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利多卡因3种不同剂量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临床对比观察

朱华成

关键词:利多卡因, 不同剂量, 星状神经节阻滞, 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 使用剂量, 面部疾患, 临床疗效, 浓度, 病人
摘要:1%利多卡因作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临床常用的浓度之一,其使用剂量一般于5.0~15ml.但剂量大小与阻滞效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如何,有关此类临床研究报道尚不多.笔者对60例头面部疾患的病人,随机采用3种不同的剂量作SGB,旨在探讨其阻滞效果、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白血病中的免疫治疗

    1973年Steinman和Cohn首次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功能不同的白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伪足样突起而得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它能够直接刺激初始T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能够上调MHC分子及其刺激分子的表达[1].因此,它在DC介导的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下就DC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白血病的免疫治疗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肖希斌;袁利亚;陈国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会厌部多形性腺瘤1例

    临床上多形性腺瘤主要好发于涎腺组织较为丰富区域,而发生于腺体较少的会厌部多形性腺瘤极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会厌部体积较大的多形性腺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维平;王军;李霞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0例MRI表现与临床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ACMPDE)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恢复,经过一段间歇期或假愈期(常为1~3周)又出现以急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其发生率为9%左右.本文对自1996年至2000年底,确诊为急性一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40例病列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症状及MRI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

    作者:李桂平;许士明;董桂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多脏器损害1例

    患儿,男,6岁.因发热、咳嗽3周伴右侧胸痛4d于1999年1月18日入院.3周前无明显原因发热,体温39℃左右,伴刺激性干咳、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食纳差.4d来自感右侧胸痛.

    作者:成钧;朱文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疗效观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广泛累及全身各系统,与糖尿病一些其他并发症密切相关.参麦注射液近年来临床广泛用于抗休克、抗心、脑、肝等重要脏器损伤,疗效可靠,屡有报道.我们试用其治疗2型糖尿病体性低血压39例患者,以探讨其疗效.

    作者:应素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氯醋酸治疗女阴尖锐湿疣58例分析

    女阴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变,近年来患者逐渐增多.我院在1年内门诊共治疗尖锐湿疣58例,其中49例用50%三氯醋酸治疗,经过6~10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附50例报告)

    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关键,心脏不停跳正是出于这种理念,其机理是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使心脏得到持续的氧合血灌注的一种手术广泛,保持着较接近生理状态的有氧代谢,酸硷平衡和电解质代谢,故能避免由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高钾停跳液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产生,能有效的防止术后低心排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本组2例瓣膜置换病人EF 33~38%,心功能Ⅳ级,由于不停跳病变心肌没有遭到高K+,低温,停搏,定额等非生理性,避免了再灌注损伤,有效的防止已病变的心肌进一步损害,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王勤;万于华;饶华庚;黄立;刘升;吴起才;李志平;陈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脏临时起搏临床应用的体会(附46例报告)

    我矿医院于今年5月9日首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手术,为了能够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普及应用,现将本人在上海进修时所学所做,并收集到病历资料45例,总结经验体会旨在提高.

    作者:卢寿山;彭景添;沈永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钙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治疗进展

    1977年Nicholson等第一次提出钙介导缺氧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学说[1],1992年Schurr等在体外实验中发现Ca2+超载假说能说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元死亡的机制,其它的机制均是通过Ca2+超载对神经细胞损伤起着第二重要的因素[2].

    作者:柳涛;赵玲;陈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

    胰瘘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一般为15~30%,一旦发生胰瘘,病死率高达50%[1].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00年12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45例,其中死亡1例,无胰瘘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现将临床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邬林泉;傅华群;蒋筱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阴道超声对早孕期胎停育的观察

    我们利用经阴道超声技术对96例早孕期间轻微腹痛,和/或阴道少量流血的女性的子宫进行观察,(异位妊娠者不包括在本组讨论病例之内).其中确诊胎停育68例,疑诊胎停育但经随诊观察而诊断胚胎存活者26例,超声不能明确诊断者2例.

    作者:易永忠;王文华;钟梅;于秀珍;李运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Dick、R-F、C-D的骨折复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胸腰段骨折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的X线资料,其中男89例,平均年龄32.4岁;女46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椎弓根钉棒技术固定包括:Dick59例,R-f67例,C-D9例. 结果有完整X线资料的95例,其中Dick4l例,R-F47例,C-D7例,骨折复位率分别为83.4%、87.3%、85.5%. 结论Dick、R-F、C-D均为有效的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器械.要求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相结合.

    作者:高志增;舒勇;韩智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

    目的初步总结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颅底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切除程度和治疗结果.结果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蝶骨嵴内l/3脑膜瘤3例,鞍旁-中颅窝底脑膜瘤4例,颅眶沟通脑膜瘤1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主位于中颅窝底的脊索瘤2例,向鞍旁生长的巨大垂体瘤1例.2例肿瘤包裹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术中切除颧弓4例.肿瘤全部全切,无术后死亡,术后尿崩2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l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10例,死亡2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l例.结论眶颧额颞下入路有肿瘤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于切除中颅底或主要向中颅底生长的相邻部位肿瘤.术中是否切除颧弓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生长方向而定.

    作者:古金海;何锦华;曹文锋;孙卫;向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峰值鼻呼吸流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峰值鼻呼吸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微型峰值鼻呼吸流量仪分别测定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峰值鼻气流量.结果鼻中隔偏曲手术前吸气和呼气峰值鼻流量分别是0.291±0.112L/min,0.420±0.132L/min,而手术后1个月分别是0.445±0.153L/min,0.615±0.172L/min,两者和手术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鼻炎组手术前的测定值分别是0.199±0.154L/min,0.213±0.131L/min;手术后1月分别是0.395±0.171L/min,0.589±0.221L/min,手术前后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以显著性的增加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

    作者:李佩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术配合化疗治愈恶性黑色素瘤1例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少见,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很差,临床治愈非常困难,而且早期易被疏忽、误诊.本人遇到1例: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随访十多年仍健在,实属罕见,此将本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罗米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对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是一种新的滤过性手术[1]因术中不切穿前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一年来,我们对21例23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了NPTS,获得了满意的降压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程阳;李定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止泻宁中毒抢救体会

    止泻宁常用于腹泻治疗,在农村、基层卫生院使用较多.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0年10月治疗12例止泻宁中毒患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源旺;王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治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常因急性呼吸衰竭(ARF)、急性脑水肿、休克、心肌损害而死亡.ARF是引起AOPP死亡的首位因素.分析我院1999年3月致2001年3月急诊救治的24例重症AOPP合并ARF的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陈自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剂量丽珠肠乐胶囊治疗霉菌性肠炎36例疗效观察与分析

    笔者自1996年7月~2001年1月使用大剂量丽珠肠乐(简称肠乐)胶囊治疗36例霉菌性肠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斗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提高股动脉破裂晚期处理成功率

    我院1997年、1999年分别收治股动脉外伤性破裂再处理2例,报告如下:

    作者:叶祥燕;何红平;陈荣剑;林洪武;徐玉生;林荣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