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琇;应可满
为适应当前医疗市场发展趋势,本院在全成本核算管理中细化管理、强化责任,将各科收入和支出细化到具体的班组,推行医护分开核算形成院科组三级核算管理体系.笔者结合医院运行实际,就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改革中的医护分开核算模式,从具体方法、实施条件、取得成效、实施中的注意点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作者:刘其芹;王标;王卫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从某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着手,提出加强军队中小医院人才建设的对策:一是梳理整合,确保医院重点学科人才梯次,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构筑创业平台,广泛吸引、蓄积人才;三是创造优良环境,科学保留人才;四是建立长效卫勤训练机制,培育复合型人才.
作者:朱青峰;房树志;王国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跨专业医疗团队指至少两个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有效的团队合作能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间的冲突,影响患者满意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建立有效的医疗团队的理论基础有团队成员KSAs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发展四阶段.团队KSAs能力主要用于评估团队绩效和构建团队训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用于作为团队合作模式和构建团队训练内容;团队发展四阶段主要用于指导团队建立过程和评估团队发展进程.
作者:张婷;陈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在数字化门诊建设中引入精益管理理论和方法,为门诊患者和出诊医师提供人性化服务.方法 成立精益管理团队,运用精益工具评估存在问题,采取系列措施优化流程、完善服务.结果 达到了精益管理的预期效果.结论 流程改善是数字化门诊建设的先导,门诊管理者应全程参与数字化门诊建设过程,充分重视门诊信息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作者:杨骅;王志勇;陈珏;魏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北京疾病诊断相关组(BJ-DRGs)在评价军队医院公益性方面作用.方法 收集病案首页相关数据,利用BJ-DRGs评价指标,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本院和全市医保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部分病种和科室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相对较高.结论 本院在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增强医院公益性方面尚有较大作为空间.
作者:黄美良;雷震;黄峰;王建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所医院765名男医师及451名女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比较其性别差异.结果 女医师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5个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医师;男/女医师SCL-90总分的差异在初级和中级职称中显著,在高级职称人群中不显著.结论 综合性医院女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医师差,可能与其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差异有关.
作者:尚秀花;杨霞;于强;唐云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结合本院“十一五”期间保健工作,分析医院高级人才保健工作存在的“指标不够全、保健意识弱、危险因素多、疾病种类复杂”等问题.同时,提出加强健康检查及信息采集、建立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制定健康管理干预计划等相关对策措施.
作者:徐欣;苏长青;涂平安;程传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层次妇科体检人群对隐私保护的需要,提升妇科护理服务质量及体检者满意度.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0年3月抽取妇科体检者400例视为改进前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隐私保护的需要及满意度,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改进;于2011年4月再次随机抽取妇科体检者400例视为改进后组,采用同样的问卷及方法进行隐私保护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其改进效果.结果 改进前400例妇科体检者对隐私保护的需要(需要+较需要)依次为“保护隐蔽部位”(99.50%)、“保密病史病情”(97.00%)、“保守个人资料”(89.50%)、“维护私人空间”(87.25%);改进后400例妇科体检者对以上4个项目的满意度均较改进前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法制教育是提高其隐私保护意识的有力保证,保护身体隐蔽部位、注重体检报告细节管理以及尊重,并维护体检者私人空间等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满足不同层次妇科体检人群隐私保护需要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性.方法 系统分析某三甲医院十一年278例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和赔偿金额.结果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仍然是目前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办法;协商解决的平均赔偿金额低,经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医疗纠纷平均赔偿金额高;协商解决中未予赔偿例数所占的比例,要远低于经医疗事故鉴定后协商解决和经法院判决中未予赔偿例数所占的比例;经法院判决的医疗纠纷数量呈增加趋势.结论 法律途径是当前医院解决医疗纠纷的有力武器.
作者:于博;陈昌海;金香兰;孙晋科;徐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合理性是保证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本文介绍基于谈判机制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及其研究现状,提出对付费方式进行改革的建议,以期达到实现医、患、保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目的.
作者:潘丽;王标;叶光明;汤峥嵘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本文就建立一个既节省时间与空间,又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与实物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方法,介绍借助计算机与密集柜相结合的病理资料管理新模式;该模式既顺应新形式下医疗发展的需求,又能在教学与科研等回顾性研究及医疗纠纷的举证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伟;陈晓东;周永梅;彭大云;陈敬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实施科室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科室的潜力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军队医院实行的全面预算财务管理,由于缺少临床科室的直接参与,使医院预算管理缺乏明确的具体目标,临床科室也缺少自身为医院整体发展应承担的具体责任.推行科室预算管理,充分发挥科室预算管理在医院内部管理中的作用,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刘子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某军医大学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2006-2010年受理科技查新委托项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侧面对5年来科研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 以某军医大学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保存的科技查新存档材料为统计分析资料,利用2011年版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和Microsoft Excel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分析 科技查新项目1113项,其中报奖科技查新239项,立项科技查新470项,博士课题开题查新382项,其他类型的科技查新22项.博士学位课题开题查新所占比重大,科研立项查新项目远多于报奖查新项目,科技查新课题倾向于临床医学.建议与对策 科技查新工作对科学研究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应当加大科技查新的宣传,科学统筹安排,积极发挥查新对科研决策的支持作用;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培养高水平知识型科技查新人才.
作者:孙晓希;范吉莲;汤琳;王侠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文章综述军队医院实行聘用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重要性,解读从政策上保障聘用人员职业生涯长远发展.围绕着职务聘任实施细则的制定、实施工作,论述具体做法与体会.为军队医院的聘用制医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任林琇;应可满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数据分析是决策的依据,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的质量问题存在于信息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为数据的不一致、不完整、不规范,给统计工作的准确度和信息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带来影响.医院管理部门和各级职能部门应对数据质量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类技术人员协作配合,采取强化人员应用能力,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数据监督审核机制等措施,重视数据挖掘和数据资源的利用,从数据录入的源头到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来提高数据质量.
作者:张志荣;李颖;蔺金斗;靳璐薇;都路艳;赵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火灾是航母大的安全隐患之一.本文分析美国二战期间19艘和二战后42艘航母火灾情况,分析造成火灾的原因及伤亡情况,得出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和火灾发生后伤员及时有效救治的启示.
作者:陈国良;周俊;姬悠然;徐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新版电子病历是军队“数字化卫勤工程”的主要项目,本文就该系统在本院试点运行中的主要做法、经验体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关晓峰;唐晓东;何伟华;葛雪燕;胡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不同职称医技专家对军队高级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看法.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比较不同职称专家赋予各指标权重的差异.结果 不同职称的专家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医技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三级指标教学成果的看法基本一致.而对二级指标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三级指标医技工作质量的看法不同.结论 综合考虑不同职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制定高级技术职务标准.
作者:鲁娟;黄伟灿;王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通过对2例非医疗过失性医疗纠纷的处置分析,提出军队中小医院防范对策: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即建立院科两级立体式医疗安全管理网络,责任到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突出医疗查对、病情告知、三级检诊、病案管理等基本常规的坚持;加强医疗安全关键环节的管理工作,以关键制度、部门、人员、患者、环节、时间的有效管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蔺怀勇;王伟勇;李大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针对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低耗和便捷价廉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文章从营造绿色的医院环境,提供高效的医疗保障,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疗质量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实现为患者提供“零污染”“零障碍”“零距离”和“零缺陷”的绿色医疗服务.
作者:茅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