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广红;罗坚真;刘艳秋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在全残胃切除术中的安全应用.方法对29例全残胃切除术中国产吻合器的应用方法及体会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吻合均一次成功,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发生,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结论国产吻合器在全残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徐贤绸;杨伟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护理的内涵是关怀照顾和帮助服务对象,护士是人道主义忠实的执行者,护理工作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千家万户,护理实践处处渗透着伦理学.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未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粗枝大叶或业务不熟悉往往会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延误了病人的病情治疗和影响康复,甚至导致病人不可逆的功能障碍或死亡,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从根本上违反了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现结合临床护理实践,从护理伦理学的角度对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行分析.
作者:冯琼;李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近几年来认识到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发现其可能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雷水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唐氏综合征或Down's综合征、先天愚型,1866年,由Langdon Down首例报道,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染色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可逆的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头面部异常特征.群体发病率为12.3‰,占智力障碍病人的1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国内、外学者为了寻求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方法,以预防患儿的出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付广红;罗坚真;刘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许多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既往血管并未显示严重阻塞,故Schroeder(1996)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是一迅速和短暂的过程,而不是长期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所致[1].近年研究发现,CD40L-CD40的高度表达,会激发免疫及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促发斑块破裂,临床表现为ACS事件.
作者:刘建萍;葛郁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2月~2005年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7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切除)15例,占88.2%;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例,平均20个月.11例恢复了正常生活,3例生活能自理.MRI随访12例均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疗效满意.
作者:祝新根;刘新军;程祖珏;宋书欣;江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Medpor耳支架植入,分期行全耳再造的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采用耳后扩张皮瓣,Medpor耳支架植入,对8例小耳畸形患者实施了全耳再造术.结果术后8例患者再造耳均成活,且形态逼真.结论本组手术分两期进行,降低了皮瓣的张力,有效地保证了再造耳廓的血运,且再造耳廓的形态逼真,不易变形,患者损伤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宗艳霞;王金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阐明乐清市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急性中毒流行规律等,为今后有效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化的急性中毒登记表,并在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乐清市四大医院急性中毒的急诊病人进行登记,利用SPSS软件对急性中毒病人进行前瞻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210例急性中毒病人女:男1.09:1;中毒发生高峰年龄段为20~39岁(56.11%),此年龄段女性略高于男性;以治疗药物(30%)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常见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占14.6%,再次是酒精中毒(19.92%),第三位是一氧化碳中毒(15.56%),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发生率相同各占12.7%,毒物明确(鉴定)率仅16.78%.结论预防急性中毒及其心理教育与咨询重点应在20~39岁的中青年以及外务人员,并应注意管理好治疗药物,本地区对中毒毒物的检定有待加强与提高.
作者:郑小平;高仲雷;陈胜勉;陈连辉;吴鑫虎;高旭海;郑友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抽动障碍儿童的个性、行为及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用)(EPQ),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40例确诊的抽动障碍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抽动障碍患儿组有个性异常,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不和谐、多冲突、少娱乐、少情感交流等.结论患儿个性、行为异常及家庭环境不良与抽动障碍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叶元胜;罗新坚;王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唇裂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唇裂畸形胎儿产前及其出生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唇裂畸形中,单侧唇裂7例,双侧者3例,中央型2例;超声共捡出11例,漏诊1例,其对唇裂畸形的检出率达91.7%.结论超声对中晚孕胎儿颜面部结构显示率极高,对胎儿唇裂畸形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将胎儿颜面部扫查作为中晚孕超声检查的常规项目.
作者:夏永升;李必康;叶茹;许剑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介入化疗加放疗综合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同时加常规放疗治疗54例Ⅲb期宫颈癌,对照组的同期单纯常规放疗54例Ⅲb期宫颈癌,全部病例随访5年以上.结果放疗未控率:介入化疗加放疗组为9.3%,单纯放疗组为29.6%,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年生存率:介入化疗加放疗组为74.4%,单纯放疗组为51.9%,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结果表示介入化疗加放疗能够提高Ⅲb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运胜;高国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CNo患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术中进行常规手术探查颈部Ⅵ淋巴结并清扫送检.结果36例患者有9例(25%)患者发现淋巴结阳性,其中术中探及淋巴结肿大6例(16.7%),6例中4例阳性(66.7%).3例术后复发行颈清扫术.结论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探查,在技术纯熟的前提下尽量清除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
作者:贺小柏;罗文政;魏运辉;唐亿华;周何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分析30例心脏病患者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in畸形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2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3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作者:刘振玉;方向明;刘世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6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资料.结果60例患儿脑底脑膜炎型22例,脑膜脑炎型32例,混合型6例.脑脊液改变典型者52例,不典型者8例.神经系统外结核18例,其中肺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椎结核2例,CT平扫60例,增强扫描38例.阳性改变52例,主要为渗出性病变、脑水肿、脑积水、脑梗塞、结核球、脑萎缩等影像改变.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26例,好转2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7例.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及儿童生命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的变化及头颅CT的改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关重要.静脉给药,鞘内注射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吕翔;吕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手术适应症,评价前路颈椎手术内固定的价值.方法我们自1983年以来开展颈椎前路手术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术后60例得到2年以上的随访,椎间植骨均愈合,其中39例颈椎骨折脱位,18例完全瘫痪,5例症状改善.13例不完全瘫痪者,均有所恢复;8例无瘫痪者,症状消失;21例颈椎病患者、3例不全瘫痪明显改善,18例无瘫痪者症状基本消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外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带锁钢板为前路手术的固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廖忠林;俞新胜;刘庆志;邹鸿星;杨淮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1月因外伤致小粗隆平面的粗隆下骨折20例用国产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骨折类型按Seinsheimer分型,ⅡA型1例,ⅡC型2例,ⅢA型8例,ⅢB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6~26个月),患肢髋、膝关节功能优良,经该方法治疗后可早期活动关节及功能锻炼,固定可靠,除2例延期愈合外其它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周(12~15周),无感染、髋内翻畸形及断针发生.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针是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强;袁杰;杨永华;严朝华;傅江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保肛术预防吻合口瘘的经验.方法于2002~2004年间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70例,其中腹膜返折以下癌30例.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5%(4/70),其中1根自制双套引流管组为6.7%(2/30),盆腔骶前分置引流管组为5%(2/40).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法安全可靠.
作者:韩定;张思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善宁)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共入选64例患者,分为两组,均32例.奥曲肽治疗组每日给奥曲肽(善宁)25μg/h,600μg/d.对照组给血管加压素0.02~0.04μ/min.止血时间,治疗组(19.1±19.5)h,明显短于对照组(26.3±26.6)h(P=0.0014);6、12、24、48、72h止血率:治疗组分别为37.5%、46.7%、65.6%、71.9%、8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8%、28.17%、37.5%、53.1%、59.4%(P<0.05,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80.6%明显高于对照驵59.4%(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善宁)是用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安全药物,止血时间快,止血成功率高.
作者:吴向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患者的脑脊液(CSF)中CD4+T细胞内部分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0位CIDP患者和12位非炎症性神经疾病(OND)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CSF中和周围血(PB)中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结果与OND相比较,在CIDP的CSF中CD4+IFN-γIL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地提高,CD4+T细胞的细胞内IFN-γ/IL4比例也明显增加.同时CSF中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比率较PB中要高.结论CIDP是以Ⅰ型辅助性T细胞的反应占优势,同时也说明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IDP的CSF中CD4+T细胞的IFN-γ、IL-4标记是有意义的.
作者:张昆南;吴晓牧;杨志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测定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80例孕妇分别在孕12、18、36周测定血压值及24h尿白蛋白含量.结果15例孕妇终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组孕12、18、36周时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妊高征组孕36周时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值大于正常值,孕12周时,两组孕妇尿白蛋白含量均低于30mg/24h,正常组稍低于妊高征组,但无显著差异,孕18周时,妊高征组尿白蛋白含量介于30~300mg/24h之间,而正常组低于30mg/24h,妊高征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孕36周时,妊高压组尿白蛋白含量高于300mg/24h,正常组小于30mg/24h,显著低于妊高征组(P<0.01).结论出现明显妊高征临床表现前即孕18周时即可通过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妊高征,这对及时发现肾脏损害,尽早治疗,改善预后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云;刘仙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