,达到佳疗效并可避免某些不良反应[1].现总结归类如下.

    作者:王随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期间CO2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肝癌切除术患者23例1ASA Ⅰ~Ⅱ级1于气腹前5min、气腹后30min、50min以及放气后20min分别采挠动脉血,测定血气,同时记录PETCO2.结果与气腹前5min比较,气腹后30min和50min PaCO2及PETO2均显著增加(P<0.05),pH值、PaO2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20min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气腹前水平.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CO2气腹期间PETCO2和PaCO2均显著增高,提示存在高碳酸血症,应加强PETCO2的监测并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作者:卢美萍;裘卫东;朱彪;蒋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肠伤寒併发阑尾炎分析(附2例报告)

    伤寒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碱性环境中易生长繁殖,由于滥用抗菌药物,目前对常用抗菌药物易产生耐药.伤寒杆菌易侵犯回盲部,尤远端25cm回肠.现将我们遇及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邱健;史翠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