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

房辉;徐刚;于德民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 肾小球膜, 细胞外基质,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中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AM)、C-Ⅲ(Ⅲ型胶原)和C-Ⅳ(Ⅳ型胶原)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用ELISA方法进行有关测定。结果:高糖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具有选择性,仅增加功能相关蛋白的合成,而对其他类型的间质胶原没有影响。结论:体外高糖可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由此可以推断,在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对高血糖的反应是增加ECM的合成,加速ECM的积聚,从而导致糖尿病肾小球硬化。
天津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紧张素基因插入和(或)缺失多态性与血清血管紧张素活性水平的关系

    目的:研究1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94例健康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水平,及与ACE基因插入(I)和(或)缺失(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ACE活性明显高于健康人,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DD型和ID型个体中。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ACE基因I和(或)D多态性变异与血清ACE活性水平有关,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冀秋娣;李文煜;杨彤;姚朱华;张桂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甲苯胺蓝活体染色对诊断尖锐湿疣的研究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经济、简单、快速、准确性高的诊断尖锐湿疣的方法。方法:对可疑生殖道尖锐湿疣的女性患者,采用甲苯胺蓝活体染色,刮片及阴道镜检查,然后取活检分别进行病理切片及PCR技术检测、对比。结果:甲苯胺蓝试验、刮片、阴道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PCR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其湿疣阳性诊断率分别为:57.14%、37.86%、50.0%、60.71%、56.43%。甲苯胺蓝活体染色分别与病理组织学及PCR技术诊断尖锐湿疣结果进行对比,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是临床诊断尖锐湿疣经济、快速、简单易行,而且准确性较高的方法之一。

    作者:顾文玉;穆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ChiariⅠ畸形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

    Chiari Ⅰ畸形(CIM)是由于后脑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本文就66例ChiariⅠ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强调MRI在诊断本病时的重要意义,以及本病的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张瑞东;李元柱;赵宝林;张洪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儿颌面部腺源性间隙感染的综合治疗

    由于小儿解剖结构的特点和机体抵抗力较低,小儿颌面部间隙感染与成人不同:(1)感染多为腺源性,(2)有发病急和易于发生严重合并症的可能。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氦-氖激光局部照射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殷恺;贾占立;刘洪星;蒋其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国内临床已开始应用替硝唑(TNZ)治疗各种厌氧菌感染和原虫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疗效及价值逐渐得到认同。本文应用TNZ片剂对6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以乙酰螺旋霉素(AS)和甲硝唑(MNZ)为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铭贵;杨道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单侧肾切除糖尿病大鼠的血浆心钠素变化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DM)的常见并发症,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据研究认为,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是造成肾脏病变的主要因素。心钠素(ANP)是强有力的利钠排水激素,影响肾小球的滤过。本实验测定一侧肾切除的DM大鼠肌酐清除率(CCr)及血浆ANP的改变,并探讨ANP在肾小球滤过中的作用。

    作者:刘振平;潘长玉;陆菊明;田慧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房间隔动脉瘤是否是良性的?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血清镁离子的丙酮酸激酶法测定

    目的:建立经济、准确、特异的酶法测定血清镁离子新技术。方法:根据Mg2+为丙酮酸激酶(PK)激动剂的原理,偶联乳酸脱氢酶(LDH)反应测定Mg2+,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该法与定值血清的相对误差为1.05%~2.50%,批内CV<2.02%,日间CV<3.12%,线性范围0.2~2.0 mmol/L,回收率98.0%~102.8%。钾、氨、钙、锰、铜、锌、铁离子以及胆红素、甘油三酯和血红蛋白对镁离子测定无干扰。与原子吸收(AAS)法、二甲苯胺蓝(XLB)法和Calmagite(CAL)法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999x-0.03(r=0.980)、Y=0.118±0.827x(r=0.933)和Y=0.982x-0.037(r=0.960),本法测定值与其它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试剂复溶后(4℃)稳定至少5天。结论:建立的酶方法经济、准确,可在多种自动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作者:张孝山;李明润;李明;温庭民;王瑛;帅真;杨彬;徐海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修复口底后肌皮瓣坏死原因分析

    应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起始于80年代,因其能立即关闭伤口、恢复外形、成活率较高,且具有血运丰富、组织量充分、距离口腔较近等优点而深受临床青睐。但其转移后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多表现为修复面近期臃肿远期萎缩,及因感染或其它原因肌皮瓣不能成活,终为肉芽组织所代替。因此,预防伤口感染、防止肌皮瓣坏死又急待改进。笔者曾行肌皮瓣修复9例,其中3例坏死,现对其坏死原因予以分析并对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运新跃;郑金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苯那普利与安体舒通合用治疗严重心力衰竭(附24例报告)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神经内分泌被激活,既是代偿机制,也是影响心室重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临床证明,血中醛固酮(ALD)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水平和心力衰竭死亡率之间有正相关[1]。本文旨在探讨苯那普利和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丹丹;周英;王晓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罂粟碱在颈动脉切除术术中、术后应用的经验

    颈动脉切除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合并症多[1]。罂粟碱系脑血管扩张药,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而降低脑血管阻力[2]。笔者将其应用于术中治疗及预防术后发生脑缺血,效果理想。

    作者:高明;刘经祖;丁溥训;徐本义;王彤军;程文元;王旭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颈动脉粥样斑块声学密度初步探讨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声学密度定量。方法:应用声学密度测量(AD)技术,对3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回声强度进行测定,并与自身血液、管壁外膜的声学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和ICVD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AD值(AⅡ)分别为71.12±63.54、32.74±30.5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校正的AD值即斑块与管腔内血液和管壁外膜AD值的比,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学密度值低,AD技术可为其做出诊断,并为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敬霞;王佩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三种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比较胸腔积液(胸液)细胞学、胸膜活检、胸液块状凝集物(凝集块)3种病理标本的获取方法及对恶性胸液的诊断阳性率;探讨3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已确诊的恶性肿瘤合并胸液做的病人,经皮针刺胸膜活检后,置入细导管引流,收集胸液中凝集块行病理学检查,同时送胸液做细胞学检查。结果:胸液凝集块阳性率为90.24%,癌组织类型确定率为100%,与胸液细胞学以及胸膜活检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1,P<0.005、P<0.05)。3种方法相加阳性率为95.12%。结论:收集胸液凝集块行病理学检查是一种诊断阳性率、癌组织类型确定率高的方法;3种方法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恶性胸液的阳性诊断率

    作者:李月川;张金铭;周静敏;林红英;李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口腔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口腔是肿瘤易发部位,恶性肿瘤也较为常见。为了达到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有效预防的目的,本文对10年来在我院就诊的口腔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庞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复合糊剂对年轻恒牙各型牙髓炎盖髓治疗的临床观察

    年轻患者恒牙的牙髓病中,目前常用失活法去除牙髓使牙齿失去生机,致使根端发育停止。因牙齿无活力术后易造成牙冠劈裂,导致根尖周病变,因此我们对患有急性浆液性牙髓炎、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年轻病人的恒牙,采用复合糊剂保存活髓术,使根尖孔缩小以利牙根继续发育。笔者1996~1998年对76例此类患者共76颗年轻恒牙做复合糊剂保存活髓术,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和平;王雅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高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中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AM)、C-Ⅲ(Ⅲ型胶原)和C-Ⅳ(Ⅳ型胶原)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用ELISA方法进行有关测定。结果:高糖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泌ECM的影响具有选择性,仅增加功能相关蛋白的合成,而对其他类型的间质胶原没有影响。结论:体外高糖可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由此可以推断,在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对高血糖的反应是增加ECM的合成,加速ECM的积聚,从而导致糖尿病肾小球硬化。

    作者:房辉;徐刚;于德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临床应用(附二例报告)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当今高新医疗技术,国内尚未普遍开展。我院自1999年7月引进此项技术,迄今治疗了两例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菊;李俊海;于国涛;张晶;张岩;关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血清AKP测定辅助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

    利用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核素骨显像是一种代谢和功能检查,比X线平片检查更加灵敏,可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目前仍是检查骨转移癌理想的方法[1~3]。但是,骨显像并非是骨转移特异的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假阳性。本文尝试联合应用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测定及骨显像以提高骨转移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高晓峰;王宝东;陈玉敏;侯跃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清酶浓度改变对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464例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抽血。AST、ALT、CK、CK-MB、α-HBDH、GGT使用德国宝灵曼试剂盒,LDH、ALP使用上海科华试剂盒。速率法、酶测定仪使用日本产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大面积脑梗死者血清酶升高明显(P<0.01),脑干出血>30ml或(和)破入脑室者血清酶高于出血<30ml者(P<0.01)。无论是测定值或阳性率,脑出血组均高于脑梗死组(P<0.05或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ALT、GGT、ALP都高于脑出血组(P<0.05,P<0.01),CK脑出血组高于大面积脑梗死组,CK-MB、LDH、α-HBDH、AST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血清酶变化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呈正比倾向。

    作者:靳桂琴;苏学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育症患者精液生精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精液生精细胞检测对不育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瑞-姬氏染色法,对生育组20例和不育组30例精液,进行生精细胞的检测与分类,并进行生精细胞定量计数。同时采用直接涂片法与染色镜检法对不育组30例精液进行白细胞检测对比。结果:两组绝大多数精液中都能看到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而不育组70%的病例精原细胞的例数高于生育组(40%),表明不育组的多数病例存在生精障碍并导致生精细胞成熟停滞。两组生精细胞定量计数精母细胞与精子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直接涂片法和染色镜检法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精液检验的临床价值,须采用染色方法以鉴别生精细胞和白细胞。同时生精细胞的变化反映了生精功能的变化,根据生精细胞的类型可进一步衡量睾丸生精功能,为分析睾丸病因提供了客观指标。

    作者:谢丽莉;蒋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天津医药杂志

天津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