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张明德
2009年我市手足口病呈现发病数明显急增、疫情数增多,流行强度大、涉及面广,重症病例多、病情凶险、出现死亡病例等特点.6月份以后我市疫情虽然出现下降,但部分县市区发病仍居高不下.
作者:吕旭;张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结果 2例孔性胆管损伤经修补和腹腔引流术,治愈,4例经胆管修复+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2例经胆道整形+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随访1-5年,无胆道狭窄、胆道感染、胆管结石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运龙;何振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以酰卤作为酰化剂在氮原子上的酰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非常之多,酰卤为活泼的酰化剂,与胺反应强烈快速,其中以酰氯应用多,为了获得好收率,必须不断出去生成的卤化氢以防止其与胺成盐,中和卤化氢可采用过量胺或加入有机碱吡啶、三乙胺甚至强碱性季铵化合物.本文介绍在药物氟他胺、氟他唑仑、卡托普利、曲尼司特、盐酸托卡尼中以酰卤作为酰化剂在氮原子上的酰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以及该单元反应的操作流程.
作者:王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现代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时间极大地延长.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钠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作者:文庆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丙卡特罗治疗剂量为12~2.5μg/kg·d-1,2次/d,对照组口服沙丁胺醇与异丙嗪;观察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及喘息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幔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定并且显著,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菁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科3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无菌操作不严格、胃-肺感染途径以及患者自身抵抗力低是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结论:重视胃肺逆行感染预防、加强气道管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等,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罗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荆芥味辛,性微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感冒、风疹、麻疹发不透及疮痔初起有表证和衄血、便血、崩漏等;用于治疗血尿、不明原因的水肿、冻疮也取得满意效果;荆芥、防风药对在临床中应用较广泛,可用于多科疾病;荆芥连翘汤治疗消化道粘膜疾病效果也不错.本文就荆芥的药用作用进行浅析.
作者:滕保玲;孙雪文;胡勇;姚艳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科室114例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显效62例,有效4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106/114),肺功能FEV、FVC、PEF明显改善.结论: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是治疗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关键.
作者:谷艺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腹皮、大腹毛、使君子药材及其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中6种元素的含量.通过测定这3种药材及其两种提取液中6种元素的含量,对不同提取方法对药材中元素含量的影响加以探讨,对药材的制剂工艺及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志国;李跃东;孟繁姝;王爱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对35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合理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骨折端固定牢固,恢复较好,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等现象,也未见有明显的神经和血管损伤.33例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下肢功能活动良好.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结论: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加上精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可以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愈合,从而降低了感染率和并发症,保证了患者的正常功能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熊瑞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配偶HI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隆阳区自1990-2009年9月并在随访状态下已婚HIV/AIDS患者基本信息,统计分析HIV感染者配偶情况.结果:在统计分析的196例HIV/AIDS患者中,配偶检测HIV抗体阳性102例,HIV抗体阳性率为52.04%(102/196);其中男性HIV/AIDS患者其配偶HIV抗体阳性率为44.74%(51/114),女性HIV/AIDS患者其配偶HIV抗体阳性率为62.20%(51/82);男女HIV/AIDS患者其配偶HIV抗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P<.05).结论:对HIV/AIDS患者的配偶告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采取保护性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荣华;向信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心肌缺血在全麻下行腹部急诊手术时麻醉处理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伴心肌缺血在全麻下行腹部急诊手术时麻醉处理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诱导插管静注药物后5 min,SBP、DBP、HR显著下降.SBP于20 min后回升到原来水平.HR于30 min回升到原来水平.全部病例麻醉期间心血管系统或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保持平稳.结论:结论:合理应用麻醉处理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及心率增快,维持全麻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平稳,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减少毒副反应.
作者:米友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抚触给婴儿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抚触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晏儿的抗病能力及情绪、睡眠质量进行对照.结果:抚触组婴儿抗病能力及情绪、睡眠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尹燕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特点.方法:选我院2007年1月1日一2009年12月31日3年闻100例年龄大干60岁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对其基本情况、手术方武,症状,肠梗部位与原因等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中,手术患者60例(60.00%);小肠梗阻60例(60.00%),结肠梗阻40例(40.00%)(术中探查证实小肠粘连10例,小肠扭转5例,小肠肿瘤5例,粪石5例,内疝2例,肠套叠3例,结肠癌16例,直肠癌12例,乙状结肠扭转l例);主要症状的前三位为常腹痛、腹胀(90例次),恶心、呕吐(70例次),停止肛门排气、排便(85例次).结论: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有一定的特点,应针对其特点进行诊治.
作者:罗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胎儿畸形产前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99年12月~2009年12月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3267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267例产妇分娩畸形胎儿269例(1.15%),其中245例产前经超声检查确诊畸形胎儿214例,阳性率87.3%,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符合率100%,漏诊31例,漏诊率12.7%;未做超声24例,产前均未做出诊断.结论:彩超可发现大多数的胎儿形态结构异常,在胎儿畸形产前筛查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旭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对产程图在初产产妇剖官产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作者:时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选择抑制大肠埃希菌、枸橼酸杆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供沙门菌检验专用,提高沙门菌的分离效率.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噬菌体、枸橼酸杆菌噬菌体和结晶紫作为抑菌剂,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沙门菌固体琼脂培养基.结果:60株各型沙门菌试验菌株均可在新型培养基上生长.与ss琼脂培养基配对,对537份健康人粪便检验,沙门菌的检出率前者为2.42%,后者为0.93%(x2=6.125,P<0.025),且保存一周后的培养基不影响沙门茵的检出率;新型培养基对已知大肠埃希菌和枸橼酸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4.74%和46.43%;在琼脂平板上就能够区别迟缓发酵乳糖的菌株,沙门菌的菌落特征明显,易于辨认.结论:沙门菌专用培养基明显优于SS琼脂,对提高沙门菌检出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凯;袁静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炎症,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1].
作者:赵月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头孢类药物抗生素,因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酒几率的增多,临床出现了很多例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发生不良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或双硫醒样反应)的患者,我院急诊科2009年共接诊12例,经抢救后均痊愈出院,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包卫方;孙朋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剖宫产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2006年1月1甘-2006年12月31日3年间200例在我院生产的孕妇.剖官产孕妇loo例为A组,自然顺产孕妇100例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产后两年内切口疼痛、子宫活动受限、贫血发生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产后出血、产后两年内切口疼痛、子宫活动受限、贫血发生例数分别为21,5例;15,3例;9,1例,22,4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各自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并发症比自然顺产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作者:方跃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