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治疗分析

秦新华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 胞二磷胆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治疗.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HIE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20 mg和胞二磷胆碱100~125 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加用胞二磷胆碱100~125 mg+10%葡萄糖注射液30~50 ml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总有效率研究组95.0%,对照组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研究组(16.7±5.1)d,对照组(22.6±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治疗1、2周研究组分别为(34.8±11.6)、(39.4±16.2)分,对照组分别为(28.1±12.6)、(34.8±14.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HIE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在开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在开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行开颅手术的患者4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22例和联合组21例,两组术前准备相同,全麻组常规插管全麻,联合组采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静脉注射,罗哌卡因5~7 mg/kg加入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0.89%.完成神经阻滞同时,地佐辛0.12 mg/kg加入5ml生理盐水溶解,再经外周静脉注射.观察两组麻醉前后MAP、HR和Sp02及术中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开颅手术.全麻组切皮时MAP[(89±10)mm Hg(1 mm Hg=0.133 kPa)]、锯颅骨时HR[(84±8)次/min]与联合组[(96:± 10)mm Hg、(97±3)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全麻组22.7%,联合组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进行麻醉可减少全麻开颅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但需选择合适 的患者,并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完成.

    作者:王宝普;闫亮;崔永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福州市某街道337名已婚妇女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对福州市某街道337名已婚妇女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妇女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7月对福州市某街道337名21~60岁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填写《妇女病普查登记表》、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录入Excel2007,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37名已婚妇女妇女病患病率90.21%,患3种及以上疾病的占50.66%.总患病率、30~ 40岁、40~50岁患病率居前6位的依次为阴道炎53.41%、51.09%、58.78%,乳腺小叶增生42.43%、51.09%、44.59%,宫颈糜烂41.25%、55.43%、37.84%,宫颈肥大31.75%、39.13%、36.49%,宫颈囊肿18.99%、25.00%、24.32%,子宫肌瘤16.91%、8.70%、22.97%.结论 已婚妇女妇女病的患病率偏高,其中以阴道炎、乳腺疾病、宫颈疾病等为主,在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妇女自我保健、防范疾病的意识,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柯媛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探讨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作人员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的概念,分析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绩效考核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陈国永;张健;吴天亮;国凯;国青;赵振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机构养老自身的不足,逐步完善社区服务,支持居家养老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管理等六个要素对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探寻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实现健康和积极的老龄化提供相应借鉴.

    作者:陈偲;胡善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结果,总结该类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表现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62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及血压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复杂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厚组发生率分别为88.71%、98.39%、77.42%、62.90%,无左心室肥厚组分别为36.84%、39.47%、31.58%、15.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9.632、44.831、20.628、21.130,均P<0.05).全天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左心室肥厚组分别为(145±13)、(147±14)、(141±15)mmHg(1 mmHg=0.133 kPa),无左心室肥厚组分别为(138±11)、(132±12)、(132±12)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6、5.482、7.479,均P<0.05).杓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占25.8%,无、左心室肥厚组占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84,P<0.05).结论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比不伴左心室肥厚者昼夜血压变异明显,更易引起复杂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作者:汪渊;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多种游离皮瓣在毁损性烧(创)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种游离皮瓣在毁损性烧(创)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烧(创)伤患者40例,针对创面的部位及受损大小和形状,用多种游离皮瓣进行修复,使修复后的创面恢复.结果 应用40例游离皮瓣,37例成活良好;2例有血管危象,经手术重新血管吻合后皮瓣存活;1例游离皮瓣远端稍坏死,经植皮后二期愈合.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皮瓣后期恢复良好,无明显臃肿,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应根据患者创面的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游离皮瓣修复毁损性烧(创)伤创面组织缺损,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振强;李浪;陈国恩;李基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踝臂指数对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

    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是一项无创、经济、简单而有效的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包括左主干病变和三支病变)的指标.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肢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近年来对ABI与严重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增多,为临床上提供了很大帮助,本文从ABI测量方法、诊断标准、临床意义等方面做出综述.

    作者:李英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08-2012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2008-2012年济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94 707份为调查对象,对梅毒抗体进行检测,所有标本均采用两种试剂进行初复检.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0.2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2年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22%、0.21%、0.26%、0.36%、0.37%,各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阳性率(0.32%)高于男性(0.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阳性率分别为18~20岁0.11%,20~30岁0.18%,30~40岁0.56%,40~50岁0.64%,50~55岁0.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合并ALT阳性占72.60%.结论 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及采血前征询工作,开展采血前抗-TP初筛,从而减少血液报废,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刘虹;刘建云;张妍;颜鑫;李英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系统描述[1-2].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 000/10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

    作者:许宏霞;曹晓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基本药物制度对潍坊市乡镇卫生院收入和服务影响分析

    2007-2012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潍坊市乡镇卫生院数量由177家减少至161家,总诊疗人次从6 949 574人次增加到11 139 645人次,总收入从693 815万元增长到1 562 928万元,2007-2009年乡镇卫生院的次均门诊费用变化不大,住院次均费用变化比较明显,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量增加,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以药养医”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作者:吴芳平;陈秀芝;桑新刚;盛红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11-2012年如皋市3230名0~2岁散居儿童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对2011-2012年如皋市3 230名0~2岁散居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调查,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系统管理的0~2岁散居儿童3 23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测量体重和身高.儿童营养状况分为超重和肥胖、营养不良.数据输入上海微博公司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3 230名散居儿童超重患病率为18.17%,1岁患病率高,为20.43%;肥胖患病率为7.12%,0岁患病率高,为11.90%;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87%,1岁患病率高,为1.51%.轻度肥胖患病率为5.91%,0岁患病率高,为9.66%;中度肥胖患病率为1.11%,0岁患病率高,为2.09%;重度肥胖患病率为0.09%,0岁患病率高,为0.14%.低体重患病率为0.15%,0岁患病率高,为0.22%;生长迟缓患病率为0.40%,1岁患病率高,为0.80%;消瘦患病率为0.31%,1岁患病率高,为0.62%.结论 肥胖是目前影响散居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问题,预防肥胖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营养不良虽依然存在,但患病率比较低.

    作者:吉苏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病因构成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常见病因构成及对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接诊的意识障碍患者451例,排除来院时已经死亡的患者,共3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病因构成、年龄、平均动脉压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因构成:神经系统疾病占30.98%、中毒占29.14%、休克占10.43%、心力衰竭占5.52%、肝性脑病占2.15%、肺性脑病占5.83%、低血糖性昏迷占4.9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占1.84%、恶性肿瘤致意识障碍占3.07%、癔症占1.84%、电解质紊乱占1.53%、各种意外占1.23%、其他病因占1.53%.急诊病死率6.13%,以心力衰竭高为33.33%,其次为恶性肿瘤致意识障碍为20.00%;病因为中毒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14±4.05)岁均明显低于其他组(均P<0.05),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平均动脉压为(107.32±22.51)mmHg(1mmHg=0.133 kPa)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将患者死亡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之间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升高,患者死亡率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76,P<0.05).结论 急诊内科意识障碍患者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及中毒,意识障碍程度越严重,患者病死率越高,应及时诊断及进行病因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绍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职高专《五官科学》课程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反映.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考核方案、教学效果、课程特色、教学实施等方面对高职高专《五官科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研究.

    作者:闫锡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伤寒论》中的相关治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探讨COPD的病因病机,并且从《伤寒论》探讨其治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曾静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从脾胃辨证论治失眠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醒后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胃不和则卧不安”,主要病因为饮食、劳逸、七情失度,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则卫气不能由阳入阴,神失安宁”,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辨证论治,经长期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作者:韩立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治疗给予:(1)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3d.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七叶皂苷钠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双氯芬酸钠75 mg口服,1次/d,连用10d.以上全部治疗完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采用XQC-B熏蒸牵引床进行熏蒸牵引治疗,熏蒸与牵引同步,每次持续30 min,1次/d,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优75例,良20例,可8例,差5例,有效率为95.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标本兼治、疗效肯定、成本低、痛苦小,且可以避免手术,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希宝;张少军;宋向飞;张建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跗骨窦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外踝前下方不适,压痛或软组织肿胀.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直接显示踝关节损伤部位及相关病理改变.本文复习跗骨窦的解剖结构,总结跗骨窦综合征的MRI主要表现及与CT相比的优越性、敏感性.研究表明,高场强MRI能更好地显示韧带未受损部分与受损部分的对比,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庞亚平;刘胜全;李长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局部微生态疗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炎50例观察

    目的 探讨局部微生态疗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替硝唑500 mg口服,2次/d;甲硝唑500 mg每晚睡前置入阴道深部(甲硝唑过敏者口服克林霉素,阴道内使用2%克林霉素阴道霜,每晚1次睡前置入阴道).观察组采用局部微生态疗法,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1枚每晚睡前放于阴道深部.治疗10d后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盆腔积液、子宫或附件压痛、腹痛和白带增多)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10d后,总有效率对照组72.00%,观察组9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5,P<0.05);盆腔积液、子宫或附近压痛、腹痛和白带增多对照组分别占22.00%、68.00%、36.00%、34.00%,观察组分别占8.00%、34.00%、8.00%、1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3、11.565、11.422、4.320,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38.00%,观察组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57,P<0.05).结论 局部微生态疗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深圳市宝安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深圳市宝安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5月治疗的腹泻患者78例,实验室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的26例为病例组,其他非诺如病毒感染的腹泻患者52例为对照组.自行设计问卷,电话调查可能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3个方面.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生活用水类型、饮用水类型、生熟交替、饭前洗手、如厕后洗手、奶瓶消毒、病前7d接触腹泻患者、喝生水、吃生冷食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吃海产品的患者病例组占50.0%,对照组占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海产品中诺如病毒的监测.

    作者:刘开钳;吴泰顺;袁伟;马智超;李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09-2011年神农架林区中小学生肥胖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 对2009-2011年神农架林区中小学生肥胖普查情况进行分析,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2011年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所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剔除不合格样本,实际入选10 774名,分为学龄期组和青春期组,均测量身高、体重.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学龄期组与青春期组中小学生肥胖各年患病率及总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09-2011年中小学生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51%、4.14%、4.58%,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中小学生肥胖患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应制订早期干预措施以降低患病率.

    作者:但蓓蓓;段晋宁;陈修全;郭靖;陈自柏;杜永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