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0例老年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刘志勇

关键词:老年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分子分型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了解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210例可手术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6%和8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因素有淋巴结状况(P =0.020),肿物大小(P =0.049)和内分泌治疗(P =0.032).影响本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有淋巴结状况(P=0.005),TNM分期(P=0.021)和内分泌治疗(P=0.015).Cox多因素分析示淋巴结状况和内分泌治疗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DFS和OS不同,其中,Luminal A型复发转移率低,而Basal-like型复发转移率高于其他类型,总生存时间短.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临床分期较早,其公认的治疗方式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预后与淋巴结状况和内分泌治疗有关.应注意早期诊断,受体阳性时给予充分内分泌治疗,并根据分子分型制定合理的个体治疗方案.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泰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泰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泰安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泰安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185例,年发病率146.94/10万.呈典型的夏季发病高峰,5-8月发病多;发病人君以5岁及以下幼儿为主;职业分布主要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96.13%;男性高于女性;主要病原体是EV71、Cox-A16,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不同的检测月份病原体构成不同.结论 2011-2012年泰安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作者:阴珊珊;张爱华;侯佩强;张荣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骨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22.5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护理与疼痛针对性护理联合干预有效地缓解了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康复,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陈少青;林彩霞;廖亚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苦参碱联合阿霉素对耐药白血病K562/AO2细胞株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苦参碱联合阿霉素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系K562/AO2体外增殖的抑制、诱导凋亡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阿霉素组,苦参碱组(又分为0.50 mg/ml、0.75 mg/ml、1.0mg/ml 3个不同的浓度组)和苦参碱+阿霉素组(也根据苦参碱的浓度不同分为0.50 mg/ml、0.75 mg/ml、1.0mg/ml 3个不同的浓度组),共分为8个组.取对数生长的肿瘤细胞,1×106/孔,分别加入阿霉素、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不同浓度的苦参碱联合阿霉素予以处理,对照组只加等体积的培养基不加药物.加入药物后继续培养48小时.以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Bcl-2表达.结果 单纯阿霉素组、单纯苦参碱组、苦参碱+阿霉素组对K562/AO2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随苦参碱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碱+阿霉素组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苦参碱组和单纯阿霉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碱组及苦参碱联合阿霉素组K562/AO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碱+阿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纯苦参碱组及单纯阿霉素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苦参碱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各单纯组及联合组细胞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碱+阿霉素组细胞Bcl-2表达率与单纯苦参碱组、单纯阿霉素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碱与阿霉素联合能增强对K562/AO2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其凋亡,明显降低Bcl-2表达.

    作者:王双;陈祥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另选取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非治疗组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分别为(6.57±0.58) mg/L、(5.63±0.72) ng/mL、(5.09±0.48) g/L,显著低于非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

    作者:周广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痛性DN (PDN)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神经病变,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慢性病变在PDN中常见,主要侵犯四肢及足部.患者主要表现为肢端疼痛,灼痛、刀割样、撕裂性、针刺样疼痛多见,可伴有感觉异常,如肢端麻木感、蚁行感、烧灼感,感觉减退、感觉过敏也可见.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血循环障碍、代谢障碍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有研究结果证明,在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等神经系统各级水平均有细胞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出现神经轴突萎缩、脱髓鞘、神经纤维丧失以及病变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等.因其疼痛与其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基础不同,一般治疗效果欠佳[1].本文谈一下对PDN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方位护理对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治愈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高血压鼻出血患者治愈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96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愈时间分别为(8.3±2.7)d和(14.8±4.6)d,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4(8.33%)和11(22.92%),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46(95.83)和42(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方位护理可缩短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治愈时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芳;安明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泰安市2012-2013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对2012-2013年度泰安市托幼机构HFMD病例的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分析,了解本地区托幼机构HFMD感染状况.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在园儿童的粪便标本249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EV71和CA16.结果 2012-2013年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3.33% (110/132)和93.16%(109/117).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87.95%(219/249),CA16阳性率为40.56%(101/249),EV71阳性率为28.92%(72/249),其他肠道病毒为18.47% (46/249),CA16的阳性率高于EV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4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47∶1.结论 泰安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多种病毒株共存,以CA16为主.

    作者:韩书林;赵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在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液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IL-2、IL-4、IL-18、IFN-γ及MMP-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其在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ELLSA法检测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及9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2、IL-4、IL-18、IFN-γ及MMP-9的表达.结果 100例结核涂阳患者,治疗2个月后79例转阴,痰菌转阴率79%;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IL-4、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FN-γ及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阴患者五种细胞因子与未转阴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抗肺结核物治疗时动态观察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监测肺结核病情的转归,利用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作者:张锦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治疗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将我院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丹参酮ⅡA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分别为29(45.3%)、19(29.7%)、11(17.2%)以及5(7.8%);治疗后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刘须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大肠癌临床资料比较

    目的 比较老年与中青年大肠癌合并梗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青年组患者低分化腺癌比例(28.6%)明显高于老年患者(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C、D期所占比例也高于老年患者(P< 0.05).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青年大肠癌患者应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老年大肠癌患者应尽量争取一期切除才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黄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笑气吸入麻醉配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麻醉配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流术中的镇痛效果、安全性及易操作性.方法 将2013年3月至9月我科接诊的966例孕42 ~ 60天妇女,分为两组,观察组350例,采用笑气吸入麻醉配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对照组616例,单纯采用笑气吸入麻醉.结果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AS发生率,观察组为3%低于对照组(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松弛达标准者为91%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吸入麻醉配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流术中镇痛效果好,宫颈松弛情况良好,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低,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作者:杨明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鬼针草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

    目的 观察鬼针草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健康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鬼针草总黄酮高剂量组(100mg· kg-1)、中剂量组(30mg· kg-)、低剂量组(10mg· kg-1).鬼针草总黄酮组分别于术前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30 min然后松扎冠状动脉180 min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鬼针草总黄酮组不同程度降低了心梗范围和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了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保护作用尤为显著.结论 鬼针草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能够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作者:王中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对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降低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比例.方法 对全区娱乐场所的女性性工作者,采取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干预手段,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结果 干预后,女性性工作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也有了重新认识,安全套使用率大幅提高.结论 对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高危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

    作者:王海宁;马海燕;刘静;陈琳琳;胡永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PIC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连续服用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1.25 ml+布地奈德混悬液1ml,连用10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峰流速值.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62.0%,观察组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F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72.95±5.69) L/Min,观察组(81.24±4.01) 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1,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PIC,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申红梅;亓军波;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服益生菌及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NEC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NEC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暖、治疗原发病、早期微量喂养等对症支持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105mg/次,每天两次)14天,而后观察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及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 治疗组NEC的发病率为4.4%,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大便益生菌和肠道菌群的数量无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益生菌和肠道菌群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口服益生菌可以促进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能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

    作者:刘菊敏;李雪;谷海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犬类致伤患者狂犬疫苗免疫抗体测定研究

    目的 分析犬类致伤患者狂犬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了解犬类咬伤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抗体产生的免疫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在狂犬病门诊注射狂犬疫苗的犬类致伤患者924例,全程接种五针疫苗后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狂犬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924例接种狂犬疫苗后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阳性率为95.6%,其中男性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为94.6%,女性为96.6%,不同性别、不同产地疫苗之间狂犬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50岁以上组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通过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绝大部分患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合格,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需要进一步加强接种.

    作者:崔振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城市社区中老年妇女高血压病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控制社区中老年妇女高血压病的意义.方法 分析175例社区中老年妇女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主要问题,并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跟踪随访等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监测血压控制状况.结果 经过一年的护理干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参加体育锻炼率、血压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4.6%、44.6%、49.7%、35.4%提高到89.1%、82.9%、75.4%、74.9%,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中老年妇女高血压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参加体育锻炼率、血压控制率,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作者: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36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给予臭氧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治愈率为82.36%,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率为73.53%,总有效为85.29%,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为79.41%,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率为64.71%,总有效为82.35%,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显著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9%.结论 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郭巧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厦门市湖里区5岁以下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湖里区5岁以下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5岁以下儿童伤害干预、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在厦门湖里区伤害监测点湖里区医院和中医院,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哨点医院被诊断为伤害的5岁以下儿童患者资料,分析伤害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2011-2012年湖里区共登记5岁以下儿童伤害6924例,伤害原因前5位:跌倒/坠落(56.28%)、钝器伤(23.12%)、动物伤(6.46%)、机动车车祸(5.75%)、刀/锐器伤(3.48%);伤害性质前5位:挫伤/擦伤(64.79%)、锐器伤/开放伤(14.12%)、扭伤/拉伤(10.86%)、器官系统损伤(4.78%)和骨折(3.63%);发生伤害地点前5位依次是家中(64.93%)、公共居住场所(20.68%)、公路/街道(11.81%)、学校与公共场所(1.24%)和贸易和服务场所(0.84%);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娱乐活动(91.85%)和驾乘交通工具(占6.34%)为主,损伤部位以头面部(60.44%)为主.结论 加强对引发伤害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管理控制,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展预防工作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江文海;张卓平;林水春;林满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奎硫平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奎硫平联合治疗脑外伤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由脑外伤所致精神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奎硫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奎硫平治疗,治疗8个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 (5/20),对照组为35.0% (7/2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奎硫平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较单一使用奎硫平疗效更佳.

    作者:冯连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