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前路手术100例分析

廖忠林;俞新胜;刘庆志;邹鸿星;杨淮河

关键词:颈椎, 前路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手术适应症,评价前路颈椎手术内固定的价值.方法我们自1983年以来开展颈椎前路手术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术后60例得到2年以上的随访,椎间植骨均愈合,其中39例颈椎骨折脱位,18例完全瘫痪,5例症状改善.13例不完全瘫痪者,均有所恢复;8例无瘫痪者,症状消失;21例颈椎病患者、3例不全瘫痪明显改善,18例无瘫痪者症状基本消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外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带锁钢板为前路手术的固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金因肽双料喉风散合用鼻咽癌放疗后皮肤湿反应的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皮肤湿反应护理方法,确保患者按计划顺利完成放疗并取得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鼻咽癌放射治疗皮肤湿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研究,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干燥后,再用金因肽均匀喷湿创面,每日一次,约4000IU/10×10cm2,2-3h后,再用双料喉风散喷散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如干燥暴露疗法、烧伤膏等.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提高,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金因肽双料喉风散合用护理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皮肤湿反应有明显效果,对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淑芳;洪金花;邓淑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超声对胎儿唇裂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唇裂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唇裂畸形胎儿产前及其出生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唇裂畸形中,单侧唇裂7例,双侧者3例,中央型2例;超声共捡出11例,漏诊1例,其对唇裂畸形的检出率达91.7%.结论超声对中晚孕胎儿颜面部结构显示率极高,对胎儿唇裂畸形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将胎儿颜面部扫查作为中晚孕超声检查的常规项目.

    作者:夏永升;李必康;叶茹;许剑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与肿瘤及血管生成的关系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其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研究早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而EphrinB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与EphB4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管样结构[1],可能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肿瘤及其血管生成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张建中;古金海;刘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建立与管理(附30例报告)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分析30例心脏病患者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in畸形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2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3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作者:刘振玉;方向明;刘世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智商随访

    目的探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预后.方法根据1989年全国新生儿专题讨论会制定HIE分度标准[1],对1999年~2004年在我院确诊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78例存活儿进行随访,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试及韦氏量表测定智商(IQ),同时进行体格发育和神经系统检查对智力落后患儿行康复训练,以观察患儿IQ提高的程度.结果后24例遗留各种类型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11例重度,1岁内死亡4例.结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预后与急性期的危重指标数量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补救对部分智力落后患儿有效,而对严重脑损伤患儿则不能改善预后.

    作者:温晓芳;姜俊华;李景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CT在胃癌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对进展期胃癌以及胃癌术后复发的CT分析,探讨CT在胃癌检查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进展期胃癌以及10例考虑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检出率达100%,对胃癌术后复发的检出率也达80%,TNM分期的准确率达78.3%.结论胃癌的术前CT检查,能发现肝内转移及腹腔淋巴结的转移以及癌肿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的程度,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的重要参考.

    作者:方常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介入化疗加放疗在Ⅲb期宫颈癌治疗作用的探讨

    目的评价介入化疗加放疗综合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同时加常规放疗治疗54例Ⅲb期宫颈癌,对照组的同期单纯常规放疗54例Ⅲb期宫颈癌,全部病例随访5年以上.结果放疗未控率:介入化疗加放疗组为9.3%,单纯放疗组为29.6%,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年生存率:介入化疗加放疗组为74.4%,单纯放疗组为51.9%,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结果表示介入化疗加放疗能够提高Ⅲb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运胜;高国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甲状腺癌CNo患者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CNo患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术中进行常规手术探查颈部Ⅵ淋巴结并清扫送检.结果36例患者有9例(25%)患者发现淋巴结阳性,其中术中探及淋巴结肿大6例(16.7%),6例中4例阳性(66.7%).3例术后复发行颈清扫术.结论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探查,在技术纯熟的前提下尽量清除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

    作者:贺小柏;罗文政;魏运辉;唐亿华;周何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骤停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骤停的临床救治措施,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措施、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经综合措施救治均脱离生命危险.结论对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骤停患者,尤其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内者,在心肺复苏基础上,采取早期彻底洗胃同时充分血液灌洗的综合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鑫虎;黄菲菲;陈李锡;王倬;葛海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双吻合器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体会

    目的总结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保肛术预防吻合口瘘的经验.方法于2002~2004年间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70例,其中腹膜返折以下癌30例.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5%(4/70),其中1根自制双套引流管组为6.7%(2/30),盆腔骶前分置引流管组为5%(2/40).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法安全可靠.

    作者:韩定;张思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奥曲肽(善宁)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大出血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善宁)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共入选64例患者,分为两组,均32例.奥曲肽治疗组每日给奥曲肽(善宁)25μg/h,600μg/d.对照组给血管加压素0.02~0.04μ/min.止血时间,治疗组(19.1±19.5)h,明显短于对照组(26.3±26.6)h(P=0.0014);6、12、24、48、72h止血率:治疗组分别为37.5%、46.7%、65.6%、71.9%、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28.17%、37.5%、53.1%、59.4%(P<0.05,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80.6%明显高于对照驵59.4%(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善宁)是用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安全药物,止血时间快,止血成功率高.

    作者:吴向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CD40L-CD40系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许多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既往血管并未显示严重阻塞,故Schroeder(1996)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是一迅速和短暂的过程,而不是长期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所致[1].近年研究发现,CD40L-CD40的高度表达,会激发免疫及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促发斑块破裂,临床表现为ACS事件.

    作者:刘建萍;葛郁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国产吻合器在29例全残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在全残胃切除术中的安全应用.方法对29例全残胃切除术中国产吻合器的应用方法及体会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吻合均一次成功,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发生,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结论国产吻合器在全残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徐贤绸;杨伟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用套扎法行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用套扎法行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总结腹腔镜下用套扎法行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可行性.结果40例腹腔镜下用套扎法行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97.8±43.3)min,出血量为(30.1±21.4)ml,术后排气时间为(26.7±5.23)h,住院天数为(3.50±1.17)d.结论腹腔镜下用套扎法行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的、保留器官的理想术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作者:江如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1-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唐氏综合征或Down's综合征、先天愚型,1866年,由Langdon Down首例报道,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染色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可逆的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头面部异常特征.群体发病率为12.3‰,占智力障碍病人的1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国内、外学者为了寻求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方法,以预防患儿的出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付广红;罗坚真;刘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20例频发室早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室早情况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频发室性早搏瓣膜病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前后,室性早搏情况,探讨抑制这类器质性心脏病人的室性早搏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心电监护观察瓣膜置换术前室性早搏情况及药物治疗效果和瓣膜置换术后室性早搏情况,对术前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例中在瓣膜置换前给予药物治疗只有4例(20%)早搏消失.8例有不同程度改善,而瓣膜置换术后16例中有10例(62%)早搏消失,4例早搏减轻.

    作者:王小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6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资料.结果60例患儿脑底脑膜炎型22例,脑膜脑炎型32例,混合型6例.脑脊液改变典型者52例,不典型者8例.神经系统外结核18例,其中肺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椎结核2例,CT平扫60例,增强扫描38例.阳性改变52例,主要为渗出性病变、脑水肿、脑积水、脑梗塞、结核球、脑萎缩等影像改变.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26例,好转2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7例.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及儿童生命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的变化及头颅CT的改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关重要.静脉给药,鞘内注射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吕翔;吕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颈动脉斑块病变与冠心病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病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119例冠心病(局部心肌缺血/梗死组87例,广泛心肌缺血/梗死组32例)患者和38例年龄相当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内一中膜厚度(IMT),对斑块分级.结果冠心病组119例中112例有颈动脉病变,占94.11%;对照组38例中有颈动脉病变11例,占2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分级:冠心病中部心肌缺血/梗死组与广泛心肌缺血/梗死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病变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且颈动脉斑块病变程度可预测冠心病病变范围.

    作者:魏江涛;徐海燕;陈晓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7例报告)

    目的探讨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2月~2005年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7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切除)15例,占88.2%;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例,平均20个月.11例恢复了正常生活,3例生活能自理.MRI随访12例均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疗效满意.

    作者:祝新根;刘新军;程祖珏;宋书欣;江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47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预后相关因素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7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治疗方式;按上述变量分组,分别统计其3年及5年生存率,探讨各变量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3%(26/47)、42.6%(20/47);(2)3年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65.7%(23/35)、51.4%(18/35),Ⅲ、Ⅳ期患者为25.0%(3/12)、16.7%(2/12)(P<0.01).肿块直径≤10cm者为80.0%(20/25)、64.0%(16/25),肿块直径>10cm者为27.3%(6/22)、18.2%(4/22),(P<0.01).低度恶性者为82.4%(14/17)、64.7%(11/17),中/高度恶性者为40.0%(12/30)、30.0%(9/30),(P<0.05).B细胞型PGI-NHL为63.2%(24/38)、52.6%(20/38),而T细胞型PGI-NHL为22.2%(2/9)、0.0%(0/9),(P<0.01).血清乳酸脱氢酶(Serumlactate dehydrogenase,LDH)≤500lU/L者为70.0%(21/30)、56.7%(17/30),LDH>500IU/L者为29.4%(5/17)、17.6%(3/17),(P<0.01).手术+化疗组为71.0%(22/31)、58.1%(18/31),单纯手术组为25.0%(4/16)、12.5%(2/16),(P<0.01).结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免疫表型、血清乳酸脱氢酶高低、治疗措施为影响PGI-NH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樊光华;刘展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