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移植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跃兰;刘兰莲;黄小娟

关键词:肾移植手术, 手术患者, 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 心理问题, 外科技术, 护理过程, 尿毒症, 治疗, 疾病, 报告
摘要: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移植已被更多的尿毒症病人接受.由于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因而对肾移植手术的成功抱有极大希望.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就我科¨例肾移植手术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实施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48例临床分析

    探讨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病因、临床表现、药敏特点,笔者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48例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石立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35例临床分析

    医药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但滥用药物现象亦日趋频繁,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日见增多,特别是药物性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该症为血液科急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粒缺35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方枚;周智;徐三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透治疗重症氟乙酰胺中毒14例

    氟乙酰胺,进入体内后脱胺形成氟乙酸,与三磷酸腺苷及辅酶A起作用,形成氟乙酸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形成氟柠檬酸,可抑制乌头酸酶,使三羧酸循环中断,柠檬酸积聚,丙酮酸代谢受阻,影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终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肌的损害[1].我院自1992年1月~2002年4月收治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者14例,在基础内科治疗的同时,予血液灌流(HPA)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怡;万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多器官衰竭1例

    患者,女,28岁,因孕38周,皮肤黄染3d于2001年10月3日由外院转入.入院前3d眼球黄染,次日黄染迅速扩散至全身,出现恶心呕吐,下腹部疼痛,静脉穿刺部位出血不止,血常规:白细胞11.2×109/L,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72×109/L.

    作者:黄锦雄;黄振宇;覃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脾肿大伴外伤性脾破裂16例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脾肿大伴外伤性脾破裂的病例16例,手术切除肿大破裂的脾脏,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小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胎膜早破136例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难产及感染密切相关.为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影响,现将我院136例胎膜早破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干肿瘤误诊为多发性硬化2例报告

    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与脑干肿瘤非常相似,两者常常误诊,笔者现将我院临床误诊的脑干肿瘤2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建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巨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胶质瘤的发病率.随着放射影像及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其诊断的正确性,治疗效果日益提高,但因该类肿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故症状常可发现较晚,肿瘤巨大的治疗并不少见.作者对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36例巨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巨大脑膜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及手术入路.

    作者:周何强;徐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灭鼠药中毒36例脑电图分析

    氟乙酰胺(fluoroace tamide)是一种高剧毒、高残留有机氟杀虫剂.由于不法商贩用于杀鼠药销售,因此,小儿误服导致中毒屡有发生.现将我院1997~2002年儿科住院确诊为灭鼠药(氟乙酰胺)中毒,并有脑电图描记的36例分析如下:

    作者:扬建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磨槽固定术治疗牙周病松动牙

    重度的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口腔异味,在功能、美观上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把牙槽骨吸收至根长的2/3,松动度在Ⅱ~Ⅲ度的患牙拔除,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患者不愿拔除患牙,我科采用磨槽固定术治疗牙周病牙,尤其是下前牙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洪武;郑希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在基层医院外科重症病人应用体会

    自1968年Drdrick等首先成功实施TPN以后,如何能在较简单而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TPN治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条件,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及简化,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黄文峰;胡自苗;谈定武;许湘萍;胡侃;聂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计数

    目的揭示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数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62例10~38周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进行计数;结果绝大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基底部,位于上皮细胞核下方,只有少数位于或超过上皮细胞核水平;上皮内淋巴细胞计数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在35-38周胎龄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每100个绒毛上皮细胞范围内淋巴细胞的平均值分别达10.6、9.3和8.9; 结论绝大多数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核下方,其数量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

    作者:邓峰;朱清仙;黎静;高摄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72例

    高频喷射通通气(HFJV)用于临床至今有10余年历史,对这种新的通气方法已有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在治疗小儿呼吸衰竭方面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我院儿科1996年以来应用HFJV治疗7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翔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眼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许多眼病被认为与遗传物质异常有关,因而应用基因治疗技术以从根本上治疗这些眼病的研究被广泛展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作者:易敬林;钟文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伤后患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常代表脑疝形成,但同时出现同侧锥体征或偏瘫时,则要考虑是否存在多发性血肿.

    作者:杨枫;罗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前房内麻醉与球后麻醉各200例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评价前房内麻醉、球后麻醉在内眼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在本院的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前房内麻醉、球后麻醉所进行的内眼手术病例各200个,比较、分析两种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如疼痛、球后出血、暂时无光感等并发症).结果两种麻醉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前房内麻醉比球后麻醉具有明显优点,是内眼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何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方法86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随机分2组,分别服用甲硝唑250mg,3次/d,共7d和克林霉素300mg,2次/d,共7d.结果甲硝唑和克林霉素的治愈率分别为80.2%和59.5%,两者比较甲硝唑组高于克林霉素组P<0.05,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安全有效,甲硝唑治愈率高于克林霉素.

    作者:杨新民;潘明香;黄维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潘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为一临床常见急症,其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约有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其中临床所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约占3/4[1].本组主要探讨潘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球部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

    作者:张其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探讨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由于病变部位及手术操作的要求,对体外循环方法及心肌保护有其特殊要求,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2002年5月至12月对5例升主动脉夹层动瘤病人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体外循环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余翠莲;万于华;吴起才;陈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钳刮术前的应用

    我院门诊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软化并扩张宫颈后行钳刮术,用于孕10~15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不便住院观察者.该方法使钳刮术易于操作,同时减轻受术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可降低住院率,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陈宁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