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1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兰树华;聂燕;王济纬;张立岩;季卫平;周盛源

关键词:开放性胫骨骨折, 临床, 单臂外固定架, 软组织损伤, 治疗方法, 愈合时间, 固定治疗, 骨折移位, 骨膜剥离, 彻底清创, 常见骨折, 双关节, 内固定, 发生率, 并发症, 应用, 选择, 疗效, 感染, 复位
摘要:开放性胫骨骨折是常见骨折,多由高能创伤所致,骨折移位明显,且软组织损伤重,因此复位难度大,内固定困难,愈合时间长,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彻底清创、尽可能减少骨膜剥离保留血运、良好的固定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我院从1995年10月~2002年5月应用双关节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3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眼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许多眼病被认为与遗传物质异常有关,因而应用基因治疗技术以从根本上治疗这些眼病的研究被广泛展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及护理

    在眼科白内障手术中,糖尿病性白内障占很大比率,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史长,同时继发有大量的内科并发症,术后易发生前房出血、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及葡萄膜反应,因此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做好血糖监测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收治的78例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进行的血糖监测和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吴慧;张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硝苯地平与谷维素、维生素B1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0例临床分析

    为观察硝苯地平与谷维素、维生素B1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效果,2000年4月~2002年4月笔者应用硝苯地平与谷维素、维生素B1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0例,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德仁;李慧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钳刮术前的应用

    我院门诊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软化并扩张宫颈后行钳刮术,用于孕10~15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不便住院观察者.该方法使钳刮术易于操作,同时减轻受术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可降低住院率,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陈宁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PM对膝关节松解术后康复的观察护理

    膝关节松解术的护理传统方法是指导患者以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锻炼过程中由于活动度掌握不当,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关节疼痛,患者难以配合和掌握,导致术后康复效果差,并且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熊云飞;杨玉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0例

    随着母乳喂养日益普及,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瑾尧;张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移植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移植已被更多的尿毒症病人接受.由于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因而对肾移植手术的成功抱有极大希望.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就我科¨例肾移植手术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实施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跃兰;刘兰莲;黄小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农村防疫工作体制改革探索评价

    我省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防疫工作面临较大困境,乡镇卫生院大部分效益差,个别的甚至面临倒闭,由于防疫人员的报酬与医院效益紧密相连,导致相当一部分防疫人员因报酬低甚或无报酬而没有工作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防疫工作.

    作者:王东海;涂秋风;郭世成;万学渊;何伟;邹秋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方法86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随机分2组,分别服用甲硝唑250mg,3次/d,共7d和克林霉素300mg,2次/d,共7d.结果甲硝唑和克林霉素的治愈率分别为80.2%和59.5%,两者比较甲硝唑组高于克林霉素组P<0.05,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甲硝唑治愈率高于克林霉素.

    作者:杨新民;潘明香;黄维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髋关节后脱位和骨折脱位的治疗

    我院自1997~2003年收治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骨折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伟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高阴离子间隙(AG)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与预后分析

    新生儿期几乎所有的严重疾病均可导致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是新生儿酸碱失衡的主要类型之一,而常见的主要是高AG代酸.为探讨其病因及预后,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1年6月~2002年3月住院患儿中,针对124例AG≥20mmol/L的代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爱兰;黄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粘附分子与急性肺损伤

    1粘附分子概述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重要活性物质,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血栓的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作者:季宪飞;黄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胎膜早破136例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难产及感染密切相关.为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影响,现将我院136例胎膜早破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35例临床分析

    医药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但滥用药物现象亦日趋频繁,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日见增多,特别是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该症为血液科急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粒缺35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方枚;周智;徐三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物性全身剥脱性皮炎误诊1例分析

    药物反应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随着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极易被误诊.现就一药物所致全身剥脱性皮炎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梁必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干肿瘤误诊为多发性硬化2例报告

    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与脑干肿瘤非常相似,两者常常误诊,笔者现将我院临床误诊的脑干肿瘤2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建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伤后患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常代表脑疝形成,但同时出现同侧锥体征或偏瘫时,则要考虑是否存在多发性血肿.

    作者:杨枫;罗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潘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为一临床常见急症,其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约有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其中临床所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约占3/4[1].本组主要探讨潘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球部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

    作者:张其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状腺髓样癌27例治疗分析

    髓样癌发生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甲状腺癌.我院1986~1998年期间共收治髓样癌27例,分期手术治疗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小柏;魏运辉;罗文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计数

    目的揭示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数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62例10~38周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进行计数;结果绝大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基底部,位于上皮细胞核下方,只有少数位于或超过上皮细胞核水平;上皮内淋巴细胞计数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在35-38周胎龄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每100个绒毛上皮细胞范围内淋巴细胞的平均值分别达10.6、9.3和8.9; 结论绝大多数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核下方,其数量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

    作者:邓峰;朱清仙;黎静;高摄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