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邓永新;程英华

关键词:乡村卫生一体化, 新农合制度, 健康发展
摘要: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稳固了新农合的运行平台,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新农合制度就具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对预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科静滴七叶皂甙钠治疗的患者133人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2009年11月-2010年5月在我科静滴七叶皂甙钠治疗的患者129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通过观察,比较2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15例,发生率11.27%,对照组发生静脉炎72例,发生率55.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七叶皂甙钠静滴导致的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价值.

    作者:王惠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妇女取环术中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妇女富内节育器(简称IUD)取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绝经后取环的妇女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环术;观察组对绝经期妇女实施取术前一周给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口服,并于一周后来院取环,术前2h米索前列醇600μg口服,再行取环术.结果 对照组取环患者宫口扩张直径小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观察组共出现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P<0.05).结论 雌激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出IUD,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简便易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李瑞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泰安市中老年机关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中老年机关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状况.方法 选取泰安市1477名机关干部健康体检资料,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的聚集率和聚集构成.结果 中老年机关干部超重、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吸烟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出比例分别为70.68%、56.26%、46.17%、20.18%、18.42%、14.96%和7.65%.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率为68.99%,3个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率为40.15%,男性危险因素聚集率明显高于女性.危险因素聚集时,前3位的组合分别是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血脂异常、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结论 中老年机关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率较高,提示机关干部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应加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

    作者:刘春玲;史敬华;姜智;魏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7-2010年泰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泰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通过输血传播梅毒.方法 采用ELISA法和TPPA法对泰安市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将检测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 87420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230例,阳性率为0.26%,2007-2010阳性率分别为0.20%、0.23%、0.28%、0.33%,阳性率在性别、学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职业、献血次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偿献血者梅毒流行趋于高速增长期,应把低危人群作为主要献血选择对象,从而预防通过输血传播梅毒.

    作者:王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9-2011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 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2011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分析,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我中心2009年-2011年住院病人病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对比与分析.结果 我中心住院病人疾病前10位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并发症、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症状体征和不明原因.结论 根据疾病构成规律和特点,中心应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社区医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疗,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作者:蔡利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探讨对于重症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 将8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随机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定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术后的生活水平做测评.结果 实验组中39例患者经手术室手术后全部治愈出院,1例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死亡,另有9例患者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伤口未愈合、剧痛等病症,治愈率为72.50%.且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救治时应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对待突发情况要认真严谨、不忙乱,在救治过程中还要和麻醉医师和主刀医师配合好.

    作者:郝转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29例,同时选择30例应用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术后石膏外固定,2~6周后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4 ~72周,平均36周,骨折全部愈合,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组优良率达93.10%,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组优良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范新成;于鑫;刘峰;朱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方法.方法 选择需要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组(研究组)和B组(对照组),A组采用留置针的外套管不全送入血管,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B组采用留置针的外套管完全送入血管的留置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留置效果.结果 不全送入血管,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比完全送入血管的留置方法留置时间长,导管堵塞少,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的例数均减少.结论 不全送入血管的,外露0.2cm的留置方法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邱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收治的18例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治愈,1例因脑梗死面积过大,转为重度脑水肿而昏迷死亡.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脑梗死多伴有昏迷,往往会掩盖脑梗死的症状,导致漏诊,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哈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专科培养的探索及体会

    近些年,临床外科学发展迅速,手术所涉及的领域及范围逐渐扩大,新的手术方法、仪器设备、手术器械层出不穷,从而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向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手术室护士也应当由各外科手术全面学习参与、掌握,向相对固定外科、固定人员方向发展.

    作者:魏代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胸腔灌注治疗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胸腔灌注吉西他滨治疗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80例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予胸腔灌注吉西他滨1.0g~ 1.2g/次,对照组予胸腔灌注顺铂60mg~80mg/次,每周用药1次,连用3周.结果 吉西他滨组、顺铂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吉西他滨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优于顺铂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近.结论 胸腔灌注吉西他滨治疗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轻,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作者:田瑞华;郑宗柱;魏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诊治分析

    目的 对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小儿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119例经彩超诊断,7例彩超未诊断但临床怀疑,经空气灌肠诊断.121例经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其中11例中转手术,5例发病超过48h,直接手术治疗.结果 110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6例经手术治疗,均顺利恢复.结论 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彩超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空气灌肠复位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适合空气灌肠复位及复位失败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徐永涛;李改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冷光源照射对防治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冷光源照射对防治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322例乳腺癌PICC留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0例).对照组给予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观察组给予复方七叶皂苷凝胶与冷光源照射联合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和静脉炎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置管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2%和1.7%、19.7%和2.9%、7.5%和0,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置管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机械性静脉炎评分分别为0.22+0.05和0.03 +0.01、0.36±0.08和0.07士0.02、0.13±0.02和0,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联合冷光源照射能更有效的防治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孙俊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1-2011年山东省无偿献血用血返还情况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结合山东省实际,2000年8月25日,山东省公布施行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十条对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的用血优惠政策做出了规定:“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受五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五年后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或者其配偶和直系亲属自献血三十日起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笔者就《办法》实施以来全省无偿献血用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蓬;王静;居兵;李平;毛永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0例护理体会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科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症状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可分为先兆子痫和子痫,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抽搐、昏迷、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严重威胁母婴安全.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程梅;陆梅;吴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G杆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Kirby-Bauer法检测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 从送检的2035例标本中共分离出768株阳性菌,分离率占37.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20株,占80.7%,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占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为3.1%.肺炎克雷伯氏菌仅对复方磺胺药物、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其余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耐药率高达92.8%.结论 加强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重要.

    作者:田春梅;张衍胜;张建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 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常规组42例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3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2℃~35℃亚低温治疗,3月后对两组的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测.结果 常规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4.3%,亚低温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2.3%,常规组生活自理10例,比例为23.8%,亚低温组22例,为51.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杨坤;韩钦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配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总胆固醇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化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配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肯定.

    作者:王丽雅;王少渠;张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稳固了新农合的运行平台,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新农合制度就具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邓永新;程英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前哨淋巴结显像检查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前哨淋巴结显像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前哨淋巴结显像;术中用γ探测仪定位前哨淋巴结;术后对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灵敏性83.3%,准确性97.1%,阴性预测值96.6%.结论 前哨淋巴结显像检查对盆腔淋巴结肿瘤转移状况具有代表性和诊断意义,该检查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和术前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作者:沈召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