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目的 探讨疼痛教育对腹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教育.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术后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24 h睡眠时间及住院天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4.55±1.12)分,对照组患者疼痛的VAS值为(6.08±0.66)分,试验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7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0.12±9.12)h、首次下床时间为(43.36±22.51)h、24 h睡眠时间为(12.52±3.56)h、住院时间为(8.61±3.14)d,对照组分别为(35.57±9.83)、(53.55±24.65)、(8.14±3.21)h、(11.52±3.53)d,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教育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作者:乔艳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入院的、接受左心室肥厚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组,一组单纯使用咪达普利进行治疗(参照组,共有38例),而另一组使用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研究组,共有39例).其中参照组服用咪达普利10 mg/d,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10 mg/d的咪达普利以及80 mg/d的缬沙坦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观察患者的LVMI、心率、肌酐、血钾、血压水平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的HR为(67.72±9.88)次/min,LVMI为(122.43±19.88)g/m2,参照组的HR为(73.18±10.54)次/min,LVMI为(134.98±21.34)g/m2,研究组HR、LVMI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收缩压治疗前为(158.34±14.88)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为(122.09±10.32)mm Hg,舒张压治疗前为(98.47±10.50)mm Hg,治疗后为(79.16±6.45)mm Hg,参照组的收缩压治疗前为(157.41±14.25)mm Hg,治疗后为(125.13±12.33)mmHg,舒张压治疗前为(98.23±10.12)mmHg,治疗后(80.49±6.82)mm 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整形修复对烧伤整形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烧伤患者,根据整形修复时不同修复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于烧伤后10d后采取整形修复,观察组60例于烧伤后10d内采取早期整形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整形修复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恢复、功能恢复与ADL评分[4.85±1.24)、(9.65±0.28)、(42.16±8.56)分]均高于对照组[(3.10±0.78)、(8.02±0.20)、(35.10±8.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为1.67%(1/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烧伤整形患者行早期整形修复效果显著,可提高皮片存活率,减少血肿面积,并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桂全;林麟;佟妍;宋家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麻醉下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试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骨科收治的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矫形术完成后直接送入监护室;观察组在矫形术固定装置安装完成后进行唤醒试验,检测指标测定完成后给予瑞芬太尼镇定,送入监护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率、血压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对比术中知晓和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维库溴铵用量、血压、心率分别为(396±67)、(417±81)min、(2 011±438)ml、(83±14)、(156±22)、(36±8)mg、(61.5±4.3)mm Hg(1 mm Hg=0.133 kPa)、(77.8±15.5)次/min,与对照组的(388±72)、(413±83)min、(1 988 ±457)ml、(86±14)、(149±26)、(38±5)mg、(62.5±4.6)mm Hg、(80.1±14.2)次/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分别为(4.7±1.4)、(7.7±2.1)、(9.3±2.4)min,与对照组的(4.4±1.3)、(7.8±2.3)、(9.1±2.6)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知晓率和术后谵妄发生率分别为3.33%、5.00%,与对照组的3.33%、5.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麻醉下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情绪以及谵妄等无显著影响,手术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重视.
作者:关志鹏;朱艳玲;张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解郁丸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解郁丸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后第4、6、8周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价治疗效果,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价不良反应.不同时间点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治疗时间各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6、8周的总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 解郁丸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董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来本院治疗的8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息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氨溴特罗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疗程为14 d,评价两组患儿的疗效,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分和肺功能(PEF变异率)检测.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2例,95.45%)高于对照组(33例,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C-ACT评分明显升高,为(23.02±2.93)分;PEF变异率明显降低,为(15.16±2.56)%,同时治疗组患儿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19.62±3.12)分、(20.93±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可有效降低患儿呼吸道高反应性并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姚爱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SHCC患者共44例(54个病灶),将所有选中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3 ms/组(22例,25个病灶)及5ml/s组(22例,29个病灶).邀请3位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所成图像进行评价.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位医师对两组患者诊断一致性良好(K=0.61 ~0.74),分别为0.61、0.66、0.72、0.65、0.74、0.61.两组患者的Az平均值分别为(0.94±0.02)、(0.93±0.0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8,P>0.05).结论 SHCC的临床诊断中,3ml/s和5 ml/s均可以采用.但因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进行进一步探讨不同注射速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来证实不同注射速度的可行性.
作者:郑超;刘惠敏;刘志鹏;姜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确诊并在本院胸外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COPD病程分期相应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采用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测量患者的疲劳感知.记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疲劳状况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MFI总分、综合疲劳、体力疲劳、活动减少、动力下降、脑力疲劳得分分别为(42.06±10.78)、(9.01±3.20)、(9.16±2.52)、(9.91±2.59)、(6.38±2.80)、(7.66±2.01)分,均低于干预前的(57.16±12.63)、(12.13±4.10)、(12.13±4.10)、(13.50±3.43)、(9.13±3.09)、(10.13±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58.71±9.92)、(11.91±2.84)、(12.50±2.71)、(12.59±2.68)、(8.88±2.65)、(9.81±2.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阶段性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的疲劳状况有一定的缓解效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在降低产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在本院分娩的10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法;干预组采用无创助产护理技术的治疗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生产后会阴伤口情况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产妇有19名(38.00%)出现会阴水肿,多于干预组的9名(18.00%)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0,P<0.05).对照组产妇会阴伤口疼痛天数为(15.2±3.2)d,明显长于干预组的(7.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64,P<0.05).两组研究对象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31,P<0.05).结论 对产妇采用无创助产护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疼痛程度,且对产妇会阴的伤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宋小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膀胱保留术综合治疗方案对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治疗,观察组采取膀胱保留术综合治疗方案.术后定期复查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4年内生存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3.65±31.33)ml、(1.15±0.43)d、(46.31±10.24)min、(8.05±1.36)d,对照组分别为(697.86±82.14)ml、(2.01±0.81)d、(162.19±32.55)min、(15.28±2.9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4年内生存率分别为64.44%、7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IBC患者采取膀胱保留术综合治疗方案,其生存率与RC相当,且保持了较好的膀胱功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但仅限于强烈要求保留膀胱或不耐受RC的患者,不适用于晚期患者,术后应严格行复查与随访程序.
作者:罗文;贾洪涛;罗茂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 1年1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106颗)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组,30例,54颗)和对照组(B组,30例,52颗)两组.A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案,B组患者予以西砒氯铵含漱液含漱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牙龈增生指数(gingival hyperplasia index,GH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等指标变化情况.不同治疗时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GHI[(3.05±0.44)、(1.66±0.32)、(1.21±0.30)与(3.04±0.46)、(1.90±0.35)、(1.52±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82,P<0.05);两两比较发现,T1和T2时,两组患者GHI评估结果均较T0时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SBI[(2.81±0.30)、(1.70±0.21)、(2.44±0.36)与(2.82±0.30)、(1.99±0.20)、(2.98±0.35)]、PLI[(1.61 ±0.43)、(0.71±0.26)、(0.41±0.21)与(1.62±0.42)、(0.96±0.23)、(0.68±0.20)]、DD [(5.01 ±0.62)、(2.44±0.36)、(2.15±0.31)mm与(5.01±0.60)、(2.98±0.35)、(2.50±0.32)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95、6.851、6.953,均P<0.0S);两两比较发现,T1和T2时,两组患者各炎症程度指标评估结果均较T0时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予以牙周基础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牙龈增生症状,于其预后提升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立国;贾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个体化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进行个体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抑郁、焦虑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63.6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血压发生率(4.55%)、出血血肿发生率(9.09%)、尿潴留发生率(6.82%)、腰背酸痛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9%、36.36%、38.64%、59.09%),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为(22.61±5.99)分、焦虑评分为(25.84±8.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05±11.21)、(38.94±11.08)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显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片联合贝拉普利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贝拉普利治疗,起始剂量为5 mg/d,2周后加到2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倍他乐克片治疗,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function classificatio,NYHA)Ⅲ~Ⅳ级患者的起始剂量为15 mg/次,Ⅱ级患者的起始剂量为25 mg/次,1次/d,每2周可将剂量增加1倍,直至190 mg/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swalking test,6MWT)、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组织多普勒E峰减速时间(deceleration time,DT)、心室舒张期充盈速度E/A比值、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E'比值、血浆中NT-pro BNP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 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6MWT、E/A比值、E/E'比值分别为(478.23±52.18)m、(1.39±0.26)、(10.58±2.61),均优于对照组的(398.66±49.33)m、(0.89±0.22)、(12.13±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倍他乐克片联合贝拉普利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用贝拉普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阳;王晓强;刘亚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护理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并住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8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全程护理干预.经护理后,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71.3±13.6)、(72.3±15.4)、(63.9±17.6)、(68.8±17.2)、(75.6±19.5)、(79.4±16.6)、(78.6±14.7)、(75.7±14.5)、(41.6±15.3)、(43.7±17.3)、(45.9±18.7)、(47.4±17.8)、(53.6±16.3)、(59.3±18.6)、(57.8±14.5)、(45.8±15.5)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91.18%、52.9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3±0.6)d、(2 920.6±206.6)元、(5.7±1.2)d、(3 286.7±324.4)元],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率,减少了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房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护理前后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两组用药、饮食及保暖依从性,记录两组患者再出血情况和平均出血次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保暖依从性评分分别为(9.16±0.53)、(9.24±0.58)、(9.10±0.4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1.29)、(8.27±1.36)、(7.98±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得分分别为(93.68±5.29)、(89.64±7.25)、(94.18±4.26)、(91.34±6.2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7±6.43)、(82.34±5.89)、(85.14±6.20)、(83.37±5.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平均出血次数为(1.03±0.37)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0.5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姜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急诊科接收的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妊娠方式以及胎儿状况、心理状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的比例和总满意率(51.74%、91.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76.79%),观察组采用剖腹产患者的比例(37.50%)明显低于对照组(69.64%),观察组胎儿存活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86%、78.5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pe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9.7±0.4)、(8.1±0.5)、(33.85±5.23)、(41.80±10.26)、(44.25±9.21)、(51.29±6.2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中,不仅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胎儿死亡率,还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常志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丙卡特罗片治疗,实验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喘息、咳嗽、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咳嗽缓解、喘息消失、哮鸣音消失、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53±1.93)、(3.02±1.03)、(3.71±1.65)、(5.32±2.3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6 ± 1.86)、(4.98±2.46)、(6.50±3.96)、(7.33±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能够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咳嗽、喘息、哮鸣音、啰音消失时间,缓解患儿肺部体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曲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和氯沙坦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造成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2月-2015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氯沙坦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50 mg/d),观察组31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150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AngⅡ、TXB2、COX-2 、PAR水平,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XB2、COX-2、PAR水平分别为(578.09±161.89)pg/ml、(81.03±14.20)U/L、(12.59±0.70)%,对照组分别为(2 024.05±155.11)pg/ml、(144.09±26.49)U/L、(17.16±1.02)%,对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OX-2的表达为(4.10±0.26)×103,对照组为(5.21 ±0.54)×103,厄贝沙坦的抑制作用优于氯沙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细胞培养TXB2为(103.44±2.8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30±3.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效果良好,对血小板活性抑制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郑腾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患者以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作为治疗药物;B组患者以艾塞那肽作为治疗药物,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MI、FBG、2 h PBG、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TG及TC.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BMI、FBG、2 h PBG、HbA1c、餐后2hC肽、空腹C肽、TG及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C肽水平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幅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艾塞那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改善β细胞功能,有效降低体重.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教学中的效果,为社区护理学相关章节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指导与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月本校护理专业2012级1班72名学生为观察组,2012级2班52名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课堂讲授+分组专项社区调查+分组专题汇报”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综合医院见习+见习报告”的教学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满意度以及到社区医院工作意愿等进行调查,通过理论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的考核成绩为(83.71±10.55)分,观察组为(87.53±7.00)分,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在90~99.5分的人数为24人(33.33%)多于对照组的15人(28.8%).两组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满意情况、到社区医院工作意愿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教学中,“课堂讲授+分组专项社区调查+分组专题汇报”的教学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愿.
作者:付其刚;杨晓红;陈凌云;肖冬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