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华
本文介绍了根据“军字一号”工程的信息资源开发的“医院综合统计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技术要点,并详细阐述整个系统开发过程、方法和思路。
作者:唐晓东;刘丽华;曹挚;王天芳;胡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本文用统筹学对医院建设现状及走向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医疗统筹学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是适应面向未来的主要课程;并指出其在医院的应用以确保医疗效用以增进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
作者:张海陵;刘天禄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军队在职中高级干部的健康保健水平,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健康保健管理模式,论述了①打牢思想基础,下功夫转变观念;②强化依法管理,下功夫建章立制;③坚持改革创新,下功夫转变管理机制。
作者:陈琨;贾立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军远程医疗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到1999年已展开会诊中心、站点、终端1 70个,87%已开通,取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通信、会诊软件开发和会诊管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建议要统一规划和完善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网的建设;加强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宏观管理;加强软硬件开发和技术保障,以使我军远程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丁金玉;连平;齐学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运用卫生经济学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的理论,研究我军医院经济管理评价体系及运行模式。结合医院不同卫生经济信息点,筛选确立了22项卫生经济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适合不同层次卫生行政人员的指标评价系统,为科室评价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乔庆林;刘俊兰;曹盘松;樊小玲;林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军队医院的经费保障由“标准加补助”过渡到“标准加管理”。要求医院立足标准经费搞保障、求平衡、谋发展。我院为了探索一条卫生标准经费管理的新路子,组织了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干部病房的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调研,以获得正确决策的依据。从调研中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作者:郑玲;王春英;陈欣怡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使医疗服务业发生了诸多变化。这对军队中小医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军队医院必须改变观念,加强管理,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曲海燕;王月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求,立足卫生工作保障有力,我们积极研究和谋求医院发展的新路子。医院连续5年被集团军评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总政《宣传简报》、军区《政治工作简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我们的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开展“三比三看”强化发展意识 1994年我院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后,针对部分同志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产生的自满松劲和模糊认识,院党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象不克服,势必影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为此,我们在全院进行了认真的思想教育,用“发展是硬道理”统一全院人员的思想;并广泛开展了“三比三看”活动:与驻地大医院比,看在医疗设备和业务水平上的差距;与兄弟部队医院比,看在某些特色诊疗项目上的不足;与自身发展比,看评审前后在精神状态和工作标准上的差异。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对照检查,使全院人员看到了自身差距,并清醒地认识到:一是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如把心思放在保荣誉、守摊子上,终将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淘汰。二是在卫生标准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有走“开放建院”的路子。依靠对社会有偿服务发展自己,才会有出路,提高为兵服务质量。三是医疗技术发展快。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师医院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医院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院党委还专门召开会议,提出了“依托对外服务增效益、提高整体实力求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制定了《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规划》以及检查、分析、奖惩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医院各项建设的正规有序。
作者:刘俊枝;王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国家正在进行的“一个目标三项改革”,将对医院药学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补偿机制的建立、竞争机制的建立、分担机制的建立,阐述了对医院药学的影响。提出医院要及早作好准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医院药学,为实现三项改革的总目标服务。
作者:马金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8年以来,我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病房等高科技医疗服务手段,提高医院的收治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缩短与大城市大医院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医院全面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开发利用外部医疗资源,服务壮大自身力量”的新路子。
作者:薛启勋;李福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对19所军队中小医院推行整体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制约推行整体护理的原因,提出在创新中形成军队中小医院整体护理模式新特点的思路、方法和体会。
作者:赵曙光;黄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前,军队医院在医院财务管理和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与卫生经济核算存在着关系不清,区别不明等现象,导致医院医疗成本核算不规范,失真现象严重。为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的管理层、决策层服务。本文提出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设想,使军队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尽快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作者:杨宝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通过现场调查和表达偏好法的开放式问题法,研究军队职工的基本医疗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军队职工基本医疗支付意愿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军队职工具有较强的支付意愿,其基本医疗支付意愿占个人总收入的4%左右,可以适当增加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建立军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作者:凌刚;王向东;王世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分析了影响医院干部病房护士素质提高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护士素质的方法;即:净化小环境、培育小名星、凝聚小集体、培养小教员、搞活小课堂。
作者:许硕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与驻地四家医院协商,建立了临床病理检查中心;达到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减员增效的目的。1 现状1.1 医院规模小科室重复设置我院地处西北边陲戈壁,环境艰苦,人才保留困难。驻地的四所医院隶属不同部门,专业设置上过分强调行政隶属关系,科室重复建设,床位、设备闲置现象突出;设备的引进忽视当地人群的承受力,效益发挥不佳;病理科规模很小,有的与检验科合并,下设病理室,有的无此专业。1.2 病理人才短缺人员素质较低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内的医学院校开设病理专业班少,且招生数量有限,只能满足一些中心城市医教研机构的需要。二是病理人员多由护士或医生改行而来,专业基础差、理论浅,经验贫乏,对疾病的误诊、漏诊机会增多。三是临床病理专业人员工作不安心。
作者:朱海荣;隆孝才;龚正禄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卫生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医院综合目标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合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收费水平的重要环节。就我院建立卫生经济管理评价指标的具体做法、体会介绍如下。1 建立评价指标遵循的基本原则 适应军队医院经费保障新模式,遵循“标准经费+管理”,突出向管理要效益的基本原则。增强医护人员的创收意识,提高对外有偿服务的含金量,把医疗成本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
作者:姜福康;杨文平;杨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结合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了建立医院中心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办法;并总结了中心实验室运行一年多来取得的效果,为新形势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作者:赵书平;时利民;陈涛;谢仁利;彭清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贯彻《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阐述了贯彻《指导意见》的措施:截断药品生产、销售与医疗机构的直接利益联系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药费过快增长的问题;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问题;非盈利性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问题。
作者:王亚平;程齐坡;王俊峰;金玉;王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简称“十六字”方针)运用到医院管理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营造了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团结合作的局面,加强了医院的凝聚力,提高了三个效益。
作者:张玉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危重病监护与救治中存在的质量、技术、管理等问题,从医学发展、市场竞争等方面阐述了军队医院加强危重病专科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有关建设设想。
作者:崔建英;顾永传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