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何俊;魏平波
目的 观察超声或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U组)、神经刺激器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S组)和徒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全麻诱导前分别行TPVB(T4-5);记录阻滞平面、成功率及并发症,观察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30min后开始全麻诱导.结果 U组或S组TPVB(T4-5)范围为术侧T2~T8,成功率达95%,无其他并发症,B组成功率达85%,TPVB对MAP和HR无明显影响.结论 超声或神经刺激器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操作简单,阻滞平面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镇痛.
作者:宋金玲;孙立新;王明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二七区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方法 对二七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6790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的检测,对14961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H为2例,PKU为2例,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均为0.12‰.听力筛查阳性确诊人数为65例,发病率为4.34‰.结论 完善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可有效降低残疾儿的发生,应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
作者:杨华;苏淑敏;田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和剥夺睡眠—睡眠脑电图(EEG)差别,评估两者对癫痫(EP)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癫痫患者364例,随机分为剥夺睡眠—睡眠和药物诱导睡眠两组,分别进行觉醒及睡眠EEG描记,并对两组病例睡眠周期及睡眠各期EEG表现分析对比.结果 药物诱导睡眠组、剥夺睡眠—睡眠组常规清醒脑电图异常波阳性率分别为39.9% 、41.7%,二组异常波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睡眠脑电图异常波阳性率分别为80.4%、85.0%,异常波阳性率剥夺睡眠—睡眠组略高于药物诱导睡眠组;癫痫样放电阳性率分别为59.9%、89.1%,两组癫痫样放电均易在NREM睡眠Ⅰ-Ⅱ期出现,癫痫样放电阳性率剥夺睡眠组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剥夺睡眠—睡眠、药物诱导睡眠均可提高癫痫诊断率,剥夺睡眠—睡眠联合诱发试验在癫痫病人的诊断中优于药物诱导睡眠诱发试验.
作者:樊立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妇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患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进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和心理舒适度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和心理舒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就医的满意度.
作者:李静;高孟翠;谢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钦州市人群α-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构成比.方法 以2152对孕妇夫妻为研究对象,进行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分析,基因型确诊运用PCR法或PCR结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分析.结果 在2152对孕妇夫妻中,经基因诊断后,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3033例,检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848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904例,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281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突变频率为70.19%,3种常见α地中海贫血缺失型基因的突变频率是:--SEA占63.22%;-α3*7占12.45%,-α4*22占7.14%;3种常见的α地中海贫血非缺失型基因的突变频率是:ααWS/αα占5.35%、ααCS/αα占3.8%,ααQS/αα占1.46%;此次检测还发现了形式多种的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除α地贫复合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外,还有各种缺失型复合非缺失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如-SEA/ααCS,-α4.2/ααWS,-α3.7/ααCS9,-SWA/αWS,-α3.7/ααWS,-α4.2/ααCS,-α3.7/ααQS等基因型.结论 初步掌握了本区域内孕妇夫妻α-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特征,为在钦州市内进一步开展地中海贫血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蒲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诸如内外环境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自身产生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抗损伤是应激重要的意义.手术在医治病人的同时对患者也是一种新的损伤,从而导致应激反应.减少应激反应可以减轻和缓解创伤对机体的伤害.腹腔镜技术因其手术切口变小,组织污染机会小,感染可能性小,术后疼痛较轻,缩短治疗时间,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而被临床科室广泛应用[1].
作者:牛晓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为军队离休老干部进行健康查体,根据查体结果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案,进一步保障身体健康.方法 选取2012年健康体检的离休老干部41名,受检者空腹12 h,抽取空腹静脉血2~3ml,分离血清后用上海艾诺—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41名离休老干部中,超重占43.90%,肥胖占2.44%.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占48.78%,血压偏高占46.34%.ALT和AST检测值全部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甘油三酯偏高1占29.27%,胆固醇偏高占14.63%,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占31.70%,空腹血糖偏高占26.83%,尿酸高于正常值占4.88%.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我所老干部查体中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应加大老干部的健康知识讲座和防治,并根据他们的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作者:王丽娟;宋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内镜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部位,采用病灶局部注射1∶1000肾上腺素,喷涂凝血酶、生物蛋胶、曲张静脉套扎术(EVL)、硬化术(ELS),或组织黏合剂(TH胶)栓塞治疗.结果 320例镜下诊断止血治疗成功298例,占93.1%.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紧急镜检并镜下止血,抢救患者生命,并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作者:王朋录;张永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具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甲钴胺及叶酸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和TIA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6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叶酸片5mg 3次/日+甲钴胺片500ug 3次/日干预其高Hcy,连用3月.分别在入院第二天、治疗3月后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检测法测定2组患者Hcy水平,并进行ABCD评分、ESSEN评分,随访观察疗效、预后.结果 治疗3月后治疗组血Hcy明显降低,而对照组Hcy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钴胺、叶酸可降低血Hcy水平,提高TrIA短期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唐海洋;周仕钧;彭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因子RANTES的表达,并探讨厄贝沙坦对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术后两周,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A组),将糖尿病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大鼠对照组(B组)和糖尿病大鼠治疗组(C组).应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率,采用HE、PAS染色行肾脏组织形态学分析,用Real time FQ-PCR检测RANTE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UAER于第8周时即显著升高达14.00倍,16周时,UAER仍持续上升.C组与B组相比,第8周及16周UAE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A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肾脏RAN-TES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白蛋白排泄率、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厄贝沙坦组大鼠肾脏RANTES 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RANTES表达明显升高,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ANTES表达有关.
作者:吕学爱;胡迎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实验组进行药物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预防并发症管理、指导自我监测血压等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特殊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15%;疾病基础知识知晓率由15%上升至80%;自我监测血压掌握率由10%上升至70%,遵医行为率由30%上升至80%,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胡凤琼;潘桂琼;李中胜;陈杏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及医务人员身上可能带有传染性疾病和非致病性微生物,在诊疗环境及设施中也存在着各种性质不同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消毒灭菌不彻底、隔离控制措施不到位时,这些微生物将会借诊疗护理措施的实施而传播,形成交叉感染.门诊的工作和环境特点是人员密集,病人流动性大,年龄跨度大,病种杂,病人易感性强,而门诊治疗室承担着门诊各科的各项治疗任务,这种特殊性更突出了门诊治疗室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性.医院门诊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空气污染,医务人员手的污染,侵入性操作及医疗用品等污染,而这些危险因素是可以而且必须防范的.
作者:潘小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显示,我国在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及老年病的居家护理服务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期性护理服务模式,目前社区护理服务的领域窄,不能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护理循证理论指导下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研究,构建多学科参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团队,多方位探索社区护理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谢红莲;许瑞珍;汪冰霞;陈素霞;萧岸浓;左秋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重钢总医院院作为一家企业医院,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向重钢职工及家属及附近居民提供较为方便的医疗服务,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我院及时转变服务观念,调整服务思路,制订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政府支持,目前我院两个门诊部已成功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功能要求.
作者:罗茂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1~6岁儿童血清白喉抗毒素监测,评估白喉免疫水平及影响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儿童预防接种史并检测血清白喉抗毒素滴度水平,对调查结果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有效预防白喉,白喉抗毒素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衰减.结论 易感人群在完成基础免疫后应定期进行白喉类毒素接种,保持较高的免疫力.
作者:冯辉煌;苏磊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家庭护理情况.方法 选择深圳市下沙社区老年人666名,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对老年人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沟通交流的方法来调查老年人是否接受家庭护理以及实际护理方法与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后进行汇总分析,完善研究结果.结果 通过老年人生存质量自评等级调查,本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自评等级在好以上占83.2% (554/666);同时发现,本组调查对象中有620例(93.9%)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488例(78.7%)患者需要进行家庭护理以保证其生存质量;对该488例需要进行家庭护理老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270例老年患者受到家庭护理,218例老年患者没有受到家庭护理,前者的生存质量评分78.21分,显著优于后者66.57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本组调查发现,多数老年患者均具有慢性疾病,而且其中大部分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家庭护理来确保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通过本组探究显示,接受家庭护理的老年人其生存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家庭护理的宣传与指导,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春茹;黄晓慧;王小华;蔡秋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吴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文章通过分析全国及泰山护理职业学院近几年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情况,尝试寻找影响学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学生护考通过率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作者:肖华鹏;高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跌倒是住院患者不良事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更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隐患.本文针对致孕产妇跌倒的常见因素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影响、妊娠期疾病、环境设施等,加强护士的培训,加强高危跌倒孕产妇的管理,加强安全质量控制进行阐述,旨在更好地避免或减少孕产妇跌倒的发生,消除或减少安全隐患.
作者:何小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左卡尼汀(L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用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期肾性贫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期肾性贫血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后皮下注射EPO,治疗组则在皮下注射EPO基础上加用LC 2.0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b、Hct、Ret水平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Hb、Hct、Ret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G、CHO、HDL-C水平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血BUN、Cr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C与EPO联用可显著提高EPO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期肾性贫血的疗效,并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肾功能.
作者:孙振龙;丁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