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军队医院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体会

周国和;阳林俊;王凯

关键词:军队医院, 卫勤力量, 建设
摘要:我院根据总部颁发的<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暂行规定>,认真做好军事斗争卫勤保障准备,狠抓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严格训练,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卫勤保障任务.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对体系部队医疗保障模式的探索

    对新时期部队医院如何进行体系部队医疗保障方式的改变,适应部队的作训特点,解决边远地区部队医疗保障问题,发挥部队现有卫生资源的作用、提高部队卫生队的本级保障能力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依托基层单位卫生机构建立医院的接诊中心,分别负责地域内不同建制团营单位的做法.这种模式方便了官兵就医,有效减少了后送,对提高部队积极性、培养自我保障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医护人员与部队加深感情、转变了服务意识,并且提高了医院效率,促进了分级救治的推行.

    作者:华长江;郭爱勇;汪勇;张卫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军队医院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建设体会

    我院根据总部颁发的<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建设暂行规定>,认真做好军事斗争卫勤保障准备,狠抓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严格训练,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卫勤保障任务.

    作者:周国和;阳林俊;王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边疆军队医院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本文就制约边疆地区军队医院发展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着重从政策、军队医院的性质、特殊的地理环境、医疗纠纷的干扰等诸多方面提出看法.针对各方面的不利因素,总结了近几年来为加速医院建设所思考的问题和已经所采取的举措,取得了三年翻一番的可喜效果.

    作者:冯德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量

    目的:寻求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量综合评价方法,为合理组织卫生服务和优化军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TOPSIS法对西北地区不同军兵种、不同类别军队人员的6项主要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区陆军人员卫生服务需要量高,空军人员次之,总装人员低.按人员类别分析,现役人员中士官的卫生服务需要量高,其它依次为团以下干部、义务兵和师以上干部.结论:TOPSIS法应用于评价军队人员卫生服务需要量方法简便,结果真实可靠、易于解释,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郭鹏飞;郭强;汤明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科室实施效率管理和规范建设的目标策划

    效率包括效能(efficacy)和效果(effectiveness).效率的高低好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科室建设的目标规划,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有了可行的科学路径,才能保障各项任务的管理实施.

    作者:胡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一块基石.对于军队医院来讲,还是关系到实现保障有力的要求和巩固军民团结的大事.

    作者:王文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持卡就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002年我院承担了全军军人保障卡试点工作,2004年全军医改工作启动后,我院处于医疗卡和军人保障卡双卡并行状态,保障体系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员使用军人保障卡;有四分之三的人员使用全军医疗卡在我院就医.保障医院双卡顺利运行的关键是要把握规范化管理,我院以改革为契机,通过规范化管理,促制度、职责、标准的落实,从管理中要效益,不断提高医院的联勤医疗保障水平[1].

    作者:张素炎;王志强;刘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患关系心理学探讨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医患纠纷来源,指出医患沟通不当,患者对医学期望值过高等,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加强医患沟通以及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医疗期望,是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柴长春;徐高峰;杨勇;胡扬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科主任应具备的决策与调控能力

    科室是构成医院的基础和功能单位[1].科主任是科室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决策与调控能力对科室总体建设,医疗技术水平有着重大影响[2].科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只要科学的决策与调控,困难与矛盾才会迎刃而解.

    作者: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诊科抢救仪器的应急管理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危重病抢救的主要场所[1].危重病的抢救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活动,其特殊在于它对速度和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抢救的迅速和准确,抢救仪器时刻均处于应急状态(佳备用状态),为此对抢救仪器制定了应急管理办法.

    作者:李蔓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拓宽护理管理内涵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的不断完善,军队护士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给护理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强化管理和规范制度为双翼,围绕质量管理这一主线,将我院护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落在实处,使护理质量全面上升.

    作者:李世英;杨晓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论新时期军队医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为了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反恐打击及自然灾害、重大疫情、事故的救护的需要,军队医院应着力加强应急能力的训练,提高医护人员在战时战伤救护、和平时期灾难抢救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切实提高新时期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

    作者:应可满;夏挺;姜新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63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为了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对3个手术科室(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丁艳;张皖瑜;尹湘毅;张国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论军队医院效益的和谐发展

    军队医院效益的和谐发展,是现阶段改革和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军队医院的效益构成和和谐发展的特征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军队医院构建效益和谐发展体系的关键要素.

    作者:杨前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于临床部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原为一所三等乙级驻军医院,在编制体制调整中转隶福州总医院,成为福州总医院下属的临床部.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转变,如何找准发展的定位,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作者:高剑英;李平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1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患关系的变化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这种全新的医学模式相适应,出现了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新模式,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到整个医疗活动当中,共同应付、战胜疾病,解除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健康[1].医患之间有大致相等的主动权和其他权利,共同参与、相互协商,来决定医疗行为的实施过程,有利于提高疗效和融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唐圣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门诊100例疑难病会诊分析和体会

    总结和分析了门诊部疑难病会诊中心100例会诊病例.认为加强门诊专科技术力量,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完善基础检查,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诊疗,增强门诊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是提高门诊医疗服务内涵的关键.

    作者:贺向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战伤救护模式在成批伤病员救治中的实践与思考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突发事件发生率逐年上升,成批伤病员抢救己成为医院急诊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地处沿海城市城乡结合部,又是工厂企业密集区,每年因各种工伤、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造成的成批伤病发生率较高.1995年以来我院采取平战结合方式,应用军事医学发展中成功经验,以战伤救护模式组织各种成批伤病员抢救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建洪;黄德华;黄建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军队医院聘用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与管理探讨

    军队医院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指符合国家、军队规定的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所需条件,由社会聘用到军队医疗机构的医、药、护、技、工程、研究岗位工作的合同制非军队人员.军队医院对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日见突出,其招聘及管理工作应依据国家、军队有关法规,维护受聘人员和聘任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同岗同酬和规范化管理.

    作者:许红民;丹子军;孙学刚;于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新策略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医疗服务质量的含义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也被不断引进.本文介绍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概念、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以及改进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建议,这有利于我国医疗机构明确认识,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乐虹;郝敏;唐圣春;余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