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敬宏

关键词:喜炎平, 阿糖腺苷,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临床疗效, T细胞亚群
摘要: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单纯经阿糖腺苷治疗)和观察组(47例,经喜炎平+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预后和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 (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清醒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T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喜炎平与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并有助于提高患儿T细胞亚群的水平.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泰安市2007-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7-2013年泰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泰安市2007-2013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泰安市共报告乙脑病例75例,呈散发状态,年均发病率为0.19 /10万;死亡1例,病死率1.33%.整体疫情趋势平稳,2013年度乙脑发病有大幅提高;8-9月份为高发季节,占全部病例的88.00%;发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55例,占73.33%),小于15岁发病者共计13例,占全部发病的17.33%.患者以农民(46例,61.33%)为主.患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有28例,占调查病例的37.33%.结论 泰安市乙脑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2013年受乙脑自然流行周期影响,发病有大幅增加,农村是防治的重点地区.加强乙脑病例监测,落实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乙脑发病的关键.

    作者:李连国;张春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侵权责任法》第七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并以单独条款明确了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情形下医疗机构和血液提供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在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的同时,对于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严的标准.这就要求采供血机构正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有效降低医疗诉讼活动中的风险.

    作者:王玉霞;司桂玲;刘燕;崔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ICB下肢生物力学调整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ICB生物力学足垫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双侧KOA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下肢生物力学调整.两组常规康复治疗均每周治疗3d、每天1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分析关节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4周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疼痛改善情况治疗组较好(P<0.05),对关节僵硬改善程度及日常活动能力未见明显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经治疗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B生物力学调整对KOA疼痛、关节僵硬改善及日常活动能力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中对减轻KOA疼痛比常规康复效果好.

    作者:郭琼;叶倩;胡智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南通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调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如何养老一直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兼有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势.本文通过对200名南通市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需求,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过少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改善的对策.

    作者:许龄木;官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2011-2015年南通市通州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为该地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妇幼保健三网监测要求,监测全区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调取2011-2015年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南通市通州区育龄妇女平均死亡率为66.08/10万,各年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意外伤害、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前五位致死性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白血病,交通事故和自杀是通州区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强严重危害育龄妇女健康的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同时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高育龄妇女健康水平,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

    作者:吴锦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继发青光眼64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营口爱尔眼科滨海医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 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填充继发青光眼初期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伊忠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2009-2015年淅川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5年淅川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eer counseling testing,VCT)情况,为制定和完善VCT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09-2015年淅川县VCT资料,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2009-2015年共有3 984人接受咨询检测服务,以性行为者为主,占53.61%;非婚异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者比例呈上升趋势(均P<0.05),采供血行为比例呈下降趋势(P<0.05).HIV抗体阳性者中,以性行为为主,占53.61%;男男性行为者是HIV及梅毒感染率高的人群,分别为14.02%和10.98%.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求询原因的咨询者HIV、梅毒感染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 性行为者是淅川县VCT门诊主要咨询人群,也是HIV和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高危人群主动接受VCT服务.

    作者:阮明谦;高秀兴;李多锋;陈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经咖啡因与氨茶碱干预的疗效及护理会

    目的 对咖啡因与氨茶碱类药物及相应护理模式对患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疾病的早产儿实施临床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疾病的早产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采用氨茶碱类药物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咖啡因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且两组分别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家长对呼吸暂停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药物治疗前后呼吸暂停每天发病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新生儿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前后呼吸暂停每天发病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家长对呼吸暂停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咖啡因及相应护理模式对患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疾病的早产儿实施临床干预的效果优于氨茶碱类药物.

    作者:李玲燕;曹丽娜;刘玲玲;马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湘西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湖南湘西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亚健康状态评价标准问卷(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25,SHSQ-25)对湘西5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湘西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36.56%.多种因素能够影响湘西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其中,性别、钱够花、已经确定考研或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生活规律发生重大变动(饮食睡眠规律改变)、本学期参加了大学英语(CET4或CET6)或计算机等考试是亚健康的影响因素(OR=1.744、1.805、1.689、0.481、1.570).结论 湘西大学生亚健康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应加强亚健康健康宣教,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或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

    作者:宋晓英;杨婉丽;雷云霓;曾凌枫;陈怡;黄大元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独活寄生汤加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维生素B1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5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小针刀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独活寄生汤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秀花;张新生;张梁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Survivin和E-cad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E-cadherin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E-cadherin在120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A组)、1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B组)及120例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E-cadherin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中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癌转移、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A组中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存在负相关(r=-0.697,P<0.05).结论 Survivin和E-cadherin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评估其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秦珍珠;王丹;张玉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医学院校《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初布探索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前沿科学,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提.本文在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师资力量等方面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旨在激发医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者:王艳琴;蒋显勇;李军;袁才佳;易艳军;陈婕;李木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内在力量在老年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在对内在力量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国内外内在力量在护理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内在力量的护理研究提供借鉴,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指导.

    作者:卢沛;戴付敏;陈瑞云;李军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CNAST0802明胶空心胶囊中的铬含量

    目的 探讨明胶空心胶囊中铬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方法与结果.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CNAS T0802明胶空心胶囊中的铬含量.结果 编号为T0802-019-A样品为满意结果.结论 本实验室具有明胶空心胶囊中铬含量的测定能力,有原子吸收重金属痕量检测能力.

    作者:何涛;胡佳;李盈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脑梗死68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单用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孙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单纯经阿糖腺苷治疗)和观察组(47例,经喜炎平+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预后和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 (P<0.05);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清醒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T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喜炎平与阿糖腺苷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并有助于提高患儿T细胞亚群的水平.

    作者:敬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2014年泰兴市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掌握市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落实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市区中小学在校生,对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血压升高、营养不良、沙眼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影响市区中小学生健康的卫生问题依次是视力不良(72.38%)、超重肥胖(30.76%)、龋齿(25.63%)、血压升高(16.10%)、营养不良(3.76%)及沙眼(1.90%).与往年比较,视力不良、超重肥胖患病率上升且超重肥胖患病低龄化,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且年龄后移;视力不良、血压升高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x2=5 740.09、1 672.76,均P<0.05);龋患以乳龋为主.男生以超重肥胖、血压升高突出,女生视力低下与龋患高于男生.结论 学生视力不良、超重肥胖患病已处于较高水平,其他患病处于一般水平,学生血压升高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完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学生健康促进政策、措施,着力于早干预,以期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降低健康危害.

    作者:谢正兴;沈谦;夏鹏;尹中英;常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导致急性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致急性皮肤反应的影响因素,对主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9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并记录每周放疗剂量、颈部皮肤反应情况、物理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体重指数(BMI)等12项临床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 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营养因素和体重指数是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因素(OR=10.108,P<0.05)、物理因素(OR=0.254,P<0.05)、营养因素(OR=0.319,P<0.05)是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物理因素、药物因素和营养因素为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何爱莲;惠晓颖;孙学明;吴慧;杨福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时机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implantation secondary glaucoma,IOL)的手术时机.方法 收集自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IOL患者,根据手术时机选择的不同将22例患者(22眼)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0),观察组患者在眼内压30~50 mm Hg(1 mm Hg=0.133 kPa),药物治疗无效3~5 d时的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联合虹膜根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眼内压超过50 mm Hg,药物治疗无效超过7d的难治性青光眼再行上述手术治疗,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内压,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眼内压(18.2±9.0) mm Hg,1个月眼内压(14.3±8.2) mm Hg,3个月眼内压(15.7±8.9)mm Hg,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1个月眼内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平均眼内压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联合虹膜根切术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IOL的有效术式,在其发病早期,眼内压30~50 mm Hg时行此手术治疗,能缩短眼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日照市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性别分析

    目的 为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的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1 15 695名)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和性别结构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2010-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平均不合格率为4.93%,各项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为:ALT>抗-HCV>抗-TP>HBsAg>抗-HIV,ALT、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项目各年度之间的不合格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ALT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15∶1,HBsAg和抗-HCV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3∶1,抗-TP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1∶1,抗-HIV项目不合格的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约为女性献血者的2倍.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和献血前征询,从低危、固定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初筛工作,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血.

    作者:庄彩梅;庄文华;孙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