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翔;吕静
目的制订不同空腹高血糖和体重的创伤患者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制订极化液个体化配方理论和经验指导公式.观察极化液个体化配方和极化液常规配方3d空腹高血糖控制率的变化.结果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空腹高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极化液常规治疗.结论不同空腹高血糖和体重的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方案,既可补充葡萄糖又能控制高血糖,为创伤临床应用推广极化液提供实用工具.
作者:王占科;陈自力;陈范昶;刘振玉;黄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测定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80例孕妇分别在孕12、18、36周测定血压值及24h尿白蛋白含量.结果15例孕妇终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组孕12、18、36周时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妊高征组孕36周时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值大于正常值,孕12周时,两组孕妇尿白蛋白含量均低于30mg/24h,正常组稍低于妊高征组,但无显著差异,孕18周时,妊高征组尿白蛋白含量介于30~300mg/24h之间,而正常组低于30mg/24h,妊高征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孕36周时,妊高压组尿白蛋白含量高于300mg/24h,正常组小于30mg/24h,显著低于妊高征组(P<0.01).结论出现明显妊高征临床表现前即孕18周时即可通过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妊高征,这对及时发现肾脏损害,尽早治疗,改善预后预防先兆子痫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云;刘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分析30例心脏病患者借助于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Ebstein畸形矫治,部分房室管畸形的体外循环过程和术后结果.结果1例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因血氧饱和度偏低,延长第4肋间切口探查;1例因手术操作导致出血而延长切口再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1例患者因残余漏再次手术,其余2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3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胸壁打孔体外循环下完全借助于电视胸腔镜实施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作者:刘振玉;方向明;刘世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在全残胃切除术中的安全应用.方法对29例全残胃切除术中国产吻合器的应用方法及体会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吻合均一次成功,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发生,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结论国产吻合器在全残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徐贤绸;杨伟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抽动障碍儿童的个性、行为及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用)(EPQ),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和家庭环境量表对40例确诊的抽动障碍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抽动障碍患儿组有个性异常,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不和谐、多冲突、少娱乐、少情感交流等.结论患儿个性、行为异常及家庭环境不良与抽动障碍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叶元胜;罗新坚;王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Ⅰ同时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早期筛查的意义.方法对112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同时检测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肌钙蛋白Ⅰ,并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8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7.5%,29例肌钙蛋白Ⅰ阳性,敏感性为90.6%.8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1.3%,3例肌钙蛋白Ⅰ阳性,特异性为96.2%.在14例STEMI中13例心肌酶谱升高,13例肌钙蛋白阳性.在18例NSTEMZ中15例心肌酶谱升高,16例肌钙蛋白Ⅰ阳性.结论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Ⅰ测定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有效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张维新;肖翔宇;陈运和;汪一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许多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既往血管并未显示严重阻塞,故Schroeder(1996)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是一迅速和短暂的过程,而不是长期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所致[1].近年研究发现,CD40L-CD40的高度表达,会激发免疫及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局部炎症细胞浸润,促发斑块破裂,临床表现为ACS事件.
作者:刘建萍;葛郁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2例,良好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况建国;邹安琪;夏亮;江志群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频发室性早搏瓣膜病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前后,室性早搏情况,探讨抑制这类器质性心脏病人的室性早搏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心电监护观察瓣膜置换术前室性早搏情况及药物治疗效果和瓣膜置换术后室性早搏情况,对术前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例中在瓣膜置换前给予药物治疗只有4例(20%)早搏消失.8例有不同程度改善,而瓣膜置换术后16例中有10例(62%)早搏消失,4例早搏减轻.
作者:王小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1月因外伤致小粗隆平面的粗隆下骨折20例用国产股骨重建髓内针治疗,骨折类型按Seinsheimer分型,ⅡA型1例,ⅡC型2例,ⅢA型8例,ⅢB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6~26个月),患肢髋、膝关节功能优良,经该方法治疗后可早期活动关节及功能锻炼,固定可靠,除2例延期愈合外其它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周(12~15周),无感染、髋内翻畸形及断针发生.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针是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强;袁杰;杨永华;严朝华;傅江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Medpor耳支架植入,分期行全耳再造的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采用耳后扩张皮瓣,Medpor耳支架植入,对8例小耳畸形患者实施了全耳再造术.结果术后8例患者再造耳均成活,且形态逼真.结论本组手术分两期进行,降低了皮瓣的张力,有效地保证了再造耳廓的血运,且再造耳廓的形态逼真,不易变形,患者损伤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宗艳霞;王金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护理的内涵是关怀照顾和帮助服务对象,护士是人道主义忠实的执行者,护理工作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千家万户,护理实践处处渗透着伦理学.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未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粗枝大叶或业务不熟悉往往会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延误了病人的病情治疗和影响康复,甚至导致病人不可逆的功能障碍或死亡,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从根本上违反了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现结合临床护理实践,从护理伦理学的角度对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行分析.
作者:冯琼;李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骤停的临床救治措施,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措施、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经综合措施救治均脱离生命危险.结论对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脏骤停患者,尤其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内者,在心肺复苏基础上,采取早期彻底洗胃同时充分血液灌洗的综合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鑫虎;黄菲菲;陈李锡;王倬;葛海锋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确诊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患者,按92福州分期≥T3和(或)≥N2(不考虑淋巴结活动度),共¨5例,随机分组为同期放化疗组(CCRT)59例和单纯放疗组(RT)56例.同期放化疗组化疗方案:放疗第1~7周,每周给予DDP20mg/m2化疗2次;放疗方案同单纯放疗组.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3个月肿瘤全消率在CCRT组和RT组分别为88.1%(52/59)和71.4%(40/56),两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CCRT组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明显大于RT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延长放疗总疗程.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较单纯放疗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有望成为一种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肿瘤局部复发的治疗方案.
作者:龚晓昌;李金高;敖帆;袁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近年来沿海地区由于水质污染,饮食不当等,伤寒呈上升趋势.为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我院于2002年1月~2005年4月对236例伤寒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秀娟;毛月满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国产异常通道封堵器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2年1月~2005年4月具有81例先心病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32例,室间隔缺损(膜部)25例,房间隔缺损24例.结果81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0~90min,X线曝光时间3~60min,皆采用国产异常通道封堵器,PDA直径3~10mm,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ASD直径14~39mm,其中有6例缺损直径≥36mm,除1例出现封堵器脱离外,其他皆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5.8%;VSD皆为膜部缺损,直径3~10mm,手术成功率100%,2例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无其他的并发症.结论国产的异常通道封堵器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价格低廉,更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作者:阮冬云;王晓华;洪浪;王和平;盛国太;王洪;余茂生;赖衍莉;葛郁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阿立哌唑组有效率93.33%,显效率90%;利培酮组有效率96.67%,显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利培酮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利培酮相当.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的手术适应症,评价前路颈椎手术内固定的价值.方法我们自1983年以来开展颈椎前路手术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术后60例得到2年以上的随访,椎间植骨均愈合,其中39例颈椎骨折脱位,18例完全瘫痪,5例症状改善.13例不完全瘫痪者,均有所恢复;8例无瘫痪者,症状消失;21例颈椎病患者、3例不全瘫痪明显改善,18例无瘫痪者症状基本消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外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带锁钢板为前路手术的固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廖忠林;俞新胜;刘庆志;邹鸿星;杨淮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患者的脑脊液(CSF)中CD4+T细胞内部分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0位CIDP患者和12位非炎症性神经疾病(OND)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CSF中和周围血(PB)中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结果与OND相比较,在CIDP的CSF中CD4+IFN-γIL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地提高,CD4+T细胞的细胞内IFN-γ/IL4比例也明显增加.同时CSF中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比率较PB中要高.结论CIDP是以Ⅰ型辅助性T细胞的反应占优势,同时也说明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IDP的CSF中CD4+T细胞的IFN-γ、IL-4标记是有意义的.
作者:张昆南;吴晓牧;杨志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抗癌中药莪术油、华蟾素、龙葵碱与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胃癌细胞株NKM45作用后的ATP水平,探讨药物对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BLA法)测定莪术油、华蟾素和龙葵碱与肝、胃癌细胞作用后的ATP含量,并与5-氟脲嘧啶(5-FU)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莪术油、华蟾素、龙葵碱与SMMC7721、NKM45作用后的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5-FU作用后的ATP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ATP-BLA研究抗癌中药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对于筛选抗肿瘤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湛学军;谢大泽;胡银英;杨淑华;徐燕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