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邓玲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61例(70眼)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35眼)和对照组30例(35眼).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监测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4.3%(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9%)(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奥司明治疗肛肠外科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口服治疗肛肠外科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肛肠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肛缘水肿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各50例.正常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换药处理后口服地奥司明片进行综合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显效率92.00% (46/50),正常组显效率仅为74.00% (37/50),实验组疗效要好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水肿积分降低(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比正常组高(均P<0.05).结论 地奥司明在肛肠外科手术后肛缘水肿治疗上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肛缘水肿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运用.

    作者:左艳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导致急性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致急性皮肤反应的影响因素,对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9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每周放疗剂量、颈部皮肤反应情况、物理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体重指数(BMI)等12项临床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 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营养因素和体重指数是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因素(OR=10.108,P<0.05)、物理因素(OR=0.254,P<0.05)、营养因素(OR=0.319,P<0.05)是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物理因素、药物因素和营养因素为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何爱莲;惠晓颖;孙学明;吴慧;杨福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用GM(1,1)模型预测厦门市居民溺水死亡与减寿趋势

    目的 探讨厦门市居民溺水死亡和减寿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溺水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9-2014年厦门市居民溺水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用GM(1,1)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进行预测.结果 2009-2014年,厦门市居民溺水死亡率为1.54/10万,女性居民溺水死亡率年均上升12.77%,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83倍.GM(1,1)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相对误差0.77%~4.45%,预测2015-2019年溺水死亡率有所上升,AYLL值有所下降.结论 未来厦门市溺水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重视溺水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张琼花;林艺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路径指导的心脏康复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心脏康复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76例AMI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以临床路径为指导制定心脏康复路径手册,出院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康复指导,观察组按照心脏康复路径手册的内容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压力应对、用药等,干预周期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子控制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再就诊次数等.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LDL-C、HbA1c及吸烟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再就诊1例,占1.14%,对照组再就诊6例,占6.82%;观察组再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MI患者出院后,以临床路径为指导制定心脏康复路径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逄玉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单纯经阿糖腺苷治疗)和观察组(47例,经喜炎平+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预后和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 (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清醒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T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喜炎平与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并有助于提高患儿T细胞亚群的水平.

    作者:敬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内在力量在老年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在对内在力量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国内外内在力量在护理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内在力量的护理研究提供借鉴,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指导.

    作者:卢沛;戴付敏;陈瑞云;李军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61例(70眼)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35眼)和对照组30例(35眼).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监测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4.3%(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9%)(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泰安市2007-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7-2013年泰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泰安市2007-2013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泰安市共报告乙脑病例7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9 /10万;死亡1例,病死率1.33%.整体疫情趋势平稳,2013年度乙脑发病有大幅提高;8-9月份为高发季节,占全部病例的88.00%;发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55例,占73.33%),小于15岁发病者共计13例,占全部发病的17.33%.患者以农民(46例,61.33%)为主.患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有28例,占调查病例的37.33%.结论 泰安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2013年受乙脑自然流行周期影响,发病有大幅增加,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加强乙脑病例监测,落实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乙脑发病的关键.

    作者:李连国;张春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湘西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湖南湘西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亚健康状态评价标准问卷(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25,SHSQ-25)对湘西5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湘西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36.56%.多种因素能够影响湘西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其中,性别、钱够花、已经确定考研或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生活规律发生重大变动(饮食睡眠规律改变)、本学期参加了大学英语(CET4或CET6)或计算机等考试是亚健康的影响因素(OR=1.744、1.805、1.689、0.481、1.570).结论 湘西大学生亚健康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应加强亚健康健康宣教,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或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

    作者:宋晓英;杨婉丽;雷云霓;曾凌枫;陈怡;黄大元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CR、SCr、BUN、TG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UAER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ACR、SCr、BUN、T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是一种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有效药物,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魏巧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2011-2015年南通市通州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为该地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妇幼保健三网监测要求,监测全区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调取2011-2015年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南通市通州区育龄妇女平均死亡率为66.08/10万,各年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前五位致死性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白血病,交通事故和自杀是通州区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强严重危害育龄妇女健康的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同时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

    作者:吴锦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Survivin和E-cad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E-cadherin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E-cadherin在120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A组)、1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B组)及120例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E-cadherin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中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癌转移、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A组中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存在负相关(r=-0.697,P<0.05).结论 Survivin和E-cadherin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评估其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秦珍珠;王丹;张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脑梗死68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单用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孙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飞秒激光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术对近视患者的矫正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8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取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在UCVA、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变化[(2.13±3.38)、(2.43±3.57)、(2.47±3.79)、(2.33±0.7)μm]与[(2.28±3.16)、(2.58±3.94)、(2.66±3.17) (2.41±3.25)μ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86%)显著低于对照组(27.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均能有效治疗近视,但飞秒激光微切口透镜取出术不良反应小,总体效果优于原位角膜磨镶术.

    作者:贾骥;周慧瑶;张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日照市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性别分析

    目的 为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1 15 695名)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和性别结构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平均不合格率为4.93%,各项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为:ALT>抗-HCV>抗-TP>HBsAg>抗-HIV,ALT、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项目各年度之间的不合格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ALT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15∶1,HBsAg和抗-HCV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3∶1,抗-TP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1∶1,抗-HIV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约为女性献血者的2倍.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和献血前征询,从低危、固定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初筛工作,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血.

    作者:庄彩梅;庄文华;孙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苏州失地农民口腔卫生与口腔疾病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相城区失地农民的口腔卫生行为现状,探索失地农民口腔疾病防治措施,为失地农民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凤阳村,西湖村,渭西村三个村45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失地农民中缺牙率为64.5%,而补牙率仅为15.1%,龋齿率高达47.1%,女性较男性更加注重口腔卫生保健;口腔卫生知识缺乏的人群口腔卫生行为也较差.结论 失地农民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比一般人群差,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严重缺乏,在失地农民中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非常重要.

    作者:马庆华;聂萍萍;陈亚华;顾凤英;孙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泰市2013-2014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为了解新泰市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对新泰市2013-2014年的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AEFI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泰市2013-2014年共报告AEFI243例,平均报告发生率为30.14/10万.报告发生率,2013年为28.20/10万,2014年为32.23/10万.平均报告发生率,农村为28.16/10万,城市为39.69/10万,男性为32.06/10万,女性为27.83/10万,0岁组报告病例数多118例(占48.56%),百白破疫苗为65.72/10万,减毒乙脑疫苗为50.08/10万.243例中,一般反应占97.53%,异常反应占1.65%,偶合症占0.82%,5月份多,占20.58%.结论 新泰市的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正常;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许多种因素相关,不同疫苗有着不同的发生率;AEFI主要发生在较低年龄组儿童.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gallbladder catheterized drainage,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5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AC患者180例,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PGC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镜穿刺置管引流,对比患者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术后7d的置管情况,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7d患者的胆囊大小以及右上腹疼痛、腹膜炎、恶心呕吐、胆囊床渗出、体温≥38℃及WBC>10× 109/L的比例均分别明显小于各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7d患者的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体温≥38℃的比例均分别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PGCD治疗老年AC,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崔虎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医学院校《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初布探索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前沿科学,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提.本文在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师资力量等方面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旨在激发医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者:王艳琴;蒋显勇;李军;袁才佳;易艳军;陈婕;李木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继发青光眼64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营口爱尔眼科滨海医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 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初期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伊忠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